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25 13:08:09瀏覽521|回應0|推薦0 | |
2008.8.20 中國股市18日再遇黑色星期一,滬指收市報2319.87點,和2007年的最高點6124.04點相比,跌幅為62%;同日深證成指收報7833.09 點,和2007年的最高點19600.03點相比,跌幅為60%。10個月內這樣的大幅度下跌是舉世罕見的。分析人士稱,近期兩市成交量屢創低量,不樂觀與謹慎的市場心態佔據上風,而且利好或利空消息都不能使其轉變,目前股指的走勢已經不能用技術面和基本面來判斷。如果技術面和基本面都不能判斷中國股市的走勢,那可能需要我們從中國股市的實質面來分析一下了。 中國官方關於中國股市暴跌原因的解析
很多中國官方媒體的經濟分析文章中,都提到了美國次貸危機和國際油價高漲對中國股市暴跌的影響,就像國家統計局剛剛發表的經濟述評聲稱,國際市場價格高漲成為中國通貨膨脹的重要「推手」一樣,似乎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股市的問題國際經濟也脫不了干係。
但是,次貸危機的源頭--美國,其標準普爾指數總跌幅才11%,世界各國股市,也只有中國才出現暴跌,難道美國次貸危機影響最大的是中國?對石油依賴最嚴重的歐美國家的股市在石油暴漲中下跌也未超過11%,難道世界石油價格影響最大的也是中國?而且最近一段時間石油價格已開始下降,而中國股市還在一路走跌,這又是為甚麼?股市下跌的國內因素一般認為是央行由於防止通貨膨脹而採取的緊縮貨幣政策。但其實儘管央行已多次升息,但和通脹率相比個人儲蓄在銀行裡享受的還是負利率,所以只要市場向好,場外資金還是會湧入股市的,而且目前國內資金市場上的流動性還是很高。中國當局可能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最近多次強調股市暴跌是投資者的信心問題。 這倒是說對了,但信心缺失是一個「果」,卻不是「因」。投資者的信心應該來自何處?信心是如何失去的?我想這些年的股場現實已經告訴了股民。所以這一段時間無論是高層還是媒體輿論都對股市唱多,甚至最大空方理論家吳敬蓮先生也喊出了「救市合理」的聲音,但股市就是不理不睬,照樣一路下走。這一年90%以上的股民賠錢,被騙的次數太多了,怎麼也會長點記性了。 至於還有一些經常被提到的原因,比如大小非解禁,平安等公司的巨額融資計劃等等,其實這些本來就不是甚麼正常的原因,而是直接的政策干預,對股市下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些計劃是誰審批的?誰決定的?沒有經過證監會的私下首肯,中國平安會單方面出來宣佈要在市場上巨額融資嗎?還有那些上市公司高得出奇的發行價,證監會不批准能出現嗎? 中國股市的真相
中國股市的真相其實不是甚麼秘密,可能目前絕大多數股民都已經知道了,那就是中國股市是政府對國家財富進行大規模再分配和重組的手段,也就是洗劫居民儲蓄存款的手段。這個過程中最大的贏家,當然是那些對國有資產的真實價值和重組計劃知情最多的官員和他們的親友,以及那些與他們沆瀣一氣,靠內部消息操縱股市的機構投資者,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已經是大發橫財了。這就是今天中國股市的真相。
其實中國股市在建立之初就目的不純,當時在深圳建立股市的時候朱鎔基就說,我們的股市就是要來圈錢,就要去市場上找錢,供給那些找不到錢的企業,這些企業是不能掙錢的,需要去供養的。 西方國家股票上市,一家公司要有3年以上很好的業績才行,這是一個基本條件,還有其他的標準,再經過證監會審批才能發行股票。發行之後還要受監督,不行了還可以踢出去,來保證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而中國股市建立之初的目的就是上市公司的提款機。對於大部份上市公司而言,改造機制是假,上市圈錢是真。君不見,很多負債纍纍的國企經過重新包裝後,一進入股市,就成了身價百倍的風光上市公司,輕鬆的融資。加州州立大學財政金融系 8月11日下午,著名經濟學家湯敏接受了《廣州日報》大洋網奧運直播室專訪,他指出,中國的經濟在奧運會前已經出現了拐點,而對於股市的連日「跳水」,湯敏斷言:「經濟學家也看不懂股市。」在此奉勸真想從事經濟活動的股民,放棄對當局救市和股市反彈的幻想,盡早擇機空倉,逃離股市。如果是想在其中跟著賺點錢,那就跟著玩玩,不過玩不過被搶了錢也別抱怨。 有人說中國股市是賭場,那可太高看中國股市了。因為賭場是沒人操控的,全憑運氣(有的賭法需要些技術),而中國股市可是人為製造的制度性黑市。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股民已漸漸認清這一真相,這樣,這場最大規模的搶劫也就接近尾聲了。 中國股市能獨立於政府之外嗎?
中國股市大幅下跌,股民對政府不出台措施「搶救股市」非常不滿。有些股民義憤的表示,美國股市下跌一成,美國政府便拿出了兩千億美元救市,而中國股市跌幅近半,政府居然無動於衷。但中國《財經》雜誌的評論文章卻認為:中國股市不能救,不可救也不必救。這代表了中國證監會一些專家的基本意見,這和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專家看法一致:政府這隻手,還是少干涉市場為妙。這是對的,不允許行政干預市場。但是在中國,股市能不能脫離政策市、權力市,成為真正的獨立運作的市場呢?
這點在現有體制下做起來太難了。首先,中國股票市場最大的上市公司,清一色都是所謂國有企業。中國法律規定,國有資產的最終代表人是國務院。而證監會和銀監會等也是國務院下屬機構。這猶如足球場上,政府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而且本身還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與隨意篡改者,它說要保證股市的獨立和公正,誰信呢? 其次,中國對管理層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很多都在上市公司中擔任「獨立董事」,某些甚至直接和上市企業經濟掛鉤。很多大證券公司和基金的老闆,也來自於證券委員會、證監會等政府機構。中國股市如何擺脫這些錯綜複雜、盤根錯節的關係而帶來的內幕交易、哄抬股價以及行政操控呢? 再者,信息自由流通是資本市場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平因素,而保證信息自由流通必須依靠新聞自由的體制。而在中國,所有在媒體上對股市進行評論的人士,必須經過相關的資格考試,這種由官方主持的考試,那些「不太聽話」的人很難通過。何況媒體也必須遵循統一規定,同樣也不能胡亂分析說話。中央電視台的經濟欄目說了幾句真話,不是也照關不誤嗎?普通股民在這種氣氛下,大部份只能隨波逐流,高買低賣,如果能夠不虧那才是奇蹟。 上海金融專家時寒冰說,「但是,我仍然對 這最後一句話可能是中國股市現狀最根本的原因。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