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5/02/13 08:20:34瀏覽41|回應0|推薦0 | |
2018/01/07 來源:京武功夫如是說<作者應是南懷瑾> 對任脈的認識 任脈包括了五臟六腑,它的中心在人體的中宮,在醫學上也稱中宮,主要器官就是胃脘,即是胃部。按陰陽八卦的理念,它是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土府」。所謂「四象五行皆籍土,九宮八卦不離壬」。就是這理論的依據暫且不談,但脾胃對人體的健康長壽,至關重要,無論大小疾病發生,第一警告就是胃口不開,食慾發生問題。這是任何人都體會過的。 打通任脈是在打通督脈之後,如果任脈打通,中脈也就通了。無論佛教,道教,還有別的宗派,有句常言「一脈通而百脈通」。即是指任脈而言。任脈一通,緊接而來便是輕安現象,也就是能夠入定的前奏。之後才能「煉精化氣,鍊氣化神」。人體的巨大能量便會顯現出來。所以,無論修習任何功法,都不能心急,況且很多的修氣功,修氣脈,修功夫者。都拿著些皮毛再練,整個修氣脈的系統還沒搞清楚,甭說開發自身潛能,就健康而言,都會有問題。 道家還有個名詞叫「焚修,鍊師」。這也表明,作為練功者,想出成就,就必須苦修,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 氣通任脈,就是中宮氣通了,就體會到充實之謂美的感受。孟子所說:「浩然之氣,充塞於天地之間」。就是這個階段,而也是真真實實的境界。佛家密宗中講:喉輪至心輪部位打通之人,就可以無妄念。也是這個階段。 氣通任脈及其象徵 道家養生修習者氣通督脈之後,在努力上進,到達腸胃有氣泡滾動,鳴盪的聲音,經過這一徵兆,就有食慾大增的情形。但也不可貪圖口腹之慾而過分吃飽。其次在「中宮」胃部有了這些現象,可能在同一時期,會有打噯氣等現象。關於噯氣,這是胃氣上行,將要氣通食道管{十二重樓}的象徵,修習者要任其自由,等到十二重樓的氣機沖開以後,便頭腦清新,胸懷舒暢。而且由頭頂降到唾腺所流出的津液,滑滑自來,充滿口腔。在西藏,內蒙一帶,修習密宗的弟子,對於修習者有了以上打噯氣的人,會生起恭敬禮拜之心,他們皆以為修氣已有相當成就之人。在這階段的另一種現象是大便頻繁,猶如瀉痢的情形,會持續十天左右。修習者須明知:一個平常人,若有了大便頻繁,甚至有瀉痢的情形,那必然是胃病或腸炎之類的疾病,毫無疑議,它給予的感受是痛苦的。但是如果是修習禪定,在氣通任脈之時,發生大瀉現象,它毫無痛苦的感受,反而內臟有一種特別舒服的感覺,等瀉到後來,會便出一些黑色的黏液,這是多年來影響腸胃健康的積滯物,平常人是無法清理的。 以上的現象過後,就會出現胸口儼然有物堵塞,但吐又吐不出,忽然咳嗽帶有渾濁灰暗色的濃痰,這是氣通十二重樓的現象。此時,胃氣通過十二重樓,喉結部分便內縮,舌尖自然上翹,繼而整個舌頭貼緊了上顎封住喉頭,這種現象,道家稱為上鵲橋而凳天梯。 修習者繼續努力,這股氣會自然進入下丹田{氣海穴},此時,胸間「膻中穴」部位,就會豁然開朗。甚至能聽到心臟部位,有劈啪開裂的聲音。佛家所形容的「意解心開」,則是這個階段的現象。這股進入下丹田的氣,才是真正的氣歸丹田!殊不知,真正氣歸丹田是人體內氣機啟動,打通督脈後,進而打通任脈,才為氣歸丹田。否則,真有「迷頭認影,自落痴狂」之嫌。到此,可以說修習者的靜定功夫,已相當深了,但還不能真正入定,須待得輕安後,繼而就能入定。 輕安的發起 修習者達到了上述的氣機反應,持續努力,在短時間內,歸於下丹田的氣機又開始下移到會陰,性腺部位,繼而打通陽蹺脈,陰蹺脈,陽維脈,陰維脈。氣機暢通四肢。作者在此詳細的加以說明:氣機由海底{會陰}啟動下行,循兩大腿的大脈管而足下行,一直到達腳心,此時,盤腿而坐的酸麻脹通的感受已完全沒有了,體內的每一根神經,每一個細胞,都會發生暖,軟,輕,樂的快感,非但不想下座休息,反而喜歡盤腿久坐,貪圖其中的快樂而進入輕安舒適的妙境。在此定境中,氣機會再循督脈路線,上沖腰背,暢通左右兩肩,從而到達兩手的指尖與手心。修習者這時全身柔軟舒適,柔若無骨的感覺。繼而,平常身體存在的感受也消失了,進入了定的境界。有如老子所說:「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即此境界。 修習內丹功的學人,經過幾多辛勤苦練,到此為止,無論男女老幼,體力強弱,秉賦異同等等關係,各人練功的變化,雖因人而異,但不會離開篇中各節所述的現象。到達此階段,就是道家所講「練精化氣」的成就,也是能夠「入定」的成就。可以說是非常大的成就,有了這些成就,則能順利達到自身功能的顯現。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