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2005/10/01 10:52:44瀏覽2190|回應2|推薦7

這是傳下《六祖壇經》的一代禪宗祖師 ~ 惠能大師的金剛不壞身,也是中國的第一個肉身不壞菩薩。唐朝開元元年(西元713年)八月三日坐化,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了,還法相莊嚴的端坐在廣東的南華寺。

大師誕生於唐朝真觀十二年(西元638年)二月八日子時,父親早亡,隨著老母親,艱辛貧乏過日,於市坊賣柴。有天送柴至一客店,聽見一客人誦《金剛經》,一聞經語,心即開悟。於是問客人持此經典從何而來?客人告訴他,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正弘化於蘄州黄梅縣的東禪寺,常勸僧俗,但持誦金剛經,即能自見心之本性,直了成佛。

惠能聽後,安頓好老母親,便到黃梅参禮五祖。禮拜過後,五祖問他 ﹕「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回答說 ﹕「弟子是嶺南新州人,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五祖就說 ﹕「你是嶺南獦獠野蠻人,怎麼堪能作佛?」惠能回答說﹕「人雖有南北之分,佛性並無南北之分,獦獠人雖然身體與您和尚不一樣,但佛性並沒有差別啊!」五祖發現這獦獠人根性大利,恐被惡人嫉妒加害,於是要他到後院去隨眾作務,破柴踏碓。

有天五祖決定要付法傳衣,於是召集大眾回去各自努力,將自己所悟境界作成一偈呈給他看,見性之人,將傳付法衣給他,成為第六代祖師。數日後,首座和尚神秀大師乃將自己所悟書成一偈在南廊的牆壁上﹕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五祖知道神秀大師尚未見性,但要門人依此偈誦持修行,有大利益,免墮惡道,可以見性。當惠能聽到此偈時,知道五祖將傳法付衣之事,請人引至偈前禮拜畢,自言自不識字但亦有一偈請幫忙寫上,大家以懷疑的口氣說 ﹕「你也會作偈,實在太希有了!」惠能說 ﹕「想學無上菩提,不能看輕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也有沒意智。若是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過。」於是一位名叫張日用者幫其偈書寫於牆上﹕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寫完此偈,大眾無不驚訝的互相說 ﹕「太奇了!真的不能以貌取人啊!」當五祖看到眾人驚怪,怕惠能會招忌被害,於是將偈子擦了說 ﹕「也尚未見性!」因此大家也以為如此。

隔天五祖就私下密約惠能半夜入室見他,為他講說《金剛經》,當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惠能於言下大悟,告訴五祖說 ﹕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五祖知道恵能已徹見本性,就對惠能開示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於是三更將衣缽及法傳授給他,告訴他說 ﹕「你是第六代祖師,須善自護念,廣度有情,將佛法流布將來,無令斷絕。」並說了一法偈 ﹕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然後告訴惠能 ﹕「從前達摩大師初來此土,人未能信,故傳此衣,以為信体,代代相傳。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以後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說,佛法難起。」

六祖辭別五祖後,南行两個多月到了大庾嶺。隨後大眾知道衣缽已經南傳後,數百人南下欲奪回衣缽。有一個原先是四品將軍,性行粗燥叫惠明者,首先追上了恵能,惠能於是將衣缽置於石上,隱身於草莽中說﹕「此衣表信,可力爭耶?」。惠明見衣缽,想拿卻怎麼都拿不動,於是轉口大聲說 ﹕「我為法來,不為衣來。」惠能於是出來盤坐在石頭上,恵明頂禮說 ﹕「希望行者為我說法。」惠能說 ﹕「你既然是為法而來,可以摒息諸緣,勿生任何念頭」過一會兒惠能接著說 ﹕「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惠明上座本來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

惠能後來到了曹溪,又被惡人尋找追逐,於是隱於四會,避難在獵人隊中有十五年之久。有天思惟,弘法時機已到,於是到了廣州的法性寺,剛好印宗法師在講《涅槃經》,這時風吹旛動,有一和尚說是風動,另一和尚則說是旛動,兩人議論不休,惠能進門說﹕「不是風動,不是旛動,是你們的心在動 。」大眾駭然,印宗法師見惠能言簡理當,定非常人,莫非黃梅衣法南來,乃請惠能 坐至上席,懲詰奧義,請其出示衣鉢,並為惠能剃髮,事惠能為師,請惠能為眾廣傳頓教不二法門。

惠能大師直至七十九歲坐化,共說法利生三十七載,座下得旨嗣法者有四十三位弟子,悟道超凡者不知其數。兹舉數例,明其風範。

有一無盡藏比丘尼,常誦《大涅槃經》,師暫聽即知妙義,遂為解說,尼乃執卷問字,師說 ﹕「字即不識,義即請問。」尼說 ﹕「字尚不識,何能會義?」師說 ﹕「 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無盡藏比丘尼驚異之,遍告里中耆德﹕「此是有道之士,宜請供養。」於是大眾競來瞻禮。

僧法海初参祖師,向六祖請問「即心即佛」之旨意,六祖答說 ﹕「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若具說,窮刼不盡。」並說偈曰﹕「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淨。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用本無生,双修是正。」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讚曰﹕「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離諸物。」

