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04 03:05:32瀏覽428|回應0|推薦8 | |
在紫砂行業內,長期以來習慣把紫泥稱為青泥。 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仍是如此。 1932年出刊的《宜興陶器概要》中記述:“宜興陶器,大體可分兩種。 而在產地內部則可分六種,試分述於後。 第一類,青泥業(紫砂業) 一、青泥業之業地蜀山、潛洛、上岸; 二、原料產地:青龍山、趙莊山、銀墅山; 三、泥料名稱:青泥(一名紫砂)、綠泥(又名潭砂泥)、大紅泥……” 此處青龍山有誤,應為黃龍山。 上岸即今紫砂村,朝莊即今趙莊、銀墅即今任墅。 之所以引用上段文字,是為印證在紫砂業內一直都把紫泥稱為青泥。 而天青泥則是紫泥中最好的泥,經過焙燒後顏色深沉。 和潤、典雅。具體實物可見許四海收藏的“大亨掇只壺。 舊時紫砂業者用泥都考慮成本,一半的 紫砂壺 所使用的泥料,都是普通的紫砂泥。 為了達到視覺美感,既要成本低,又要收縮率小,用的泥料俗稱棕泥或紅棕泥。 為了達到美感,就在坯件表麵粉刷紅泥或本山綠泥,術語叫化妝土,較大容量的普通茶壺也都如此。 真正的天青泥,因原料稀少,非高手不用,非精品不做。 因為天青泥稀缺,上世紀七十年代,宜興 紫砂工藝 廠一人工合成的方法,欲使天青泥在現。 由此出現了拼紫泥。 但終因基礦、配方基量產等因素,未能如願。 但偶爾也曾出效果,只是較少。 精選基泥,合理配製,掌握火候,還是能達到天青色效果的。 但畢竟不是真正的天青泥 ... 原礦壺絕大多數亞光 因 .... (未完)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