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980 年 葛明祥陶藝 復刻寅春體 朱泥壺
2011/04/04 00:52:00瀏覽2000|回應0|推薦0

底款1980年代荊溪惠孟臣製章,就當時所知製作此器之陶手,師從王寅春,就數十載使用經驗,果不假大師遺風,訂製之器,不同於荊溪泥人秘製伯仲,泥料、作工 ...可證明她出身名山、能手。

一. 葛明祥:
清代製陶家,宜興丁山人。 在 宜興窯 燒製陶瓷,創作活動於乾隆(1736-1795)間。 與弟葛源祥均善仿鈞釉瓶類器物,呈藍色翠毛釉,底部有葛明祥或葛源祥三字印章款。

二. 葛明祥:
1955年出生於宜興丁山陶業世家,家庭成分為窯戶。 初為一技術精湛的牙醫,1986年起對紫砂泥進行了全面研究,而後轉行進入陶藝領域。 在紫砂熱潮中,首配成功了最精細的朱泥與天青色泥,在台灣島豎起了一塊名牌:祥陶。 1995年起,吧全部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了藝術陶的探索研究之中,同時涉足書畫藝術的品悟,領略到了更多的陶藝精髓。 經過多年的努力,在付出巨大代價之後獲得了形、釉、火的綜合陶藝成就,被譽為“土的技術、釉的藝術、火的魔術”。
宜興被稱為“陶都”,尤以紫砂壺一藝著稱於世,在此地從事紫砂壺製造者,古往今來,不計其數,然而能流傳於世者,真寥若晨星。 究其原因,凡以壺謀利為目的者,皆湮沒無聞。 凡能成名而為後人珍貴之藝術,皆非逐利者所能為也。
葛明祥有志於發展,創新宜興壺藝久矣。 他並不以金錢利益為第一追求目標,他的目標是要使自己的壺以獨特的質地,優雅的工藝為世人注目,以藝術的品質為重,並使之具有歷史價值。 他具有遠大的目標,崇高的信念,不計一時之得失,為了保證消費者的利益、保持壺藝和壺的完整性,有時甚至賠本,他特別重視自己的人品和職業道德,決不欺騙和坑害收藏家或消費者。
葛明祥的壺已經具有很高的價值,但他仍然在不斷進取,繼續研究。 我曾總結,凡成為名壺者,必注意六個要點,謂之“品壺六要”,一曰神韻,二曰形態,三曰色澤,四曰意趣,五曰久心,六曰適用。 制壺者於“六要”鮮能備該,能得其數要而於其中一要突出者即為佳作也。
葛明祥的壺之所以能著稱於世者,是因其於“六要”具備,而於“色澤”尤為突出也。 祥陶(葛明祥之藝號),開始便著力於精心研製泥料。 紫砂壺之所以產在宜興,關鍵在於泥料產在宜興。 他尤喜朱泥,這種朱泥不但美觀稀少,而且據科學試驗證明,朱泥壺泡高山茶為最佳。 但這種朱泥已為數不多,十分珍貴,祥陶,尋遍了所有新老山頭與礦井,採集了幾十種礦源材料進行反複試配,終於獲得成功。 現在祥陶的朱泥壺以色澤獨領風騷,其色醒目而不艷,柔潤而不膩,光潔而不俗,特為收藏家所偏愛,加之,此類泥料礦藏不多,更為稀罕。 而且,祥陶的朱泥壺也和名瓷一樣,時間愈長,其火氣退的愈多,漸至於無。 色澤就越來越美,越趨於古樸、雅緻、深沉、柔和,看上去就愈加可愛,耐人尋味。 祥陶同時研製鮮見的天青色壺,這類壺也是經他反复研製而成,其色沉著、渾厚、華滋、蒼潤,而且經專家研究和事實證明,這種天青色壺,使用長久,其色漸變於綠,也是越用色澤越美,一般壺使用長久,只顯得舊,而祥陶的壺使用長久,卻顯得古雅深沉。 所以,他的壺特為收藏家的珍愛。
研製泥色之外,祥陶於壺之神韻、形態、意趣、文心、適用等五要,也無不用心。 一部分壺上的書畫皆出於書畫名家吳冠南先生。 冠南先生作畫繼吳昌碩、齊白石之後,又有發展,能粗能細,風格多樣,粗者蒼渾,沉重如鐵鑄鋼成,細者清新飄逸如鐵畫銀鉤,向為識者所甑。 冠南主要為祥陶一家作書畫,其他一般制壺者雖出千金而不可得。 故祥陶的壺尤為珍貴。 收藏家收祥陶之壺,同時也得吳冠南一畫,賞心悅目非止一端也。

