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于國欽:經濟競爭力的奧祕何在? ----工商時報
2010/05/26 06:36:51瀏覽865|回應0|推薦1

2010/05/23

兩年前中國拍攝的「大國崛起」風行一時,大家都想知道數百年來西、英、法、美諸國如何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事實上保羅‧甘迺迪所寫的《大國的興衰》、歐森《國家興衰探源》、史賓格勒《西方的沒落》這些書也都在尋找國家競爭力興衰的原因,但迄今仍是眾說紛紜。

競爭力評比沒有標準法則,有人認為商業環境愈自由愈有競爭力、有人認為好的法制才能提升競爭力、有人認為一國的文化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但也有人認為要適當抑制行會、卡特爾等分利集團才能提升競爭力。這些說法各有依據,也可以在歷史中找到典範,但直到今天,仍無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成功法則。

然而即使如此,人們還是渴望明白國家競爭力的奧祕。到底是開放才能帶來成功?還是適度的管制才能累積經濟實力?理論和實際有不少的差距,而在這麼複雜的觀念論述中,如今已有不少研究機構將其量化成指標。例如世銀發布的全球政府治理評比、BERI發布的投資環境評比、IMD發布的世界競爭力、WEF發布的全球競爭力,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城市競爭力,林林總總不下20餘項。這麼多的競爭力評比,由於每個評比機構的競爭力哲學並不相同,因此所評估出來的排名,經常是南轅北轍,看了報告之後,愈發使人糊塗。

就以最近讓政府欣喜不已的IMD競爭力報告,台灣名列第八名,創下有史以來最佳排名,但這樣的排名就真的表示台灣的實力已超越落居第23名的韓國嗎?已超越落居第16名的德國嗎?已超越名列27的日本嗎?各機構報告差異非常大,我們當然希望這是事實,台灣能超越日、韓、德、法。但是回到現實,台灣在區域貿易整合、工藝技術水準、品牌通路佈局等各方面仍遠遠不如這些國家,因此千萬不要以為台灣如今已是全球第八,而夜郎自大了。

事實上,半年前另一份卓有名望的世界經濟論壇(WEF競爭力報告對德國的評價就非常高,德國競爭力全球排名高居第七、日本也居第八,皆在台灣之上,由此可知,競爭力報告的看法,差異實在非常大。競爭力是評估一國經濟發展的潛力,這樣的報告理當能看出長期發展的潛能,也能識透一國潛在危機才是。但是,去年被金融海嘯擊垮的冰島,在IMD的排名直到2006年仍高居世界第四,這是何等高的評價,但這份評估顯然沒有診斷出冰島的風險所在,如今海嘯一過,評估機構猛然覺醒,於是冰島排名驟降至第30名,試想,這樣的競爭力評比,既不能先見於未敗之際,如何能預知於將起之時?

優劣之分在質不在量,其實,台灣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的競爭力,有誰比台灣更了解自己的財政狀況?有誰比台灣更了解台灣的企業文化?有誰比台灣更了解台灣的專利其實少有原創性(雖然數量居全球第三)?當別人以為台灣債務壓力不大,給予高度評價,難道真表示台灣財政沒有問題?當別人以專利數量高居全球第三,給予台灣高度評分,難道我們真的要夜郎自大,以為自己已經超英趕美了?當然不行,許多競爭力的奧祕是隱於數字之下,是質的概念,而不是量的概念,這是當我們在解讀競爭力指標時必須明白的道理。

地質學有兩派學說,一是「恆定理論」、另一是「劇變理論」,前者認為今日地質的情況正是在穩定的大自然體系中,隨著自然的風、自然的雨演變而成的結果;而後者則認為其間有產生激烈的劇變;恆定理論對於地質演變的解釋帶來較大的空間。許多國家都希望競爭力存在「劇變理論」,如何改造一下即可擠入強國之列,如何根據競爭力報告修正一下政策即可提升競爭力,但也許恆常的風、雨、文化、信任等社會資本這些沒有辦法被量化的因素,才是決定一國競爭力的奧秘所在。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4066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