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銀行體系將發生危機 ---- 劉孟奇
2011/03/26 11:18:25瀏覽537|回應0|推薦1

彭博新聞在三月初採訪了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駐倫敦高級主管佛克斯(Richard Fox),後續的採訪報導引起國際財經媒體高度關注,原因是,根據惠譽的評估,中國的銀行體系有6成的機率在3年內發生危機。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惠譽的評估是根據「宏觀審慎風險監測」(Macro-Prudential Risk Monitor)所得出的結論。惠譽在2005年開發出這個預測潛在銀行危機的系統,其中根據一個國家在信貸、資產價格、實際有效匯率上的異常迅速增長,對其金融體系提出相當可靠的危機預警訊號。根據這個系統的評估,中國的銀行體系現在正屬於風險最高的等級。

對於惠譽的評估,專家們贊成和反對的意見都有。無論如何,敢對惠譽的警告等閒視之的人並不多,因為在過去幾年來,這個預警系統已經言中了愛爾蘭與冰島的國家金融體系危機。事實上,如果仔細分析專家們的看法,可以發現,大家對於「中國眼前正有明顯的泡沫經濟,與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基本上沒有多少異議。因為造成泡沫經濟的動力,在目前的中國都相當強勁。這些動力包括:【1】經濟成長高度依賴投資與出口,【2】而消費占GDP比例難以提升;【3】過度投資,投資比例已經上升到44%,而投資效率不斷低落;【4】金融體系欠發達;【5】地方政府及國企難以約束管理等等。惠譽的3個宏觀風險監測指標,其實就如同測量體溫的溫度計一般——中國經濟正在不健康地發燒,這是難以爭辯的事實。專家們意見有所不同的地方在於:中央政府能設法降溫到什麼地步?危機會多快爆發?爆發之後會多嚴重?    

專家們意見會有所分歧,另一個主因是:中國金融體系的封閉與資訊不透明。《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吉蓮邰蒂在今年二月的一篇文章就指出,「過去一年來,對中國模糊地樂觀感覺,在西方世界引發了一場投資辯論。然而,真正透澈了解中國目前正在發生(或沒有發生)什麼的西方投資者,實際上少之又少。這種情形與5年前人們對美國樓市的觀感何其相似。當時投資者模糊地認為,美國樓市會一直好,因此大家都爭搶抵押貸款債券——卻忽略了次級貸款粗糙的運作模式。」

有一種說法是,中國目前的銀行體系風險,與造成上一次全球金融風暴的美國次貸危機或有不同之處,因為在美國次貸危機當中,引發危機爆發的是過度借貸的個人與家庭,而目前中國過度借貸的主角則是地方政府國企這兩者可以透過稅收掠奪、政府買單的方式,將無力負擔的債務轉嫁給人民。但如此一來,已經非常嚴重的貧富差距勢必進一步擴大,而不管目前的泡沫經濟最後會演變成危機爆發的「短痛」,還是稅收掠奪的「長痛」,都不會改變的一點是:倒楣的一定是人民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5004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