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想思:(六十二):屏風創團25年李國修讀墓誌銘觀眾飆淚
2011/09/28 21:34:41瀏覽162|回應0|推薦1

屏風創團25年李國修讀墓誌銘觀眾飆淚

2011-09-23  第1752期  時報週刊 報導╱陳宛妤 攝影╱石智中 圖片╱屏風表演班提供

曾經是家喻戶曉的諧星,不斷譜寫台灣劇場的新典範,李國修最近在演講場合中宣告自己的墓誌銘,篤定預言他的理想終究無法實踐;即便如此,他仍堅信「你要去做,才能改善環境」。

位於台北市興隆路上的屏風表演班,是創團後第四度遷徙的最終基地,從最早在李國修地下室的單身套房起家,到現在有排練室和辦公室,門口大廳地板上的行書字體寫著「看戲修心、演戲修行」,道盡李國修做劇場的太平信念。

通常墓誌銘等於蓋棺論定,總結一個人的豐功偉業,李國修趁自己還活著,親自撰述他的生平事蹟,一貫的妙語如珠,卻令人諸多不捨。

「這裡躺著一個小老頭 窮盡一生 卻未能實踐他 成立全職劇團與興建一座專業表演劇場的理想 如今 屏風的一班子戲子伶人 依舊為這個夢勇敢邁進 如果 人生在世真有輪迴 他深信前世 是愚公 堅持移去那座山 他深信前世是 范仲淹 他素以『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甘飴人生 這個小老頭終其一生 意外地查證了兩件事 愚公的星座是魔羯座 范仲淹的血型是A型 在墓碑前 不需放上鮮花 小老頭感謝您來看他 並請於離去前 默默地放下一張 屏風表演班(已經觀賞過)的戲票」

李國修背誦給我聽,我好奇他怎麼知道愚公的星座與范仲淹的血型?「瞎掰的啦,我是編劇耶,為了附庸風雅,表達幽默感。」真不愧是喜劇演員,據說他在演講念完這段話時,有觀眾站起來鼓掌掉淚,當場李國修也哭了。

要去做才能改善環境

這並不是悲情搬演,李國修未完成的兩個心願,透露著他渴望「安定」與「發展」的訊息,當我提出很制式化的問題,請他談談屏風表演班二十五歲的生日感言,李國修照例解說往年的創作階段,然而,還沒總結完畢,他話鋒一轉,提出二十五年來發現的重大真相。

「政治人物永遠不關心文化,這是至理名言。屏風創團二十五年、發表四十部作品、累計一百三十萬觀賞人口,我要說的是,台北市從來沒有增蓋一處新的劇場。」

即使二十五年來城市的硬體建設沒有進步,李國修的軟實力卻與日遽增,他從不氣餒、從未停止前進,是一名悲觀的積極者,誠如《京戲啟示錄》裡的台詞:「你要去做,才能改善環境。」

從第一個十年的嘲諷時事、尖銳批判,到第二個十年對政治冷感、轉而對生命的探索,如今邁入第三個十年,李國修更往生命的底層挖掘,原本今年要推出的新戲《監視》便是別於以往的作品,可惜因為製作費的問題而取消檔期。
「創作緣起是我看了朋友拍她爸爸的紀錄片,很感動,這年頭的台灣沒有政治犯、沒有白色恐怖,可是有一個人活在這種陰影裡面;她爸爸當年是共產黨軍人,在八二三砲戰中被俘虜,當場吞下黨證,隱姓埋名來到台灣,朋友很晚才知道父親的身分。」

李國修被這個故事深深吸引,打算當作屏風表演班第四十一回的作品,去年他考察華山藝文園區的場地,因為有夜戲的戰爭場面,需要到戶外製造砲火效果,考量環境空間的技術,一直延宕至今年。

顛覆逆轉觀眾無防備

「我們花博演出的定目劇《百合戀》耗資兩千五百萬元,這齣新戲因有爆破場面,評估製作費至少三千萬元,我們希望演一百場。然而,送文建會定目劇案並沒有通過,我覺得是意識型態使然,太可惡!還沒看到作品就否定這個題材?我的作品從不談意識型態,我在談一個戰爭砲火下荒謬的歷史,一個老百姓活在他自己的恐怖裡,我要透過空間去敘述一個故事,為時代留下印記。」

李國修承認自己的野心很大,一定得耗資製作,可他自己沒有足夠的財力,只好稍稍把野心縮小,刪掉爆破場面,改變整個格局,如此,就再等一年吧。有時候,創作需要契機,採訪的前一周,李國修才參加了那位老兵的葬禮,「也算是圓滿的句點,或許能刺激創作,可以加入新素材。」

觀眾年年都在期待李國修的新作品,他們喜歡李國修說故事的方式,從華視《綜藝一百》時期的短劇,李國修就展現驚人的喜劇天分,他的恩師吳靜吉博士幾十年來的觀察,認為李國修之所以能持續發表原創作品,是因為他對戲劇的堅持與熱情幾近瘋狂,非戲劇科班出身卻能將所學的理論與技巧靈活轉化,成就一套屬於自己的戲劇觀。

