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日本經驗看中國樓市會不會崩盤----安慶仁
2009/08/20 00:55:08瀏覽1195|回應0|推薦0

    1970年代的日本,若有誰說90年代樓市將要崩盤,定會被嘲笑死,吃錯藥了吧?日本經濟蒸蒸日上,大財團和老百姓手中鈔票多得都可以購買下美國,難道還買不起區區一套房子。1971年日本人均GDP突破了2000美元,到1973年又跨了一個台階,達到3000美元。1970年代因石油危機而引發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對兩個國家影響甚微,一個是西德,另一個便是日本日本靠貿易保護和日元的低匯率,有效地消弭了經濟危機的影響。

大致從1965年開始,在日、美貿易關係中,日本的貿易順差就年年刷新,到了1971年,對美貿易順差竟高達110億美元。按購買力換算,當時的110億美元,可能抵得上今天的一、兩千億美元。同一時間,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了貿易逆差,好像是17億美元。尼克森回天乏力,不得不放棄美元與黃金掛鉤的貨幣政策,並向日本施壓,要求日元升值。

屈從於美國的壓力,日元雖然數次升值,但對美元還是有很大優勢,1美元兌換300日元,這樣的匯率,日本商品不但不會產生負面影響,相反,貿易順差竟持續刷新。在這個形勢下,70年代的日本社會一派樂觀,尤其是觀點一貫右傾的《產經新聞》,自信心空前膨脹,幾乎到了“我”的程度,用目空一切的語氣說,日本雖然沒能夠用軍力統治世界,但日本可以用經濟統治世界,還信誓旦旦的預測,50年內,日本必將君臨天下,中國將徹底成為日本的屬國,美國已經被日本買下來,不可能對日本發動進攻。也不能因此就認為《產經新聞》的說法就沒有道理,只要回顧一下當年日本的股市,就能夠理解《產經新聞》為什麼這樣猖狂。從19741981年,日本股市從3350點扶搖直上,一直漲到了8000多點,上漲了2.40倍。股市就像日本房地產業的強心針,隨著股價的攀升,房價和房屋銷售量不斷刷新。用中國人的眼光看,那根本不是在買房子,而是在搶房子。一份來自網路的資料說,70年代日本房屋銷售總量是600萬套,平均每年60萬套。

1970年代是日本城市化的高潮,由於城市用工需求的持續高漲,日本農村青壯年大批量的湧入城市,日本的城市也因此擴大了一倍,原來的老城區變成了城市的中心區,原來的城郊變成了新城。日本的地產商不愁土地供應,盡管地價與國民收入相比十分昂貴,但由於銀行開閘放水,貸款額度高達房屋總值的85.3%(這個額度已經接近次貸了),居民購買的慾望持續升溫。到70年代末期,日本個人住房擁有率已經達到62%,城市家庭80%都擁有了自己的房屋。刺激日本樓市火爆的另一大因素是,1920年和1930年這20年間,日本出生了1500萬人口,實際數字可能比這更大,在這20年裡日本人口年自然增長率是12%。正是這些人巨大的住房需求,強勁的拉動了日本的房地產市場,但同時也給日本房地產市場埋下了巨大的隱患,因為這些人買房子的時候,已經開始步入人生的老年。

眾所周知,日本不是一個孝敬老人的國家,那麼毫無疑問,1015年之後也就是說進入80年代,1920年代出生的人,就要相繼進入養老院。1920年日本人口淨增加額是700萬(數據絕對真實),700萬人進養老院,等於空出350萬套房子。這些空房無論怎麼消化,都會搶走地產商們的市場份額,否則,除非能有一個跟地產商們不爭嘴的另一個700萬來填充這些空房。但事實上結果正好相反,日本從1950年開始,人口自然增長率就沒有突破過1.5%,雖然同一時間日本人口基數已經突破了8000萬,但以這個增長率計算,年人口淨出生也不會超過200萬。一正一負,日本房地產商肯定是在劫難逃。

中國一種錯誤的觀點認為,日樓市崩盤是亞洲金融危機所至,這種觀點毫無根據。這些人根本不了解日本房地產市場,只憑想當然,更可能是為了某種利益順嘴胡說八道。事實上到網一查就能查到,早在80年代初期,日本房地產市場就杯盤狼藉了,房地產公司接二連三的破產倒閉,正可謂“其興也勃,其亡也忽”,不過10年時間,盛筵就草草收了場。最近三幾天,有人又出來忽悠,日本地產市場出現了復甦跡象,不知道根據是什麼?日本一家網站上說,日本閒置房屋未來20年都消化不了,除非從現在開始,日本婦女敞開肚皮齊刷刷的生一批雙胞胎。

萬科地產還是比較理性的,他們抓住了問題的要害,200808月份,萬科的一份報告就是從人口結構上進行分析的。不過,萬科的觀點非常樂觀,他們分析認為,雖然中國城市人口老化,但農村青壯年可以替補。該文以2000年中國人口普查數據為依據,結合農民工問題,得出了每年城市2539歲人口數將增加1500萬的結論。1,500萬人就是750萬套房子。這個結果當然不錯,只是不知道王石先生去農村搞過實地調查沒有,如果他實地調查一番,萬萬不敢得出這樣的結論。真實的情況是,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70%都已經進了城。或者說,該進城想進城的早都進城了,沒進城的都是不想進城的,這些人視土地為命根子,雖然沒有進城打工收入多,但二畝地、兩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人家就知足了,倘或鄉鎮幹部還能發點善心,這些人對農村絕無二心。筆者每年都下鄉一段時間,吃住在這些農民家裡,對這些農民實在是太了解了,他們留戀土地,幾乎到了執著的程度。在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中國農民的質樸、敦厚、善良、樂觀,是原汁原味的,他們不想為發大財撇家捨業,更捨不得他們在農村蓋的房子,還有宅基地。

1970年代的日本就是今天的中國,1980年代的日本就是十年後的中國,誰要是不信就瞪著眼看好了。在中國城市裡的8090後一代夫妻擁有了自己的住房以後,很快80後一代的小夫妻就會從雙方家長那裡再繼承兩套房屋。這些房屋的總量是多少呢?1950年代中國人口淨出生數1.50億,其中0.50億人出生於城市,0.50億等於2500萬個家庭,等於2500萬套房屋。面對這2500萬套房屋,潘石屹肯定是要改行拍電影去了,任志強跳不跳樓難說,總之無論是誰老婆的乳房也救不了房地產。也許,聰明智慧的王石先生,或可躲過一劫?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324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