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壞帳扯不清 老外裝糊塗 ----- 何清漣(旅美經濟學者)
2008/12/29 01:40:21瀏覽715|回應0|推薦1

本篇再與何清漣先生的「誰是中國股市最大的贏家?」互相參考 你心領神會 http://blog.udn.com/teddy5422/2504572

2006/06/16 

就在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之一的「中國銀行」掛牌海外上市之時,著名國際會計公司安永公司揭露,中國金融系統擁有的壞帳在世界各國中首屈一指,可能高達9,110億美元。(Getty Images)

525是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之一的「中國銀行」掛牌海外上市的預定日期,而著名國際會計公司安永公司(Ernst & Young)於54發布了一份年度報告,稱中國銀行壞帳高達9,110多億美元,招致中共政權嚴重抗議。而由這份報告引起的一系列爭議,再次將中國銀行系統的巨額壞帳帶入傳媒話題,更是給中國銀行上市蒙上了一層陰影。

安永發表報告 中共政權強力反駁

安永公司發表的這份年度報告稱,全世界的不良貸款去年達到20年來的最高峰,總額達到13,000億美元,中國金融系統擁有的壞帳在世界各國中首屈一指,可能高達9,110億美元,約占全世界不良貸款75%。僅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及農民銀行等四家最大金融機構的呆帳就達3,580億美元之巨。這個數字是中共政權公布的壞帳數字的二倍多,總額超過了中國的外匯儲備8,536億美元。

安永會計公司每年都對世界各國的不良貸款進行調查,該公司在2002年估計,中國的不良貸款總額為4,800億美元,3年多來增加近一倍。報告說,這一次估計的數字升高,是因為該公司能更多地接觸不良貸款資料,中國貸款的迅速增長,導致可能出現新的壞帳。現在的新數字是資訊交流改善、新一波大規模借貸,以及對這一問題涉及更多金融機構的認識結果。

安永報告發布之時,正值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在香港99億美元首次(按:股票)公開發行前夕,而且中國工商銀行的上市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之中。因此之故,中共政權對安永這一報告立即做出強烈反應。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負責人高調發話,說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曾長期在中國從事有關金融機構的會計審計業務,「而其發表的這份所謂研究報告,不僅嚴重扭曲了中國銀行業資產質量現狀,而且與它對中國多家金融機構的審計結論嚴重不符,其結論荒唐,令人不解。」

誰能免受「浮士德契約」的限制?

按照這名官員公布的數字,截至2005年底,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和交通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5.41%3.84%4.69%2.37%。而今年第一季中國境內商業銀行(包括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不良貸款總額為13,124.7億元人民幣(約合1,330多億美元),比年初下降137.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8%,比年初下降0.6個百分點。

由於中共官方統計資料造假蔚然成風,這位負責人公布的資料未必令人相信。但有趣的卻是安永態度的改變。安永全球首席營運官保羅‧奧斯林(Paul Ostling)已經下令,對這份引起中共政權嚴重不滿的報告進行內部調查,並表示這份研究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壞帳的報告「缺乏事實依據……,該資料估計有誤」,而且在公布之前沒有通過安永正規的審核程序。

毫無疑問,安永被中共政權抓住了「痛腳」,這「痛腳」就是這份報告與安永對中國工商銀行的審計結果自相矛盾。由於此前這項業務,安永陷入了兩難困境:如果堅持壞帳報告公布的數據是真的,那麼它為中國工商銀行等幾家銀行所做的審計就不真實,它的職業信譽將面臨極大損失;如果堅持此前審計報告的真實可靠,那麼這個壞帳報告的真實性就值得懷疑。兩害相權取其輕,安永只能選擇它自己認為損失最小的一項。

而事實是:安永撤回報告,信譽損失亦相當巨大。此前安永曾經發布了成百上千份報告,並在業內享有很高的聲譽。而安永這份報告得出的結論,與其他考察中國不良貸款的獨立顧問機構(其中包括普華永道)得出的結論並無不同。英國《金融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微軟(Microsoft)和古狗(Google)等科技公司已在中國簽訂了『浮士德契約』(浮士德是德國大詩人歌德長詩劇本《浮士德》的主角,曾與魔鬼簽訂契約出賣靈魂)。如果顧問公司感到他們也不得不這樣做的話,那就太令人遺憾了。」