吳靜吉更貼近比喻,「李國修很像美國電影導演伍迪艾倫,害羞的個性加上神經質,表現幽默的方式往往是自我矛盾,他常常先肯定一件事,然後突然加以顛覆和逆轉來創造出喜劇的趣味。」

國寶級演員金士傑,則相當佩服李國修豐沛的原創力,他指出屏風表演班是國內少數堅持本土劇本、不改編作品的劇團,而且從未懈怠,「他給人的印象總是精彩到出人意表,令人喜出望外,他具有根深蒂固的喜感特質,尤其在舞台上的表演節奏掌握很獨到,經常斜向殺出,有如變奏曲;例如傷感的話題,節骨眼上一轉,在最脆弱時跳開,觀眾毫無防備,才悲傷卻又笑了。」


活著就是為了看屏風

誠然,觀眾鍾愛李國修不是沒有道理,屏風表演班的粉絲團向來鞏固堅強,這要歸功於李國修首創「劇團之友」的模式,此也成為台灣其他劇團的學習範本。

「我待過學校話劇社、蘭陵劇坊,但真正要經營劇團卻沒有前例可循,當年搞話劇也從來沒留下觀眾的資訊,蘭陵劇坊有觀眾問卷,卻也沒人在意整理。我要談的觀念是,人在生活當中必須跟人共處,在公司有同事,社會有朋友,我所經營的劇團,同事是一起奮鬥打拚的人,朋友就是觀眾,所以我要對我的朋友負責。」

因此,屏風表演班成為全台灣第一個預告下次演出的劇團,劇團內部永遠在籌畫未來五年的演出行程,李國修還記得創團第一年的演出,總共有七十六人留下資料,「他們對劇團有興趣,我要對我所做的事情負責,對關心我的人負責,包括看我的戲的觀眾,所以要預告下次節目,建立聯繫關係。」

經過長年的耕耘,遍地開花,不經意地就飄香懾人。二○○六年,李國修到高雄演講,當時是《莎姆雷特》第四次演出,結束後他跟工作人員在路邊吃消夜,有位剛看完戲的觀眾跟李國修打招呼,表示《莎姆雷特》的四個版本她都看過了,而且她才三十歲,等於從十六歲就開始看屏風的戲,「我和王月跟她說謝謝妳,她說,『沒有啦,活著就是為了看屏風。』當場我跟王月都哭了,非常感動,做劇場是值得的。」

採訪結束後幾天,李國修與王月陪女兒飛到美國入學,他的兒子已在舊金山的大學主修電影,現在女兒也就近去念大眾傳播,一家四口在美國團圓,「我兒子學電影,以後可把我的劇本拿去拍;女兒學大眾傳播,會行銷能幫哥哥賣電影。」李國修說起家族成員的分工合作,猶然戲味十足,他的笑容沒有因為皺紋而蒼老,反而更深刻悠遠。

京戲啟示錄 一輩子做一件事

與李國修共同創立屏風表演班的王月,貼身觀察另一半,「李國修在謝幕時哭得愈厲害的戲,愈是自己投入、受感動的戲。」而《京戲啟示錄》就是這樣的戲。

「我之所以執著於舞台劇的表演與生活,在《京戲啟示錄》裡已經表達了我的信念。感恩我的父親給我的人生啟示:『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父親做了一輩子的戲鞋,沒改過行。我選擇這輩子做戲,永不後悔。」

李國修對於這齣戲的感情,絕不止於它是半自傳色彩的作品,更代表他的人生信念與做戲的最高指導原則,而若是哪天屏風表演班要解散了,李國修也會選擇這齣戲做為解散公演。
 
當然,觀眾不曾棄他而去,10月起,《京戲啟示錄》傳承版將展開全台巡演,做為屏風表演班25周年的禮讚。特別的是,這次由李國修領進門的磕頭徒弟黃致凱導演,更象徵傳承的意義。

「這麼多年做劇場,我活在台灣只求三件事情,一求溫飽、二求安定、三求傳承。一般大企業會被問到接班人,劇團也是,我父親做戲鞋的技能傳給我大哥,而我選擇劇場,要完成的使命也是傳承,在這樣的前景之下,理所當然,這部作品的傳承版更該交給徒弟。」

演出資訊

台中市中山堂 10/01、10/06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演藝廳 10/15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演藝廳 10/22、10/23
新竹縣文化局演藝廳 10/29、10/30
高雄市立文化中心至德堂 11/12
桃園縣多功能展演中心展演廳 11/26
台北城市舞台 12/23、12/24、12/25、12/30、12/31、2012年1/1

Profile

李國修,1955年生於台北,畢業於世界新專廣播電視科(現今世新大學),1986年創辦「屏風表演班」,1997年榮獲第一屆文藝獎「戲劇類」、第三屆巫永福文學獎,1999年在紐約獲頒「第19屆亞洲最傑出藝人金獎」,現為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woo09&aid=568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