王寅春(1897-1977年),生於江蘇鎮江一戶貧民家庭。 父五金寶(又名金大),原為鎮江做小燒賣出身。 由於生活貧苦,清光緒二十六年(1901年),王金寶率妻王陳氏和4歲的兒子王寅春及剛出生的兒子王伯生來宜興上袁村,開一小舖,以做小燒賣(開麻糕店)為生。13歲時,拜趙送亭為先生,在其陶坊隨金阿壽為師,學習紫矽陶藝。 3年滿師後,上門幫窯戶當製坯客師。 1921年起,因他製坯手藝特好,上海客戶向他長期定制各式水平壺,他用印“陽羨惜陰室王”蓋於壺底,“寅春”章蓋於壺,從而名揚上海。 後來,蜀山金石篆刻家潘稚亮刻“王寅春”方章相贈,他寶愛此印,一生一直用這方印鈐於壺底。

個人經歷
1934年吳德盛定制銷往日本的300套小花盆,因期限緊迫,他率先創用模具製作,提高效率,速度加快,如期完成任務。 1935年,到上海為古董商龔懷希仿製紫砂古董,使他接觸明清的紫砂精品,反复揣摩造型特點,研究製作手法,把握住各前輩名人造壺的形和神,成功地複制陳鳴遠、徐友泉、陳光明和陳子畦等作者的作品。1937年抗戰爆發,上海淪陷,他不惜拋棄生活用品,卻帶回制壺樣板和特製的工具,為他以後在壺藝上的發揚光大起到很大的作用。 返家後仍以製壺為業,製作了銷往歐洲的15頭咖啡具和銷往泰國的洋桶、線圓等造型的壺。 為解決生計亦幫窯戶製作各式中低檔茶壺,這就是盛譽一時的價廉質高的“寅春壺”(他通常只用一顆印章,不論檔次高低)。 常年製作以高檔壺為主,期間也曾製作96頭紫砂高檔餐具,成為歷史之最。1948年參加上袁壺、缸生產合作社。 1954年10月王寅春帶著小兒子 王小龍 參加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與 吳雲根 各帶一個班作為成型輔導員。1959年、1960年2次被評為省勞動模範,曾帶2批藝徒。 多次承製國家領導人出國禮品“13 頭咖啡具”、“ 5頭梅花週盤茶具”,創作“玉簽壺”、“八方盅鐘壺”、“六方菱花壺”、“紋井壺”。 著名京劇演員梁會超為得其《六方菱壺》曾三次慕名到廠,遂如願。 江蘇畫院著名畫家亞明設計了《亞明方壺》、《六瓣高瓜酒壺》由其製作,二位名家“遷得妙想”合作而成的佳品獨具匠心,點土成金,是留世傑作。七十年代,年事已高,仍耕耘不息,為滿足同仁意願,連續幾十天,製作《牛蓋洋桶壺》50餘件,件件光澤和潤,充滿大自然的泥土芳香,得者視之如寶。 74歲時還創作了《裙花提梁壺》,與半浮雕於體,用冷金黃色段泥製成,造型​​俏麗,線條陰陽,合度流暢。

個人作品
王寅春是紫砂製作功力很深的藝人,製作茶壺以既多又快又好而著稱。 傳世力作頗多,有《亞明方壺》、《六方菱花壺》、《梅花週盤》、《半菊壺》、《小梅花壺》、《六瓣高瓜酒具》、《銅錘方方》、《圓條茶具》、《漢群壺》、《高流京鐘》等。他所製的茶壺,造型雍容大方,規矩挺括,光潤和洽,口蓋準縫嚴密,令人讚嘆不已。 王寅春為人樸實,樂於助人,愛徒如子,親如家人。 他以創新品種佔領市場,人稱“寅春壺”。王寅春是位多產的壺藝家,技藝風格獨樹一幟,光素器、花塑器都帶有強烈的個性;方器規矩挺括,敦厚朴實,筋紋器雍容大方,秀美可掬,很難友人企及。 王寅春的一生為紫砂工藝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為紫砂事業培養了大批技藝人員,一生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展覽,為紫砂陶藝的繁榮和發展作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