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31
2006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了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紀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九個大國崛起的過程,隱含著九國之後崛起的大國,將是中國!當時台灣統派媒體也大勢讚揚,似乎將實現『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了.如今2010年,上海舉行世界博覽會,絢麗亮眼的背後,卻是中國人在世界博覽會場的各種醜態,社會上接二連三的發生校園屠殺事件,富士康工廠員工連續跳樓事件,這樣的社會現象是大國崛起的現象嗎?還是帝國崩潰的前兆呢?
2004年讀了一本書『全球七大富邦』,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內容是研究美國、日本、德國、瑞典、荷蘭、英國、法國七個實施資本主義國家,如何成功創造財富?他們的共同點是,【1】崇尚自由、【2】尊重市場機能、【3】強調自由經濟制度,但是這七個國家,卻有著相異的文化,甚至有的文化價值觀是完全對立的,這也造成不同國家,不同的企業行為.雖然是不同企業文化,但最後都達到相同的創造財富的目的.
經濟學家常用冰冷的數字做分析,研究人們使用貨幣交易的活動,卻很少探討經濟活動背後的理由和動機.也就是經濟學家的研究無關社會文化,更無關企業文化,也就是經濟學與企業活動的重心,距離是很遙遠的.『全球七大富邦』這本書卻是以文化的角度,探討價值的創造,財富的創造,七種不同社會文化,造成不同企業文化,財富創造的起心動念也不同,財富分配的思維也不同,相同的卻是價值與財富的創造都是成功.
看過『全球七大富邦』這本書,再看『大國崛起』這部影片,就可以發現『大國崛起』只是一堆描述歷史的畫面,膚淺,譁眾取寵,沒有內涵.相反的『全球七大富邦』書中分析,透過價值創造的基本價值加值過程,在這過程中,不同文化價值觀,以不同的企業行為,創造出價值與財富,就顯得更為深入與透徹.這種以社會文化角度,探討經濟發展,是最讓我感興趣的地方.
中國要大國崛起,可能嗎?如果照『大國崛起』的影片內容來做,我的看法是,中國人已經可以開始喊『22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了,或提前喊『23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在基本價值加值過程中,中國文化是否可以適用,恐怕才是崛起的重點吧.中國文化是什麼?國民黨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一脈相傳(?)..吧拉吧拉一大堆.說的比唱的還好聽,可是還搞不清楚什麼玩意.反過來由外部來看,也許就比較清楚了.『全球七大富邦』書中提到各國文化特質,當然文化不是單元,在多元中找岀最凸出一項,由各國文化特質,來看中國吧.
美國人強調競爭,是個人主義的天堂,所謂發揮潛力,成為你自己.在這個人主義天堂沒有思想框架,自由發揮,所以美國有最多諾貝爾獎得主,最多新專利,每年創造新就業機會和新事業數,也是最多,同時產業外移也最多.
日本人注重和諧,和式住宅的特色,隔間使用薄薄的紙門,說話稍微大聲就會吵到別人,因此日本人從小就被訓練自制,以維持和他人的和諧關係,日本的家庭共浴風俗,更是集體主義的文化,這種和諧的集體文化,進入企業,展現出強而有力的團體力量,團體腦力激盪,品管圈,改善提案,都在日本企業中一一實現.也因為這種和諧的文化,日本企業很重視消費者感想,為與消費者維持和諧,也就特別重視市場需求.這種市場導向的思維,也造就了日本不斷創新發展的動力.
德國人採高標準,德國的工業標準有時讓人覺得高到莫名其妙,也就是法定標準通常都比現狀高,德國的工業標準(DIN)嚴苛的程度,甚至拿來被當笑話消遣,但是這種高於現狀的標準,不但沒有成為產業發展的障礙,反而成為德國重要的資產.德國發電廠的廢氣排放標準,一向是超標,發電廠用在環保的費用幾乎達建廠費用的20%,這種高成本的電力,也許在其他國家會被視為降低產業競爭力,但德國卻因此發展出先進的環保產業,連汽車的觸媒轉換器也是來自德國,所以高標準成了德國價值創造的最大動力.
瑞典人善用科技,瑞典文化重視工程師與工程學,善用了其他國家的發明,瑞典有48%高中生畢業後研讀技術,科學,和工程.瑞典經濟產值主要不是來自個人服務業,而是有效運用科技,所以瑞典是運用產業機器人,電腦,電訊設備是世界前五名.任何一個賦予工程師較高地位的國家,如日本、德國,其製造業和工業都有過人的競爭力.
