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7 03:38:51瀏覽955|回應1|推薦1 | |
簽署ECFA的說帖,農業不被歸類為受益產業,政府卻到處宣導:「ECFA不碰觸農業議題,不會影響台灣農業發展」。對農業的衝擊究竟多大,迄今看不到任何評估報告。為確保農民權益,請教總統以下問題: 一、准許自中國進口一四一七項農產品之中,一○六七項仍課關稅,未來有可能不降稅嗎?「不降稅」,是我方的主觀願望?或是與對岸已經達成默契? 二、繼續管制八三○項農產品自中國進口,對農業就沒有衝擊嗎?根據我的研究,光是果樹和蔬菜產業之中目前已經進口的品項,若關稅降為零,分別會導致18664位果農和4682位菜農失業。 三、八三○項農產品,肯定繼續管制進口嗎?溫家寶、國台辦、中國商務部、國民黨智庫,均揭露開放的訊息。我的研究,若八三○項管制農產品棄守,稻作、雜糧、特用作物、蔬菜和果樹五項產業,有約29萬農民失業。 四、歷次江陳會都是為ECFA鋪路,第四次江陳會明訂將積極推動「重點領域共通標準」和「兩岸驗證認證結果互信」。「向中看齊」,台灣產品就成為「中國製」,傷害台灣的品牌價值多大?認證認可互信,國人食品安全可以有效確保嗎? 五、除了「產品共通標準和檢測交互承認」,開放陸資來台從事物流、批發和零售,「產業創新條例(草案)」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加上中國農產品來台到岸價格比我國產地價格便宜,推動「搭橋專案」,不會嚴重壓縮台灣農民的機會嗎? 六、中國習於隱瞞,第四次江陳會也明訂雙方將針對進出口農產品即時通報重大疫情及安全衛生信息,定期通報截獲的有毒有害物質、生物等,攸關國人性命安全,中國做得到嗎? 七、二○○九年自中國進口農產品5億4900萬美元,國人吃到的蔬果等產品,許多來自中國,絕大多數沒有標示產地,消費者會較青睞便宜的,得利者肯定不是台灣農民。 八、二○○九年,我國農產品輸往中國三六四.一百萬美元之中,和農民較為直接有關的生鮮冷藏冷凍品三六.八百萬美元,僅約佔十%。我國的初級農產品成本較高,農會、合作社或批發市場等出口商欠缺企管專業,簽署ECFA,我方有競爭優勢嗎? 九、三次江陳會,朝野立委,毫無置喙餘地,第四次江陳會也有可能如出一轍,迴避國會監督。未來ECFA之簽署,會接受國會的實質監督嗎? 十、總統坦承「政府會非常注意對農業的衝擊,會想辦法讓傷害降到最低」。ECFA若對農業將造成傷害,政府的配套是什麼?(作者為中興大學行銷學系名譽教授) 相關閱讀: 1.ECFA 至少28萬農民失業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691995 2.中國農產品馬上叩關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725594 3.果農說話 http://blog.udn.com/teddy5422/4063689 【版主的話】 ◎楊平世院長的看法 (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 水果外銷獲利日美為主 中國不是主要市場 台灣是水果王國,每年有不少優質,價格也合理的水果外銷美國、日本。2000~2008年,台灣外銷日本及美國之水果總值為2.97億及1.33億美元,但台灣外銷中國之水果貿易總值卻只有1,942萬美元,差距極大。 在2000年時台灣銷往中國的水果只有4萬美元,但當年台灣自中國進口的水果及其產製品總值已達2,805萬美元,逆差達2,801萬美元之多;一直到2005年,台灣外銷中國之水果及其產製品才破百萬美元,達251萬美元,但當年中國銷往台灣的水果及其產製品卻已高達3,791萬美元。即使在2006年4月第一次「國共經貿論壇」之後,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先生及之後吳伯雄主席曾在會中大力推銷台灣優質農產品,中國方面也宣稱要購買大批台灣的農產品,但2006、2007年及2008年,兩岸水果貿易逆差仍達3,543、3,568及3,426萬美元之多。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