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何不提香港?/「馬跳板」與「新絲路」破功 發展經濟豈能繼續鎖在中國
2007/05/31 20:23:55瀏覽198|回應1|推薦1
為何不提香港?/「馬跳板」與「新絲路」破功 發展經濟豈能繼續鎖在中國

■ 林環牆

隨著二○○八年大選逐漸逼近,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先生的經濟論述,終於出籠。

三月二十日,馬先生為期重建台灣經濟活力,提出「雙航圈到雙中心」的所謂「跳板策略」。對此,筆者以台灣發展「要徑」的概念,已予為文批判。

接著,馬先生日前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舉辦的「立足台灣全球視野|二○○七青年菁英論壇」,又陸續發表一些論述。他說:「民主進步黨政府執政七年多來,多項經濟統計指標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他表示,美國七年來GDP增長了一萬美元、南韓增加七千美元、新加坡增加六千美元,但是台灣卻只增加了一千一百美元。」

台灣經濟成長弱化,相信無人會去抗辯。但馬先生這段經濟論述,蓄意選擇性引用統計數字,其實是遮遮掩掩的。馬先生把「平均每人GDP」誤說為GDP姑且不論,但為什麼不提香港呢?很簡單,因為香港回歸後數字一路下降,提了會削弱其「跳板策略」的正當性。

按聯合國公佈的統計數字,香港一九九七年回歸中國時,平均每人國民所得(GNI)高達二萬七千六百二十四美元;在民進黨首度執政的二○○○年則降為二萬五千五百九十六美元;迄二○○五年止,再降為二萬四千六百五十九美元。

馬先生「雙航圈到雙中心」的跳板策略,主張原則全面開放西進中國,其實就是採用「香港模式」,這也正是中國國民黨及特定媒體經常鼓吹的經濟路線。既然「香港模式」也有問題,為什麼又要套在台灣身上?

巧合的是,「香港模式」的思維,早已存在於民進黨二○○一年十月制定的「開創台灣經濟新局決議文」,例如,所謂建構台灣成為通向中國的「二十一世紀新絲路」。新絲路其實就是跳板或gateway的同義詞。馬先生「雙航圈到雙中心」的構想,對照於民進黨「新絲路」的思維,本質上並無不同,同樣都是天真地要以經營大中國,作為台灣經濟發展策略的起點。

但無論就經濟面、政治面或安全面而言,台灣當前困境已在在印證了建構「新絲路」的得不償失。詎料民進黨前新潮流系仍執迷於新絲路的美夢,相繼提出有關「自信開放」和引導「國際經濟長河」等西進中國論述。最近前新潮流系在黨內初選潰敗,敗在路線,實在一點也不意外。

什麼是台灣再崛起的經濟戰略路線?這是朝野應誠實面對和共同思考的重大議題。在東亞四虎中,各有不同的政經條件與制約,台灣的製程技術和創新能量,在亞洲僅次於日本。台灣再崛起的平台,絕對在於其是否成為全球創新重鎮,不會是馬跳板,也不會是虛幻的新絲路。因此,如何建構一個有效率的創新體系,在台灣催生高附加價值的新興產業,才是台灣再崛起的關鍵路線。

(作者為美國「台灣公共政策諮議會」研究員暨北卡大經濟學副教授)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c3511&aid=995622

 回應文章

tcang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馬英九的租界心態
2007/06/07 12:10
馬英九的租界心態

█ 沈潔

中國黨復辟希望所寄的馬英九,留過學,當過蔣經國英文秘書,依統派媒體定義是「有國際觀」的人物。但以他的語言為證,他的「國際觀」只是反映其出生地的「英九租界」心態。

他新出爐的國際願景有二:第一,要以「經濟、交往、彈性、平等」的原則,搞他在哈佛演講所提倡的「活路外交」(modus vivendi)。略有本土意識者都會察覺馬英九根本無視台灣主權國家地位,這些泛泛原則用在香港九龍,比用在台灣更合適。

他在哈佛所提「活路外交」,只是附和美國親共學者李侃如三十年「不統不獨」中程協議。讀法律的人不可能不懂「modus vivendi」的漢文標準譯法是「暫時協議」,而所謂「不統不獨」是以台灣屬中國所有為前提,事涉出賣台灣主權,立此協議即限定台灣被中國併吞的大限,那是「死路外交」。硬「譯」成「活路外交」便騙人太甚。

第二,馬英九說「我國」退出聯合國後,經十年才退出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因此他主張「重新加入」世銀與國際貨幣基金,並「應設法與中國溝通」。這句話租界心態更濃:「我國」如指台灣,則台灣從未成為聯合國會員;如指中國,則中國並未退出聯合國。聯合國只是驅逐霸佔中國席位的「蔣介石代表」。

「蔣介石代表」繼續佔據世銀及國際貨幣基金的中國席位,直到中國對這個資本主義國家俱樂部感興趣才被趕走,因此,台灣需要「入會」,而不是「重新加入」,更非靠與中國溝通可以解決。

在被趕出聯合國後,有「國際觀」的「非洲先生」楊西崑向美國官員提出他的觀察:阿爾巴尼亞決議案的措詞是驅逐「蔣介石代表」,而不是驅逐「中華民國」,因此,他揣測未來台灣局勢改變,新政府如果明白宣示其管轄權僅限於台灣,則台灣可能比較容易獲聯合國特別機構接受。

民進黨政府的政策與楊西崑的「國際觀」較一貫,馬英九再偽裝仍難掩「聯中併台」,企圖出賣台灣主權的過客「租界」心態,比楊西崑當年的台灣主體意識還不如。

(作者為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