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量子 與 意識 的關聯(7)---- 轉載整理
2024/05/27 07:11:00瀏覽74|回應0|推薦0

關於意識起源的觀念:體驗自己存在的認知狀態(上) ---- 可口雜誌

2019.05.01

科學界中,有些問題難於登天,我們都沒真正弄明白提出怎樣的初步疑問或是不確定它們是否能用科學來解決。意識問題無疑是其中之一:有些研究人員認為意識是種幻覺,另一些則稱它無處不在。有的人希望將它倒推回神經元激發的生理基礎,其他人則認為這是一種不可簡化的整體現象。

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計算機科學家Scott Aaronson寫道:何種物質系統具有意識這個問題是「整個科學領域最深奧、最令人著迷的問題之一」。我覺得沒有什麼哲學層面的理由能說明它是天然就無法解決的,但似乎人類離這個問題的答案還遠著呢。

未被完全意識到的工作空間

數千年來,哲學家們一直在爭論意識的本質是什麼、意識能否存在於人類之外的事物中,但到了現代,這些問題所隱含的實用性和道德意義變得愈發真切,也讓人們更加迫切地尋求答案。隨著人工智能(AI)進化得越來越精巧複雜,僅僅通過與對方交互,可能無法判斷它是機器還是人類 ——這正是經典的圖靈測試。但這是否意味著人工智能值得被納入道德體系考量呢?理解了意識,同樣會影響到動物權利和動物福利的發展,以及一系列有關精神損傷的醫療和法律問題。近來,一個由50多位傑出的神經科學家、心理學家、認知科學家等人組成的小組呼籲業內外對圍繞這一疑難課題展開的研究的重要性給予更大的認可。「意識理論需要在積累經驗證據的長期過程中經過嚴格的檢驗和反覆修正」,聯名作者們這樣說道,他們還補充說:也只有經過這些程序,才能分辨出其中哪些是被普遍認同的錯誤觀念和臆測。

要想做意識實驗,首先得對意識下定義。但光是這一步就已十分困難,因為這個詞有好幾種用法。人類是有意識的生物,但我們也有可能失去意識,比如處於麻醉狀態的時候。我們可以說自己意識到了某種事物——例如,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筆記本電腦發出了噪音。但寬泛地講,意識這種性質指的是體驗自我存在的能力,而非單純地記錄存在,或是像機器人一樣對刺激作出反應。心靈哲學家時常依據此定義得出這樣的原則:人們可以有意義地談論「像」一個有意識的存在是什麼樣子的——哪怕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在自身之外獲得這種體驗。 認知的很大一部分發生在有意識的意識之外——也就是說,我們對於某些信號和刺激的回應是「無意識的」。然而,我們思維的一個獨特特徵在於,我們能夠牢牢抓住一段信息、一個念頭或一種意圖,以此為動機做出之後的決定和行為。假使我們餓了,我們會分泌唾液,這是條件反射,但我們也可能選擇吃東西,然後去廚房櫥櫃裡拿出我們想吃的食物。

有些研究者提出:當我們在大腦中的一塊「全局工作空間」裡留下一段信息,它會被廣播到與實現特定任務相關的大腦模塊中去,由此產生了這種有意識的行為。這個工作空間強行製造了一種信息瓶頸,只有當前一個有意識的念頭溜走,後一個才能取而代之。腦成像研究表明,這種「意識瓶頸」是大腦前額葉皮質中的分散式神經元網絡。 這種對意識的理解模式被稱為全局工作空間理論(GWT)

在這一理論中,意識由工作空間自身創造——因此任何能夠將信息廣播到其他處理中心的信息處理系統都應當具有這種特質。這使得意識成為了一種促動和引導行動的計算過程。只要你有了一段信息,並讓該信息廣泛傳播,意識就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包括意識在內的一切認知都只是一種計算的觀點「代表了當代主流的錯誤觀念,即認知不過是一種算法,一種睿智的破解程序」。我們很快就會造出複製了人類大腦大多數功能的聰明機器,這些機器無疑也會具有意識。

( 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8065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