荷蘭人重視專業,荷蘭人與海爭地,這個國家可以說是,由工程師所維繫創建的.幾乎所有荷蘭大公司都是以工程為基礎.例如荷蘭皇家殼牌公司,便是以化學,石油,建築,和地質工程為主要業務.荷蘭沒有哈佛,耶魯,也沒有劍橋,牛津,卻有扎實的工程專業.
英國人追求利潤,工業革命最早發生在英國,以機器取代人工就是要追求利潤,全球殖民累積的資金,讓英國人成了紳士,英國紳士不喜歡工廠的噪音和污染,英國銀行家收購資金周轉不靈的公司,不是要去經營這家公司,而是要將這家公司的優點,轉賣給別的公司,從中獲得利潤.這種金錢遊戲的獲利,造就了英國的金融業,也讓英國產生很多的經濟學家.
法國人尋求肯定,法國大革命與共產革命不同,法國大革命是中產階級革命,共產革命是無產階級革命,中產階級的特色是什麼?文化是什麼?卻很難簡單說明,但中產階級卻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追求自我肯定.中產階級常常被界定為理性,所以以理性之名,使中產階級從事的職業,學位,如工程,科學,法律,公共行政,醫學,長期擁有聲譽和地位.
文化是多元的,『全球七大富邦』書中對各國文化有深入探討,上述所寫的內容,只是諸多文化因子中較凸顯的部分,不是全面性的觀點.反過來看看中國,
【1】中國是個人主義的天堂嗎?當然不是,中國只是共產黨的天堂罷了,所以不具備美國的文化特性.美國人強調的競爭,在中國是競爭?還是鬥爭呢?
【2】中國有日本人的和諧性嗎?看看上海世博會場排隊排到打架,就知有沒有了.所以中國是不具備和諧性的集體文化,答案很清楚了.
【3】中國有德國人的高標準嗎?看看全世界流竄的黑心商品,黑心食品,就很清楚中國的標準了,不是嗎?
【4】瑞典人善用科技,荷蘭人尊重專業,中國呢?世界工廠用的不是科技,而是用不完的人力,不是嗎?郭台銘的名言『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這是尊重專業嗎?
【5】英國人追求利潤,中國呢?死守人民幣匯率,就想用低價方式攻佔市場,這是追求利潤嗎?這種利潤會高嗎?
【6】法國人尋求肯定,中國人可以嗎?獨裁政權下,個人的成就可以超越國家領導人,可以超越共產黨嗎?中國人追求的只是有飯吃,有地方睡覺,有衣服穿,可以溫飽就是自我的肯定了吧.
如果從『全球七大富邦』的文化因子來看,中國似乎一項也沒有,中國會崛起嗎?也許會吧,那也許叫做『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崛起』吧.回過頭來看看台灣,台灣雖然受國民黨長期獨裁統治,但也受過日本殖民,日本的和諧性早就成了台灣文化的因子,台灣人常常會說,『拍謝』(不好意思),這就是一種人際和諧的潤滑劑,加上台灣人留學美國的很多,美國文化因子也早就存在台灣文化中.台灣人也會像德國人一樣,採用高標準,所以常常『打小孩給別人看』,這是對自我的高標準要求,不是嗎?台灣人也像瑞典人一樣,善用他人的發明,創造各種產品,台灣人也像荷蘭人尊重專業,社會上對專業人士都會多一分尊重.台灣人也像英國人追求利潤,看看股票市場的股民們,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台灣人在各行各業,也如法國人一樣,尋求自我肯定.
台灣文化中似乎包含了『全球七大富邦』文化中顯性的因子,可惜台灣卻沒成為世界上的『富邦』,難道社會文化與價值創造,財富創造無關嗎?還是長期以來政府獨尊『中國文化』,打壓『台灣文化』的結果呢?國民黨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台灣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事實卻非如此,相反的,中國文化只是台灣文化眾多因子的其中一個,不是嗎?說不定還是個致癌因子也說不定咧.台灣人不去探討自己的台灣文化,又要如何去產生台灣的企業文化呢?沒有企業文化的企業,自然失去人性,不變成『血汗工廠』都難.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