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9/25 15:49:39瀏覽1441|回應6|推薦53 | |
可曾聽過義大利民謠蘇連多,述說著家鄉友人對遊子的呼喚! *** 不要忘了家鄉美麗的海岸、湛藍的天空及碧綠的海洋。 ~~~ 橘子園中枝葉茂密,滿地飄著花草香 歸來吧!歸來 故鄉有我在盼望 歸來吧!歸來 歸來故鄉。
歷史的義大利 打開歐洲的地圖,南部有個靴型的半島深深的嵌入地中海 這裡就是蘇連多民謠的故鄉--義大利。 這是一個美麗的國家,有母親慈愛般的人民。 義大利的歷史可追溯自史前時代,當中國遠在漢朝時期,義大利締造了羅馬帝國與之相輝映,當漢潮獨尊儒術的同時,義大利也孕育了羅馬文化。而14世紀,被認為把人類思想往前推進一大步的文藝復興運動,其發源地也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帶來許多政治,文學、藝術、社會及宗教上的改革, 是義大利及歐洲極為重要的時期,幾世紀以來羅馬一直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 由於義大利歷史悠久,又經歷羅馬文化與文藝復興的洗禮,科學,文化藝術等方面有了新的思維,這些新的思維應用到了建築則融合著繪晝與雕塑,使當時的建築更俱有特色與藝術的多樣化。 同時歐洲民族對文化遺產的維護深植於心,幾世紀以來,歐洲雖經歷過許許多多的戰爭,但往往到最後關頭兵臨城下的關鍵時刻選擇投降,用來保護他們文化古蹟完整的留存下來。 因此,當你(妳)走在羅馬的街上,隨便指著一棟房子,它的歷史都有好幾百年、上千年的屋齡,所以每一棟房子都是古蹟,也都是藝術品,每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人潮不絶於途。羅馬是歐洲觀光最熱門的城市之一,而觀光的收入是義大利經濟的重要來源。 有此一說,義大利人靠祖先的遺產生活,這個說法一點都不為過。而到過義大利的人都知道,義大利人特別重視古蹟的維護,遊覽車通常不准進入觀光景點,常常必須停在郊區再走一段長長的路才能到逹目的地。 同樣的,不管在市區或郊區,道路都很狹窄,而義大利人並沒有把道路拓寛,而是選擇開小車來配合道路。據我這幾天的觀察,即使路上車輛很多,他們總是心平氣和耐著性子的握穩方向盤,轉彎處更是遵守停、看、聽。路上很少有紅綠燈,也沒有看到行車糾紛,他們做到了"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
阿瑪菲來去 阿瑪菲小鎮 從蘇連多半島北側下塔的旅館,一大早,換乘中巴前往阿瑪菲,車子行走在狹窄的街道,直到山腳下路的盡頭,車子沿著上山的小路蜿蜒而上。車子越爬越高,視野越高越廣,回頭望去,蘇連多的海岸在晨曦中更顯得美麗。 車子越過了山的嶺線,眼前出現的又是另一種風貌。下山的路上,遠處近處零星的錯落著聚落的家屋,山急速的下降,蘇連多半島南側的海面立刻出現在眼前。晴朗的天空下,陡峭的岸邊閃爍著白色的建築,湛藍的海面飄盪著慵懶的小艇,腦海立刻浮現著存檔已久的刻版印像--那是地中海獨特的風光。 阿瑪菲岸邊海灘及岸邊建築 阿瑪菲位於陡峭海岸線上的一處山谷谷口,小鎮的建築從碼頭的谷口往後延伸到谷底,兩側的房子緊貼著山壁層層疊疊拾級而上,亂中有序、錯落有緻的鋪陳出一種不規則的美。整個市區以居高臨下的天主教主教座堂為中心,兩岸的岩壁為天然的屏障,岩岸碧綠的叢林和間歇裸露的灰白岩層勾勒出地中海獨特的風光。阿瑪菲在壯麗與夢幻的風景包圍下,是阿瑪菲海岸線上最閃亮的一顆珍珠。由於地理環境特殊,中世紀的阿瑪菲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如今光華落盡,只剩觀光的價值。因為氣候溫和,每年來此渡假的歐洲人潮伴隨著季節的變化如候鳥般簇湧。 天主教主教座堂 回程途經波西塔諾往蘇連多,這是義大利最美麗的海岸線,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人生必遊的50個景點之一。車子走在懸崖上的山腰,台灣去的遊客往往把它和蘇花公路聯想,其實這裡的路面更窄,只容許二輛中巴同時經過,轉彎又大又多,驚險程度絶對不下於蘇花公路。公路下頭陡峭的岸邊,不時可見白牆紅頂的房屋,房屋旁有遊艇的渡口,據說是有錢有閒的人渡假的地方,更增添了阿瑪菲海崖線夢幻的媚力。 阿瑪菲海岸及海岸線公路 從阿瑪菲起程往蘇連多路上,一開始在隧道口就遇到塞車,對面的車陣已經排得很長,我們這邊的車道後有來車,前面大約也有六、七部車。原來是外側有一部大巴,而內側車道旁停了一部小轎車,兩邊的車就卡在那裡無法前進也無法後退,幾分鐘後有3,4個司機下車,指揮停在路旁的轎車開進山壁的洞穴,車隊才恢復了通行。其間過程平和,指揮的人談笑風聲,最後小轎車的司機和他們彼此揮揮手道別,沒有火藥味,乘客的心情沒有受到影響。載著一 顆顆快樂的心,外面的風景依舊美麗。 旅遊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問年輕經年帶團在外的女導遊會不會想家,她的回答讓我意外,她斬釘截鐡的說,她好想早一點回家,好想媽媽。當飛機離開羅馬機場飛行在一萬多公尺的高空,我不經意的想到蘇連多的民謠,導遊的想家不也是慈母對女兒的一種呼喚!不要忘了湛藍的天空,不要忘了碧綠的海洋,歸來吧 歸來! 回來之後,我努力的想,想找出足於讓國人感到驕傲的建築,找出外國人來台灣最想看的藝術品,結果讓我失望了。 幾年前,我到位於(台中市)五權西路的國立台灣美術館,發現原來很美的美術館正門,不知什麽時候新增加了一道牆,參觀的人從此都要改走側門進出。後來,我經由一位美術館退休的總務人員得知,答案竟然是因為"路衝",我真的儍眼了。美術館不問藝術問鬼神。本來期待很高的台中歌劇院,市長選舉變天之後,現在也無聲無息。在位者心態如此,我們如何培養藝術人材?怎麽會有永留青史的建築?一個世紀、二個世紀之後,我們又有什麽可以留給我們的子孫? 最近一、二十年,道路開闢的很多,小路變寬了。車子的速度變快了,開車的人心胸卻變小了。二年前回鄉下過年,看到二部嬌車在十字路口因為轉彎引起的糾紛,其中一位司機下車拿著方向盤的拐仗鎖對著另一部車子的司機咆哮,車上,大人嚇呆了,小孩嚇哭了。電視上經常看到的鏡頭,因為超車演變成逼車或互相追遂的戲碼時有所聞。我不禁要問:台灣人啊!我們的耐心那裡去了? 每個人都愛自己生長的地方,那裡有關心你(妳)的人,也有你(妳)關心的人。多年以後,家鄉的海洋是否依舊碧綠,家鄉的天空是否依舊湛藍,義大利阿瑪菲,他山之石值得借鏡。 後天(27/9)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了,祝福UDN的格友 闔家中秋節快樂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