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9/15 22:30:54瀏覽189|回應0|推薦1 | |
2014-09-08 吳介民/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北京改寫「一國兩制」 對照佔中主導者的「軟弱」、「無力」,中方狠狠打了一場組織戰,上演它預定的劇本,反制策略步步進逼,最終瓦解溫和派的策略與鬥志。第一招是「設定論述框架」。北京早早就劃下特首參選人的資格底線,就是所謂「愛港愛國」、「與中央對抗的人不能擔任特首」等等,通過它的媒體機器在中港兩地不斷宣示。今年六月,在佔中秘書處執行「全民投票」前夕,北京公佈了《一國兩制白皮書》,改寫「一國兩制」定義: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不是固有的,其唯一來源是中央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的高度自治權不是完全自治,也不是分權,而是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務管理權。高度自治權的限度在於中央授予多少權力,香港特別行政區就享有多少權力,不存在「剩餘權力」。… 「一國」之內的「兩制」並非等量齊觀,國家的主體必須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是不會改變的。 這份「詔書」規定:香港的自治權是「中央」授與的,中央給多少,你才有多少,因為在「主權」收歸祖國之後,雙邊關係屬「一國」之內,中央是主,香港是從。主從關係不容挑戰。在《白皮書》陰影下,佔中秘書處照常舉辦「政改方案全民投票」,將近八十萬人參與,氣勢一振。「學聯」與「學民思潮」並且在七一遊行之後進行「佔中預演」,展示青年世代的反抗決心與場控能力。 但「全民公投」與「佔中預演」阻攔不了北京,甚至更合理化它的壓制決心,它先讓聽命於北京的反制團體上街頭「反佔中」,緊接著按照人大常委會的預定時程,頒布「普選方案」,設定了三個「閘門」:(1)參選人須獲提名委員會過半通過。(2)提名候選人二至三人。(3)提名委員會由一千兩百人組成,維持四大界別比例。至此,北京完成了它在論述鬥爭上的部署,一步步將特首選舉方案限縮在它可以掌控的範圍。控制提名權,扼殺參選權,鬆綁沒有實質意義的「一人一票」,這和中國內地已有的「差額選舉」有何不同? 第二招是「控制媒體」。這一年多來香港的媒體環境極度惡劣。獨立媒體與編輯遭受暴力威脅層出不窮;不聽話的媒體被撤廣告,有廣大影響力的網路媒體「主場新聞」突然關閉,連網站都刪除;參與佔中運動的金融業經理被撤銷報紙專欄;最新戲碼是對付壹集團,港府搜索黎智英和李卓人(工黨主席,也是佔中要角)的住所,將黎給民主派的捐款打成「黑金政治」。 「反佔中」嚇唬中產階級 第三招是策動「反佔中」。近年來香港「愛字輩」團體如雨後春筍。群眾戰是中共的看家本領,各地同鄉會、基督教右翼、家長組織都被動員起來,並且培育媒體出身的周融成為反佔中組織帶頭人。八月中,就在各方「等待」人大常委會決定「普選框架」期間,愛字輩團體總動員,由周融等人組織的「幫港出聲」持續動員,成立「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普設街站收集簽名,宣稱達百萬以上。梁振英、董建華等人也粉墨登場簽名。八月十七日,「反佔中」上街遊行,人數雖遠少於七一遊行,但通過這個反制行動,「反佔中」強制卡位,宣稱它也有大量群眾跟隨,雖然這些群眾有來自中國內地的「臨記」(臨時演員),許多是「派錢」來的(走路工),遊行後五星旗隨地丟棄。第二天,中國喉舌媒體紛紛以「反佔中愛國愛港運動」做頭版。