中國經濟的軟肋

安永雖然已經撤回報告,但中共政權干預獨立報告這件事情,就已經使中國銀行系統的巨額壞帳問題再次引起國際社會關注。

為了抵銷安永報告帶來的負面影響,也為了給中國銀行525香港上市壯行,中國銀監會(CBRC)於516在其網站上發布一項通知,該通知有兩條主要內容,一是要求國內五家最大銀行在財務重組之後,應將不良貸款比例持續控制在5%以下;二是要求國有商業銀行財務重組後,應將資金充足率保持在8%以上──中國所有國有銀行過去正是因這兩項紀錄不佳而備受指責。

現在的問題是:中國銀行系統的壞帳到底有多少?由於中國銀行系統的財務處於極不透明狀態,壞帳數目簡直成了一個難解的斯芬克斯之謎。所有的研究者都只能估計大致數目。

這裡且列舉近3年來有關中國銀行系統壞帳數目的一些估計:

國際金融界而言,中國壞帳比率一直是個謎,有關它的討論由來已久。據筆者此前搜集到的各種資料,至少有三種說法:

1.先介紹中共政權的說法:截至20043月底,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達到18,900億人民幣,約占貸款總額的19%。此後,中共政權於同年1122宣布,截至9月末,中銀集團(由四大國有銀行改組而來)不良貸款比率降至5.16%──但中共政權並未說明使用什麼方法,使得壞帳比率在半年之內迅速下降了近14個百分點,因此讓那些為了降低一、兩個百分點而苦苦奮鬥數年的外國同行看了迷惑不解。

2.國際評級公司標準普爾200310月發布的報告稱中國壞帳高達4445%;而中國學者巴曙松、高輝清等人撰寫的《中國金融風險評估報告》(2004年)估計,中國銀行的不良資產比率高達35%

3.瑞銀集團對壞帳的估計

安永的報告並非空穴來風。報告中安永指出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的壞帳高達3,580億美元,遠高於1,330億美元的官方統計數字。這多出的2,250億美元壞帳與早先瑞銀集團(UBS)一份研究報告公布的估計數據相同,這份報告公布了自20022004年中國貸款激增導致的新增不良貸款額估算額度。而瑞銀集團董事總經理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公開撰文談過這一估算數額。

4.安德森指出,準確估算中國不良貸款的數字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有三個基本數字可以反映大致狀況:第一、中國政府在1998年確認國有商業銀行有1,700億美元不良貸款正待清理;第二、21世紀之初,國際金融業界獨立估算數據指出銀行資產負債表上還有4,500億美元左右的不良「遺留」貸款;第三、20022004年這段經濟過熱期間產生了一批新的不良貸款,據估算可能高達2,250億美元。如果把這些數字加在一起,中國的銀行體系在過去15年裡形成了近8,500億美元的不良貸款,約占同期信貸淨額的40%左右。

安德森對中國銀行壞帳數量的估計與安永差不了多少。但他的聰明之處在於兩點:首先是他「認為」中國政府已經清理掉了4千億美元壞帳,其次是他並未有類似安永那樣的「痛腳」抓在中國政府手裡。也許是上述兩個原因使得中國政府未便找瑞銀的麻煩。

不過,安德森的看法與許多金融業行內的觀察人士不同,這些觀察人士的看法是:在2005年底前從商業銀行清理的4千億美元不良貸款中,實際上只有一小部分出售給了國內外的專門資產回收機構,另有90%劃到了四家國有資產管理公司(AMC)的帳面上,而AMC基本未對資產做任何處理。也就是說,中國政府只不過把呆帳問題從國家財務報表的某一欄目轉到了另一欄目,並未真正解決爛帳問題。

安德森還有一段話更像是專門表態說給中國政府聽的。他評論說:「這是個令人不解的矛盾:在大多數國家,大量的呆帳是經濟陣痛來臨前的預兆。相比之下在中國,呆帳更像是經歷經濟陣痛之後的殘留信號。」

銀行巨額壞帳到哪去?

