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擠兌不單純 恐爆大醜聞(上) ---- 自由時報
2025/01/29 08:54:05瀏覽41|回應0|推薦0

2022/06/28〔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中國金融系統在2022年四月起出現異常現象,河南爆發村鎮銀行無預警凍結存戶存款、中國4大銀行之一的農業銀行傳出限制存戶最高日提1000元人民幣的消息後,再度出現存戶在深圳中國銀行前大排長龍擠兌的影片,中國國有銀行接連出現提領爭議,顯示存戶對銀行的流動性漸失信心。 今年4月下旬,河南村鎮銀行爆發存戶存款被凍結後,導致40萬存戶、400億人民幣的存款無法提領,引發存戶抗爭,甚至疑似以防疫為由,把1317名存戶的健康碼改為紅碼,不讓存戶前往抗爭。20日也傳出,中國4大銀行之一的中國農業銀行突然限制儲戶每日提款額度1000元人民幣(台幣4440元),引發存戶不滿。 中國民眾對金融機構信心大減,擠兌潮甚至從河南到遼寧丹東。其實在4月時,包括中國農業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等銀行都曾發公告,下調部分或所有客戶的線上業務相關的交易限額,包括個人網銀及掌銀轉帳、網上支付、非櫃面業務。限制線上轉帳支付之外,許多銀行儲戶的線下取款也受到限制。

上千家地區銀行 均曾爆擠兌

一直對此不肯承認的中國政府,近期間接證實,中國發生了銀行擠兌的浪潮。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6月20日表示,光是6月上旬的現金調撥,已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中媒表示,6月1日至15日,中國人民銀行的現金供應投放總量,已達到2021年同期的近4倍。但該行並未詳細說明,現金總量是否足以滿足民眾的提款所需。 銀行擠兌(run on a bank),指的是銀行或金融機構,同時被大批存後要求提款領回自有的儲金,銀行遭遇集中且密集的提款,很可能支應不及而宣告營運困難,倘若未得到其他援助或讓擠提情況減緩,則該銀行極有可能因此宣告倒閉以及信用破產。 過去幾年,中國上千家地區性銀行的擠兌現像有所增加。自2019年監管機構以「嚴重的信用風險」,及與中國「明天系」掌門人肖建華關係匪淺為由,控制了內蒙古地區性機構包商銀行以來,該國小型銀行的健康狀況一直受到密切關注。 截至2021年12月的中央銀行數據,儘管此類「高風險」機構僅佔中國銀行體系總資產的 1%,但銀行擠兌已引起監管機構對金融危機潛在風險蔓延和社會不穩定的擔憂。

銀行儲戶資金 恐遭挪用

究竟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呢?海外時評人文昭猜測,政府挪用居民儲蓄搞清零防疫。這個清零3年就跟打3年仗差不多,地方政府財政陷入了極大的困難。」政府沒錢時,先向企業索要核酸檢測費用,接著動用醫保基金,「那麼距離挪用個人儲蓄能有多遠呢?」 文昭表示,中國歷史上,常將金融工具當作財政力量使用,特別是儲蓄工具,政府力量太大,一旦缺錢時後,不管存在哪的錢,都成了政府提款機。專家表示,銀行官員挪用和竊取儲戶資金的銀行醜聞令人震驚,但這個暴露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而隨著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財政短缺加劇,尤其是房地產行業的債務償還變得更加普遍,銀行擠兌可能會變得更加頻繁和規模更大。 在河南省銀行擠兌事件中,監管機構中國銀保監會上月對儲戶表示:「經過初步調查,四大銀行的最大股東,河南新財富集團涉嫌與銀行內部人士串通,利用網絡渠道和第三方系統非法集資。」中國銀保監會補充說,警方已就此事立案。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81716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