這是「出口轉內銷」的洗腦宣傳,中方媒體放言:「你有八十萬人簽名,我有十三億人!」反佔中的粗鄙醜陋,也是恫嚇中產市民的戰術。 就在這段期間,媒體出現一個關鍵詞:「袋住先」,先接受北京的篩選候選人方案,至少有「一人一票」,否則普選遙遙無期。北京若成功嚇阻「佔中溫和派」,下一步就可以集中火力對付「佔中行動派」。到此,中共的輿論鬥爭成功轉移視線,將本來是「真假普選」的論爭,轉化成「香港動亂或袋住先」的選擇。這個戰略的核心就是中性化(neutralize)「中產階級」的角色,使之怕亂,怕失去生活現狀,不敢上街抗命。中共的多重戰術一步步消耗佔中的氣勢。 「一國」的牢籠 最近,「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說法甚囂塵上。台灣和香港雖然都遭受中國統戰與滲透,但存在一個根本差別,就是,台灣仍據有事實上的主權。北京既將香港主權納入囊中,豈有不直接統治之理?人大落閘後,一個中國法學教授寫道: 一國之內,不執行中央全國性法令,不接受最高法院轄制,不向中央政府納稅,這樣的高度自治,全世界有第二家嗎?支持香港直接普選的,考慮過這個嗎?中央不能干預香港司法,不能干涉議會,如再對行政首長無運作空間,香港不就是邦聯嗎?香港這麼幹,全國各省也有權這麼幹,中國不解體了? 這裡的關鍵詞是「一國之內」,中共恐懼香港施行民主帶給中國「示範作用」。如果香港可以真普選,中國人民受到鼓舞,挺身要求普選,中共如何保住一黨專政?因此,它便須牢牢握住香港特首的提名權。 台灣要擔心人民的參政權是否正在流失?儘管我們仍有相對自由的選舉,但上到總統選舉,下到村里長,中共皆全面介入。候選人是否依恃北京的「祝福」,以獲得「候選資格」?北京這樣便繞開了台灣的事實主權,而達到控制政治議程的目的。馬英九政府阻礙台灣人民行使公民投票權,也應置於此視野才看得清楚。 政改框架「落閘」,粉碎了「真普選」的一絲寄望,佔中圈子情緒沸騰,年輕世代憤慨非常,不滿「佔中溫和派」的謹言慎行,不想再「等」,罷課在即。「佔中行動派」若掌控主導權,可能導致公民抗命運動的裂痕,這將是中方所樂見的局面,因為北京先挫敗了溫和派的談判希望,之後就可以專心對付行動派。但另一個可能是,由年輕人全面主導的佔中行動,激發更廣闊的運動團結,造成巨大的社會壓力,迫使中共做出讓步。 不願靜待中共閹割 目前為止,這場「佔中」對「反佔中」的拉鋸,北京似乎掌控了節奏。但中方仍無法掌握的是,香港青年世代的行動爆發力,有多強大?有多麼不可預測?在台灣,學生佔領立法院之前,普遍瀰漫著悲觀氛圍,但太陽花爆發,改變了政治格局,並打亂國共合作的議程。香港年輕運動世代已練兵十年,儲備了豐富的歷練與行動力。 學聯秘書長周永康說:未來香港不會再有年輕人相信「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未來不會再提「民主回歸」,提出來的必定是「命運自決」,香港人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要怎麼走下去。序言書店老闆李達寧說:如果佔中三子堅持自廢佔中武功,攪一個假日中環嘉年華,然後宣佈佔中成功了事,從此靜待中共閹割,則可沒有好待遇了。到時有志貫徹佔中運動的朋友就應該群雄盡出,搶過佔中大旗,用盡方法匯聚民氣,好好與中共在中環幹一場。這不正是三十年來姍姍來遲的香港民主運動嗎? 「自決權」,在此之前仍是空中閣樓,卻因為中共直接統治的企圖,召喚了香港人的自決意識。針對中國政權的「解殖」、「政治主體性」,也被提升到日常論述的視野。年輕世代不願複製前輩的命運,空等三十年「民主回歸」而終致幻滅;他們不甘苦候,不願浪擲三十年的青春束手迎接「2046」的到來。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