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13 07:08:57瀏覽1705|回應0|推薦0 | |
乾隆朝初年頒布漢人不得與蕃婦結婚,父系祖先哪裡是漢人? 清國時期採用平埔(熟番)屯兵政策 我碰過很多朋友,在談論平埔族裔台灣人時,都自稱父系祖先是漢人,母系祖先是平埔族人,為何會有這種情形,其實是父系祖先與母系祖先是屬於平埔異族群通婚之情形,尤其是父系祖先到母系祖先部落工作情形最多,平埔屯兵時期最普遍。當平埔異族群通婚時,選擇共同之語言就是閩南話或客家話(日本政府稱副用語),使這些家庭往往本來所使用的閩南話或客家話是副用語 ,便成家庭之常用語,但各自之常用語(母語)沒有忘掉,日本政府所稱的常用語,就是我們現今所謂的母語。 如依立體時空你祖先若是從台南北上到彰化開墾,祖先應會兩種語言,一個是西拉雅語,另一個是閩南語,依立體時空 ,當時的彰化是說巴布薩語的,母系祖先是說巴布薩語。組成家庭後,母系祖先不會學父系祖先的西拉雅語的,小孩一定先會母親的語言巴布薩語,父親也不會巴布薩語,乾脆說閩南語,所以小孩誤認父親是說閩南語的漢人,這種情形普遍存在平埔異族群通婚之家庭。反過來說,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世界糖價高脹,台南府城北邊之平埔族人到台南工作是很普遍的,例如台南白河之洪雅族哆囉嘓人到台南,語言就不一樣。我所看過之母系祖先為『熟』,父系祖先『廣』或『福』的戶籍籐本最多。彰化之客家話是馬卡道族的施世榜父親帶進去的。馬卡道族人之副用語普遍使用客家話。 清國乾隆時期頒佈漢番通婚禁令 平埔族裔台灣人,常常都自稱父系祖先是漢人,母系祖先是平埔族人,是嚴重之錯誤。請參考左(按:上)圖吧 ! 『禁止漢番通婚』。 *:清國時期「平埔族(熟番)屯兵」政策的相關奏摺: 2.軍機大臣會同該部議奏 一屯丁人數應按番社酌挑令其就近防守也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二十六日 留住福爾摩沙的清國漢人屬「寄留」戶口 一股勢力是『台灣秀才平埔族群』的海線拓墾,使用外來的閩南語前進。 一股勢力是『羅漢門地區平埔族群』的山線拓墾,使用外來的客家話前進。 另一股勢力是倚靠文武官員經營『官莊』之漢人勢力,這股勢力一直維持在 2 萬人左右。『官莊』如同國民黨時代的黨營事業及榮民事業,當時的漢人就像現今竹籬笆內之外省人一樣,依靠的是『武裝拓墾』。 再強調一次,1895年日本領有台灣,當時台灣人均還在使用平埔族群語言,是不是漢人,日本政府分得一清二楚,也因為當時台灣人還在使用平埔族群語言,日本人類學者才能區分出平埔族群之分布。不回中國之漢人就直接辦「寄留」戶口,漢人沒有選擇國籍的權利,台灣歷史上將日本領台之初,國籍之選擇者含當時在台漢人,是大錯特錯,日本政府已經將漢人界定為外國人,怎麼有選擇國籍之權利。選擇國籍只有土著清國人,即平地平埔族人及台灣原住民。漢譯戶口調查記述報文中,寫得很清楚。『台灣社會普遍誤認自己為漢人後代的迷思而不自知』與教育也有關吧 ! 而且研究台灣歷史的人,為了飯碗,均不願碰觸這些問題,研究台灣歷史的人一定知道『台灣社會普遍誤認自己為漢人後代』的問題。 1905年之戶口普查資料,外國人指的大部分都是漢人,男性 7,719人,女性 504人。在海禁解除(或比較寬鬆的)嘉慶、道光以後的年代,是否有大量唐山人"攜眷"來台,從上面數目字就可以看出。 從清宮奏摺檔案中來台漢人都是來臺打工的男性,況且乾隆朝初年還頒布漢人不得與蕃婦結婚。 相關閱讀: 1. 85%的台灣人有平埔族裔血統 ---- 蕭泰雄http://classic-blog.udn.com/teddy5422/3578778 2. 打破『我們都是炎黃子孫』迷思---- 蕭泰雄http://classic-blog.udn.com/teddy5422/3578781 3. 台灣人的族譜,至少98.4%可疑----蕭泰雄http://classic-blog.udn.com/teddy5422/3578801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