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人看中國人 刻版印象一籮筐
2010/07/24 23:53:04瀏覽464|回應0|推薦1

編譯  陳邁克

  長久以來,美國人對中國人有許多錯誤的觀感,然而,今日的中國內部實際存在著許多不可忽視的差異性,欲深入瞭解今日的中國,西方人宜從更深的社會底蘊思考,才能真正瞭解改變中的中國。

    四月十三日美國著名期刊《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在網站上發表華志堅Jeffrey Wasserstrom)的評論文章〈《樣版中國》之迷思〉(The Myth of One China)。作者表示,美國人多半認為中國人都差不了多少、不認為中國內部族群有其差異性存在。他認為必須先瞭解中國內部難以置信的差異性,才能瞭解其矛盾和衝突如何發生。

    長久以來,美國人對中國人有許多錯誤的觀感,其中最為根深蒂固的是:他們認為中國人大多很類似,或至少可以簡單區分為一個大族群和另一個少數族群。其實,這真是再謬誤不過了,也顯現他們對中國人的差異瞭解太有限了。這些錯誤的觀感源自於近百年來西方媒體、著作對中國的描繪。由於西方媒體對韓戰和文化大革命的報導,「中國」這個字開始讓西方人聯想到一群穿著藍色的「毛裝」、看起來極為相似且遵從共產黨統治的男男女女。西方人之所以會有這種刻板印象,部分起因於中共當局試圖建立一個看似人人平等的國家,但在國際上卻得到負面評價。

有實體卻沒有獨立思想

    近來,一些媒體報導開始強調中國內部差異性的問題,上述的刻板印象已經受到挑戰。他們不再將中國人看成千人一面,而是將中國人分成兩個群體──知識分子和非知識分子。舉例來說,一九九九年,中國學生走上北京與成都等城市的街頭,抗議北約盟軍轟炸中共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一本保守的美國雜誌將這一小撮抗議人士比擬為《星艦迷航記》(Star Trek)中的博格人(Borg),有實體卻沒有獨立思想。

實際上,這些抗議人士基於不同的理由參與抗議。他們表達憤怒的方式有時被允許,有時不被認可;在中共欲利用此抗議活動以達到該黨目的時,他們有時願意配合,有時又抗拒。中共當局因而深感不安,所以很快地將學生趕回教室,以免引發棘手的問題。

方言習俗大不同

美國人之所以容易忽略中國內部差異性,其中的原因之一是:美國社會在討論異質性與同質性時,大部分都牽涉到種族與族群的問題,但據說中國有90%的人口是漢人,所以誤以為內部差異性不大。但是,這個被廣泛引用的數據是錯誤的。

的確,中國的異質性在某種程度上,比其他大型國家還低。它既不像印度有龐雜的宗教,也不像印尼有複雜的語言差異性。然而,中國的差異性在某些部分比其他國家還低,並不等同於「中國人都是一個樣兒」的說法。

即使「中國有90%是漢人」的說法成立,但在這個龐大的族群裡,也有很多群體使用難以理解的方言,擁有完全不同的習俗。舉例來說,散居在中國各地的客家人被視為漢人,但因為他們擁有很多特點,因此觀察家容易將其歸類為不同的「種族」。

地域觀念重

此外,不同地區的中國人,通常帶著異樣的眼光看待其他人。例如北京居民認為上海居民與他們完全不同,而且比他們差。反之亦然;都市人形容來自農村的移民的字眼,就像昔日美國白人看待有色人種一樣。在今日中國,戶籍地是重要的差異性來源,就像出生時間一樣。世代之間的代溝存在

世界各地都有世代之間的代溝存在,但是中國在過去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使老少族群之間出現不可踰越的代溝。這種代溝影響很多層面,從態度、現代生活的步調,到人們對中國在全球地位的觀感等,它影響的範圍也跨越不同世代。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數字:在二零零七年時,超過40%的中國人年齡不到三十歲,超過20%的年齡小於或等於十五歲,這表示對目前接近一半的中國人而言,毛澤東已經死了很久;對於大約四分之一的人來說,柏林圍牆早就成了瓦礫堆。

在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之間,大多數中年都市居民在三十幾歲時都還沒有打過私人電話或坐過汽車,因為他們的主要電話是鄰里間共用的,而主要的交通工具還是自行車或公車。然而,他們的孩子現在已經長大,這些孩子都有手機,而且動不動就叫計程車。

老一輩的中國人記得,在非共產黨政權統治的中國,人們崇敬與奉行儒家思想。相較之下,對於四十年代中後期至六十年代初期出生的中國人來說,目前紀念孔子的活動可能有些奇怪,因為他們可能還記得大規模批判儒家思想的群眾運動。

綜觀上述分析,今日的中國內部實際存在著許多不可忽視的差異性,欲深入瞭解今日的中國,西方人宜從更深的社會底蘊思考,才能真正瞭解改變中的中國。

【版主的話】

如果了解中國這30年來的變化,真有滄海桑田之感,當然,它絕大面向有積極的衝撞、進步的節奏。或許,從文明古國經歷列強瓜分產生的屈辱感,對自古即抱持「天下觀」的中國人言,五四「打倒孔家店」沒成功,又經過軍閥混戰、抗日、國共內戰的折磨,中國人歡欣鼓舞的擁抱新中國,剛要建立的尊嚴,卻更羞辱地被「文革」摧毀!

經歷滄桑之中國人,在改革開放後的30年,終於乘著「大國崛起」的氣旋,盡吐百年來屢敗屢戰的鳥氣,有點狂妄地君臨天下之概,這種內在急遽變化的衝擊,想必讓很多人迷失。

可以理解,可以包容,甚至於抱著扶持的感動之心,只要中國人也能以同理心去體諒臺灣人400年來的屈辱與奮鬥!

茲引智庫專員陳麗菊所言:

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已為國人普遍共識,因此,中國對台灣只有併吞的問題,「兩國」沒有統一的問題。「統一」是國共聯手塑造的中國認同神話,藉以綑綁台灣及台灣國民獨立自主的靈魂與行動意志。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425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