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世界笑柄:中國企業海外併購 花1400億虧2000億!
2009/09/12 15:09:03瀏覽570|回應0|推薦0

2009-8-1   上海僑報 黃軼 周佳 劉浩 發自德國奧格斯堡

2008年下半年至今,中國企業在全球資本市場異軍突起。從中鋁、五礦、中石油等國字號,到葉茂西、孫小飛等溫州商人,中國企業正以小跑的速度走向海外。根據商務部的數據,2008年,中國內地的海外併購升至20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00億元),至今年第二季度,海外投資交易額飆升至108億美元。但在另一方面,2008年中國企業海外的併購虧損也達到約2000億元人民幣。熱鬧的海外併購,究竟是抄底的機遇,還是虧損的沼澤?這當中凸顯的是中國企業外戰仍屬外行。

2008年下半年至今,金融危機成了海外去抄底的最好契機,全世界的大牌企業都在揮淚大甩賣。買家競逐,總少不了現金充裕卻稍顯笨拙的中國豪客的身影。20090714日,一個名叫葉茂西的溫州商人,上了不少英國媒體的財經版。起因是,他收購了英國一家叫螺旋槳的電視公司(Propeller TV),外界推測交易金額約在30萬英鎊以內。葉茂西是西京集團的董事長,被稱為印刷大王。而那家位於約克郡的衛星電視臺,從財務上來看實在乏善可陳。自開播以來一直虧損,到20080831日,公司虧損達36萬鎊。

聯想到中鋁、北汽,以及更早的TCL,質疑聲隨之而來。從未經營過媒體的葉茂西能否管好這家英國本土的衛星電視?這會是個成功的海外併購案例嗎?“30年前,溫州人會的行業不多,現在中國哪一個行業都有溫州人。溫州人就是膽大。西京集團發言人這番言論,似乎並不能打消國人的疑慮。也許,數據更能說明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在獨立顧問機構清科集團最新推出的調研報告中:2009年第一季度,中國市場完成了13起跨國併購事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0.0%。其中,中國企業併購國外企業的事件有七起,占跨國併購總數的53.8%。普華永道今年二季度的數據也證實了海外併購的火熱。在第一季度的30億美元的低谷之後,第二季度中國內地的海外投資交易額達到108億美元,投資集中在傳統行業比如石油天然氣、採礦、金屬以及製造業。然而,另一些跟盈利有關的數字卻十分令人沮喪。

麥肯錫的統計數據表明,過去20年全球大型企業兼併案中,真正取得預期效果的不到50%,而中國67%的海外收購不成功。以德國市場為例,據統計,過去五年,中國在德國進行的併購案例中,2/3的交易在中途結束;併購成功的案例中,只有20%運作比較穩定,80%不太好。佐證是商務部的數據。2008年,中國的海外併購升至20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00億元),但另一方面,當年中國企業海外的併購虧損也達到約2000億元人民幣。

在這點上,“20042005中國企業海外併購軍團的血淚史,或許是最好的教訓。幾乎是在葉茂西收購螺旋槳電視臺的同時,上汽集團正為五年前一場草率的收購收拾殘局。0627日,韓國警方強行闖入雙龍汽車工廠,試圖解散工會。工會成員占據著擠滿易燃物品的粉刷工廠,並以自製螺絲釘大炮噴火器叉車等武裝強烈對抗。雙龍汽車的控股方正是上汽集團。作為國內車企海外併購第一案,上汽在2004年完成收購後著實風光過。而其後,員工要求提高工資待遇而頻繁上演的罷工、抗議、威脅卻像一場鬧劇,令上汽應接不暇。200901月,不堪重負的上汽宣布雙龍向韓國當地法院申請進入破產保護。4月,裁員36%的決定公布後,勞資糾紛異常尖銳。0626日,要求恢復生產的3000餘名雙龍員工開始與工會人員發生對峙,導致80多人受傷。27日下午,工廠再次被工會成員占領。截至06月底,雙龍的損失已達2000億韓元。  

作為“2004的一員,無論當年豪情萬丈的TCL、如今苦苦掙扎的聯想,還是難以退步抽身的上汽,都在訴說著製造業企業海外併購後的整合之殤。要不要走出去,怎麼走出去,走出去之後怎麼辦,這似乎成了中國企業始終難以回答的問題。在全球知名咨詢公司貝恩出版的《兼併之道》中,提出了一個關於併購的根本矛盾:70%的併購沒能給股東創造價值,然而單靠自身發展卻注定難以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大公司。於是,成功的案例,在此時便顯得彌足珍貴。

200510月,北京第一機床廠全資收購德國阿道夫瓦德里希科堡公司。收購後,瓦德里希公司在營業額上穩步提高,並在短短的兩年之內為科堡市創造了150個就業崗位。在這一輪金融危機大潮中,瓦德里希公司接到的訂單排到了2010年,銷售額超過一億歐元。雖然被全資收購,但公司仍由德國人負責管理,四位高階主管中僅有一位中方代表,技術仍歸德國公司擁有。此外,雙方的互補性合作十分成功。北京第一機床廠可以通過瓦德里希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的市場渠道銷售產品,而一部分成本過高的生產線則轉移到北京。成功的關鍵或許在於併購項目的和管理能力的統一。正如中國化工集團總經理任建新說的那樣:真正的風險是蘊藏在企業中的。跨國併購時,小風險會變成大風險,暫時的風險也可能變成一種連續的甚至長期的風險。因此,規避、應對和化解風險都得從練好內功開始。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3310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