儘管中國政府未曾向外界透露它們迅速降低銀行高壞帳比率的祕訣,但會看的看門道,國際業界都很清楚這祕訣的法門。從1998年開始,中國政府最初確曾戳力清理銀行壞帳,僅僅是處理最初剝離的1,700億美元中的1,400億美元,就用了長達6年以上的時間──其中900億美元通過直接回收和出售,500億美元通過債轉股。無奈中國銀行系統宛如得了敗血症,輸進去的是健康血液(大量資金),而流出來的卻是壞血(大量新形成的壞帳),用中國金融系統的行話來說,就是「前清後欠」,清理了部分舊的壞帳,又形成了更多的新的壞帳。

這些銀行系統永遠也清理不完的壞帳,使得中國銀行海外上市受到嚴重阻滯。中國政府乾脆採用了一個「聰明」辦法,成立四家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將這些壞帳劃到這些公司的帳面上,總之,只要這些壞帳不留在銀行的帳面上就行。

外國銀行難道不清楚這點?答案是否定的,他們非常清楚。尤其是近幾年參與審計中國銀行業務的評估機構,如安永等──為了到美國上市,能夠通過美國證券市場的「薩奧法案」(全稱Sarbanes-Oxley Act,簡稱SOX法案,美國國會20027月通過),中國不得不雇請好幾家聲譽很好的外國會計師事務所幫助審計,這些公司除了獲得巨額酬金之外,還真是掌握了不少中國金融系統的內部財務機密,只是出於種種原因不能外洩。

國際金融業鉅子們也無一不清楚中國金融系統的不良狀況,但為了到中國金融市場搶灘,獲得中國政府的批准,大多數都只能裝糊塗。因為一談到巨額壞帳,不但得罪中國政府,還得面對自己銀行股東的質詢:這樣的劣質銀行,買它幹什麼?

壞帳的源頭在哪裡?

在討論壞帳根源時,國際社會將之歸結於中國國有企業的政策性貸款。對此,筆者只能說,國有企業的政策性貸款僅僅只是形成銀行壞帳的原因之一,而且已經成為歷史。導致銀行產生巨額壞帳的主要根源,在於中國金融系統的嚴重腐敗。

銀行系統的問題到底有多嚴重?據中國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稱,僅2005年審計署發現的1,000多起案子,就有一半以上來自國有銀行,涉案金額大都在億元以上──如果要為中國經濟領域的腐敗排隊,近年中國土地審批中的腐敗可列為冠軍,而亞軍則非金融腐敗莫屬。

與中國其他部門的腐敗一樣,金融腐敗也有一條完整的食物鏈,處於最低端的是各種類型的金融客戶,比如貸款者等。由於金融資源的壟斷,處於食物鏈低端者被迫向食物鏈上端者提供賄賂,形成了貸款者賄賂銀行負責人與信貸人員的局面;而金融機構也需要將部分租金上供,為的是從金融監管機構和政府部門那裡獲得商業機會或換取對其違法違規行為的放縱、赦免。這種一環套一環的腐敗就構成了中國金融腐敗的食物鏈。

那麼,這些客戶需要支付多少好處呢?

據《中國金融腐敗研究》的調查顯示,企業一次性直接支付的「融資費用」大約占本金的4%,而農戶與個體工商戶支付的「好處費」約占6%。客戶平時為了與金融機構維持良好關係,還需要不斷地花錢打點,培養「感情」。據估計,用於「感情投資」的錢占整個貸款總額的比例,企業約為5%,農戶約為3%──在中國的企業裡,「融資費用」被堂而皇之地列入企業正常帳目。

兩項相加,借貸者為了獲得貸款必須付出的「融資費用」,竟然相當於支付9%的年利率!「融資費用」再加上正常的貸款利率,則企業和農戶拿到貸款的實際利率高達1516%,跟民間私下拆借的貸款利率大體相當。也就是說,從貸款成本看,對於企業和農民來說,國有金融機構跟民間借貸差別不大。

那麼,為何企業和商人仍然選擇到國有銀行貸款?

原因很簡單:民間借貸,一是借款數量有限,二是到期就得還錢,否則借款人就有人身安全之虞,因為放高利貸的人一般都為黑道人物,對借貸逾期不還者往往以暴力威脅。而從國有銀行借錢,只要打點周到,不僅可以借到巨額資金,甚至可以拖欠不還。眾多貸款者正是看上了這一點,才願意行賄貸款。如此一來,中國各銀行周圍形成了一大群劣質客戶,善於與銀行做不正當交易。這些善於作假者往往更容易得到貸款優先權。中國金融系統的巨額壞帳就是這樣積累起來的。只要產生腐敗的制度不改,產生壞帳的根源就永遠存在。----- 何清漣(旅美經濟學者)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2515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