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量子 與 意識 的關聯(4)---- 轉載整理
2024/05/26 15:05:01瀏覽75|回應0|推薦0

別懷疑 你的宇宙是你的意識創造的(上) ---- 今周刊

2017-12-26 林文欣

在20世紀中,物理學家想了解具有粒子實體的電子,是如何通過雙縫,於是做了這項劃時代的「電子雙縫實驗」。 這項實驗,如圖一,是將電子槍,向帶有兩條狹縫的擋板,一次只發射一個電子,然後射向螢幕上。 原先物理學家以為,螢幕上應該是出現如圖二的雙縫條紋。 實驗開始:一個一個電子陸續發射,當發射少量電子時,螢幕顯示電子只是以隨機方式出現在螢幕上,如圖三的b及c。 但是當你發射數萬個電子後,螢幕上竟然出現跟光波一模一樣的干涉條紋,如圖三的d及e,顯然電子在出發與抵達時是呈現「有形物質」的粒子,但在空間過程中卻是以「無形能量」的波動型態在移動。 這個實驗震驚了所有人,電子這個公認的有形粒子在實驗中,竟然是以無形的能量形式通過雙縫,也就是說電子本質上居然是看不到且沒有實體的。 然而這還不是最嚇人的,當科學家繼續試驗,安裝了探測器(觀察者),如圖四,企圖觀察電子是怎麼通過兩個縫隙時,它竟然又變成看的到的有形粒子,再也看不到干涉條紋,而是有形粒子才會有的雙縫條紋。 這個實驗說明:電子你不觀察它時,它是無形的能量,只有當你觀察它時,才會變成看的到的有形物質。也就是說宇宙原本是不存在的,只有當觀察者在觀察的那一瞬間時,宇宙(物質世界)才會一躍而出。具體的說:沒有意識就沒有物質,沒有意識,宇宙只是一團無形的能量;是你的意識創造了宇宙(物質世界);量子力學是建立在不可驗證的唯心論之上。

早在1905年,愛因斯坦就提出著名的質能方程式E=mc²,E表示能量,m代表質量(物質),而c則表示光速。 質能方程式說明了「有形的物質就是無形的能量」,也就是說,有形的物質和無形的能量其實就是同一個東西,是同一個東西的兩種內外表述「所有有形的外在物質都是由一種無形的內在能量形式所組成的。」 後來,量子力學家用顯微鏡在觀察原子的組成時,雖然可以看到一個很小、無形的、像龍捲風的漩渦,以及一些無限小的能量漩渦,稱為夸克(組成原子的最小單位)。 但當往內再進一步觀察原子結構的時候,卻發現國王沒有穿衣服,根本就看不到東西,而你只會看到一個虛無的物理空間:「一個沒有實體且看不到的物理結構。」,原來原子是由無形的能量組成,而不是由有形的物質所組成。 這時,物理學家又發現到一個奇妙的現象:物質的99.9999999%其實都是空的。<誰的研究啊???>假如把身體裡所有原子裡的空間移開及壓縮成實體,那麼就可以把全球70億人口壓縮到一顆方糖那麼小。

那為何幾乎是空無一物的物質摸起來卻實實在在且固若金湯呢?那是因為,原子空間裡充滿了力量非常強大的電磁力。我們是從來就沒碰過物體本身,那是電磁力的抗拒作用力,讓你感覺到有摸到物體本身。<觸覺> 因此,一個空無一物的原子能形成一個實體的影像世界,那就只有投影才能解釋。 光場是由不連續的光子所組成的。原子吸收光子後會輻射出另一個光子的過程稱為散射。像紅色蘋果皮會吸收大部份黃藍綠等顏色的光,並大多輻射出紅色的光。光是波,不同的波長有不同的顏色,十二種基本顏色的光子可以混合成變化無窮的新顏色。光又是不連續的粒子,每個光子照射到原子後,被該原子輻射出另一個光子,然後進入我們的視網膜。 這時你會發現,這些輻射出的光子跟電腦螢幕上的像素是一樣的原理。我們經由光子看到的世界,就像電腦螢幕上的圖案一樣,其實它是由許多我們看不到的像素粒子所組成的,而每個像素就是一個「光子」的反射。<視覺>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80653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