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一個木製托盤看「中國製造」---- 玉清心
2010/11/02 23:27:30瀏覽596|回應0|推薦1

幾年前我在德國超市買了一個木質托盤,吸引我的是其「式樣別緻」、「天然材質」、「耐用實用」的特點。這是一個邊長不足30公分的正方形托盤,拿在手裡沉甸甸的,翻過來一看「中國製造」,價格才4.99歐元。從掂在手裡的份量看,是「骨密度」高的棗木那類硬木頭做的,比起歐洲人餐桌上吃早餐的小切板,絕對高出好幾個等級。付款時我問收銀台的德國大媽:「為什麼這麼便宜?有什麼品質問題嗎?」她聳聳肩頭表示無可奉告。

然而,買回的托盤卻沒能放在餐桌上用。家人說:「表面那層光亮的清漆有點讓人不放心,還是謹慎處置為好。」自然,我聽出了其中的潛台詞:「『中國製造』的產品不安全。」於是,托盤擺在了客廳的角落堆放小雜物。幾年來,每當擦拭它的時候,心裡總不是滋味。

那個托盤是用一塊木頭手工雕鑿出來的,而非拼接,整個托盤沒有接縫。也就是說,製作所需要的原料,是直徑不小於40公分,厚度不小於6公分的一塊木料。由此能推算出被砍伐的那棵樹該有多粗。按常識理解,硬木林遠比一般的松樹、楊樹那些快速成才林生長緩慢,長到這麼粗大的樹當然不會只有108年。除此之外,成品出爐的生產流程,還不知曉有多少道工序。按照歐洲人的眼光看,一個上好品質的手工木托盤,簡直就是工藝品。「中國製造」成本再低,廉價的人工費即便忽略不計,售價4.99歐元(約合211.8元台幣),如果還有利潤的話,那也一定是薄得不能再薄了。

就是因為這在歐洲人看來低得不合理的價格,使人家不但沒覺得省錢、撿到便宜,反而懷疑產品有「大瑕疵」,買它就是踏入「陷阱」。很多人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托盤上的塗料到底有沒有問題?對此,我不知道,但我完全理解歐洲人的疑慮。因為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中國製造」的名聲變得十分糟糕,而中國化工塗料中的有害成分一直嚴重超標嚴謹的德國人在這裡「疑罪從有」,也就是說,已經在心裡認定塗料有問題,所以不敢買。我曾問過幾位來家串門的德國人,這托盤值多少錢?他們給出了2050歐元不等的價格,有人直言不諱地補充說,那得把「中國製造」改為「台灣製造」或其他什麼國家的生產地。

「中國製造」真的是如此不堪?中共國家質檢總局官員曾說,海外媒體在妖魔化「中國製造」,在用幾個個案反覆炒作。實際到底如何?是誰砸的牌子?正常的市場經濟是檢驗產品的試金石,優勝劣汰,消費者買不買帳,是最好的說明。在近幾個月裡,「中國製造」品質問題的新案例在不斷出現,從兒童玩具、紡織品再到香煙。本月德國汽車換「冬胎」又是一例。

月初,德國交通部長提出要把汽車更換冬季輪胎納入交通法規後,遵紀守法的德國車主開始為車輛換胎。汽車俱樂部專家在提醒消費者注意購買可靠生產商的產品時指出,從對冬季輪胎測試的結果看,很多中國大陸產的廉價冬胎都不合格。中國產冬胎在德國被亮紅燈,中國大陸商家又一次因為自己的產品不合格而坐失商機。

200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那起因中國大陸產輪胎瑕疵引起致命車禍的官司,讓中國大陸產品的潛在危害再次成為世界的焦點,德國人對此心有餘悸。於是乎,「中國製造」的冬胎,在德國人眼裡幾乎成了危險品的代名詞。而眼下忙於換胎業務的各汽車維修門市部,也不再準備中國產冬胎了,因為車主們不再問津。他們說,換冬胎是為安全,花錢換上一個不合格的冬胎,還不如不換。

在遍布歐洲的「1元錢」店裡,看看那35條內褲、35雙襪子賣1歐元的商品,又有誰感知不到中國大陸產品的存在呢?只是中國大陸產品似乎總是與低檔的商店和超市的低檔貨架「有緣」。中國大陸諸多的產品何時能夠大大方方體面地出現在歐洲高檔的商店中?資料顯示,中國大陸是出口大國,產品的70%出口,可以說,出口是支撐中國大陸GDP的一個重要支柱。但是,這樣的「中國製造」如果沒有品質保障,沒有信譽,如此急功近利,僅靠廉價出賣資源和勞動力來維持,又能走多遠呢?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456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