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拚復甦了嗎? 中國為什麼大限電?
2020/12/27 11:58:00瀏覽649|回應0|推薦0

2020-12-24

當中國經濟演出多國稱羨的疫後復甦,溫州市一座工廠的老闆卻只能讓機器晾在一旁。 今年初的疫情,讓他損失慘重,復工後,工廠產線火力全開,就是要把前面幾季虧掉的補回來。怎知,上週二開始(15日),當局下令斷電。 溫州包裝公司的林老闆告訴《南華早報》,「這對我們衝擊很大,在一年最忙的時候斷我們電,實在不合理。週二以後的訂單都會延誤,有些可能會被取消」。 林老闆說,溫州已經好幾年沒有被大規模輪流限電了,而這個月已經是第三次限電,一天沒電,他的日損失就高達5萬人民幣(約台幣21萬元)。 小規模工廠還試圖在疫後站穩腳跟,必須蒙受這樣的損失,影響甚鉅。

而苦的不只是他們。 中國多個省份也正苦於十年來最嚴重的電力短缺。出口旺,工業用電暴增。格外寒冷的冬季也來幫倒忙,摩根士丹利公司分析師在23日的報告寫到,中國幾乎所有主要城市都迎來更冷的冬天,有些地方足足比去年此時冷了5度。 於是,冬天用電十年來首度超越夏季用電。 但發電卻跟不上。於是,上海市下令關閉室外不必要的照明設備,溫州在12月11日至20日期間,必須在氣溫低至攝氏3度以下才能開暖氣,餐廳停止全天開放空調,只能在有人用餐時提供暖氣。

香港大學電力工業副教授侯雲鶴認為,這其實凸顯中國更深層的結構問題。 侯雲鶴說,地方供電不足、電力需求增加,以及地方政府努力限制能源消耗以符合政治目標,都是問題所在。其他因素也包含,國內煤礦生產短缺,且限制進口。 許多分析師認為,中國近來的電力短缺,與限制澳洲煤礦進口有關,但北京否認。 澳洲政府呼籲調查新冠病毒的起源後,北京限制澳洲多種產品進口,其中就包含煤礦。《彭博社》上月報導,中澳不睦,於是載著價值5億美元的澳洲煤礦貨櫃,就停泊在中國沿海,無法上岸。 連同澳洲煤礦在內,中國今年截至11月為止,只進口2.6億公噸煤礦,比去年同期少11%。

但限制澳洲煤礦,不會是中國缺電主因,畢竟那些煤礦原本就是用於鋼鐵產業為主,而非用來發電。 不論是因為外交爭議限制煤礦進口,或是為了保護本地煤礦業者,中國國內的煤礦產量因為多場礦場意外,而無法大幅提升,讓情況雪上加霜。 侯雲鶴解釋,中國承諾碳中和,希望由石化燃料轉向再生能源,但這樣的宏願受到季節影響。 「舉例來說,湖南45%供電靠水力發電廠,但夏季洪水與冬季結冰都影響水量。再者,山西和陝西今年的煤礦供應都被削減了。」 「要限煤,那麼就必須確保有其他方式供電,這個問題依然很大。」

今年1至11月,中國用電量達到6兆6772億瓩時,高出2017與2018的全年用電量。 單是11月,中國用電量就高達6467億瓩時,是27個月新高。 12月中以來,浙江、湖南、江西、陝西和廣東多個城市限制工廠用電。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最高的深圳不同區域也分別限電。 種種因素使得中國能源價格飆漲,煤現貨和期貨價格持續走高,11月中旬以來,由於需求猛增一路上漲,在本月中旬創下每噸752元的年內最高點,隨後才明顯的回檔。 習近平面子掛不住?

中國全面大停電!網友哀嚎:找澳洲幫忙

2020/12/22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為了爭一口氣,中國政府制裁澳洲不進口澳洲煤礦,但在拖垮澳洲之前反而造成自己的用電不足,一開始僅有少數地區停電,就已經造成民眾生活上的困難,想不到停電範圍越來越大,除了廣東省多個城市停電外,昨(21)日北京、上海也有無預警停電的狀況發生,讓居民相當不滿。現在就有中國網友喊話政府,盡快跟澳洲和解,然後進口澳洲煤炭來解決停電問題,這番言論明顯是在打臉中共當局!

ID-2948159 ▲各大城市的停電,已經造成整個中國民怨四起,現在就有中國網友喊話政府,盡快跟澳洲和解,然後進口澳洲煤炭來解決停電問題 根據中國《今日頭條》報導的停電通知,北京市今(22)日上午7點至晚間6點實施停電,影響的範圍有北京市西城區、東城區、豐台區與昌平區的部分街道;而北京市21日在同樣的時間也已經實施停電,停電的範圍和今日並不一樣,疑似為「輪流停電」的狀況。

ID-2943746 ▲為了爭一口氣,中國政府制裁澳洲不進口澳洲煤礦,但在拖垮澳洲之前反而造成自己的用電不足,一開始僅有少數地區停電,就已經造成民眾生活上的困難,想不到停電範圍越來越大

《今日頭條》還公布上海市的停電通知,實施時間為今日清晨6點30分起至晚間6點,影響範圍相當廣大;上海市昨日同樣也在相同的時間實施停電。 各大城市的停電,已經造成整個中國民怨四起,網友憤怒表示:「奉勸某些國家不要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不怕狼一樣的對手,就怕披著豬皮的隊友」,甚至還有人要中共拉下臉去和澳洲和解、買煤炭:「快點求澳大利亞賣煤」!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5488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