行思禪師参禮六祖問說﹕「當何所務?即不落階級。」六祖說﹕「汝曾作什麼來?」行思禪師說﹕「埾諦亦不為。」六祖問﹕「落何階級?」禪師答說﹕「 聖諦尚不為,何階級有之?」六祖深器之,要他當首眾。行思禪師得法後,六祖要其分化一方,無令斷絕。

懷讓禪師到師處参叩,六祖問說﹕「甚處來?」答說﹕「嵩山。」六祖又問﹕「什麼物?恁麼來?」禪師答說﹕「說似一物即不中。」六祖說﹕「還可修証否?」禪師說﹕「 修証即不無,汚染即不得。」六祖說﹕「只此不汚染,諸佛之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懷讓禪師契會後,執侍左右一十五載,後大闡禪宗。

永嘉禪師,因看《維摩詰經》,發明心地,來参六祖,遶師三匝,振錫而立。六祖說﹕「夫沙門者,當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禪師說﹕「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六祖說﹕「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禪師說﹕「體即無生,了本無速。」六祖說﹕「如是!如是!」 這時禪師方具威儀禮拜,須臾後想告辭回去。六祖問說﹕「返太速乎?」禪師答說﹕「本自非動,豈有速耶?」六祖說﹕「誰知非動?」禪師說﹕「仁者自生分別。」六祖說﹕「 汝甚得無生之意。」禪師說﹕「無生豈有意耶?」六祖又問﹕「無意誰當分別?」禪師答說﹕「分別亦非意。」六祖說﹕「善哉!」永嘉禪師後來著《証道歌》盛行於世。

以上可見禪門師徒之風範,完全在心性上下功夫。動念即乖,一說便錯,內心不能有絲毫之執著,才能明自本心,見自本性。也才能解粘去縛,生死自由。 



想進一步瞭解惠能大師的故事 ,請看 《六祖壇經》





摘錄六祖在壇經中有關"坐禪"的開示﹕


◎ 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 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 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

◎ 我本性元自清淨,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 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嗔、無劫害,名戒香。覩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沉守空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此香各自內薰,莫向外覓。以上是為自性五分法身香。

◎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 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是不動。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著也。若言著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起心著淨,卻生淨妄。妄無處所,著者是妄。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言是功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淨縛。

◎ 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

有關"無念"的開示﹕


◎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之無念為宗,無相為体,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則法体清淨。此是以無相為体。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

◎立無念為宗。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

◎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有關"摩訶般若波羅密"的開示﹕



◎摩訶般若波羅密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

◎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瞋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善之與惡,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

◎心量廣大,偏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本自由,心体無滯,即是般若。

◎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

◎何名波羅密,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為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密。

◎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內外不住,去來自由,能除執心,通達無礙,能修此行,與般若經本無差別。

◎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偏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 興趣嗜好偶像追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thata&aid=72501

 回應文章

TATHAT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下葬75年 佛教高僧肉身不腐
2005/10/01 19:48
大紀元記者悠遊編譯報導,一位俄羅斯佛教高僧,被埋葬了75年後肉身仍然不腐,其面相、毛髮和指甲與活人無異,關節能輕易彎曲、軟組織具有活人一樣的彈性。科學家日前將這一完整調查結果在莫斯科公諸於世,引起轟動。

據俄羅斯《真理報》報導,在1911至1927年間為俄羅斯著名佛教領袖的諦吉洛夫(Dasha-Dorjo Itigelov),涅盤前,留下遺囑在其死後30年將其屍體取出。從那時起,諦吉洛夫的屍體分別於1955年和1973年被挖出過兩次,兩次都發現肉身沒有腐化。2002年,該僧人的屍體第三次被挖出,情況也如此。此後,醫學專家開始研究諦吉洛夫肉身不腐的原因。

主導研究的澤夫(Galina Ershova)教授對記者說,當科學家移開諦吉洛夫的棺槨後,都聞到了一股從棺木中散出的香氣。而該僧人屍體的各種指標與活人無異,「完全違反了屍體在下葬75年後應變成甚麼模樣的定律。這不僅是佛教史上的第一例,也是整個人類史上的第一例。」

現俄羅斯佛教領袖阿育謝耶夫(Damba Ayusheev)表示,此研究「鼓勵了虔誠的佛教徒們,也幫助了那些持懷疑態度的人放下其疑惑。」

其實,在中國也有很多「肉身不腐」現象,最著名的是九華山上的肉身佛,他們其中包括最早的唐代佛家弟子金喬覺,他圓寂後三年,肉身「竟顏狀如生,兜羅手軟,骨節有聲,如憾金鎖」。

只要稍微注意就發現,幾乎所有達到「肉身不腐」境界的人都是修煉人。在他們的信仰中,大都包涵著:珍惜生命不得殺生、慈悲他人、容忍他人、真誠地對待一切等內涵。

除了這種「肉身不腐」現象之外,另一個修煉人死後的現像是「舍利」的出現。舍利,是特指佛家修煉人圓寂之後,肉身火化後出現的一種非常堅硬、顏色明亮多彩的顆粒物質。這在西藏佛教中多有出現。

「肉身不腐」已成為現代科學無法解釋的人體之謎,它突破了「有機物如果失去生命,在自然狀態下會腐爛」這一常規,對現代化學中有機物和無機物的理論形成挑戰,暴露出現代科學認識的局限性。這些違反「常規」的現象使我們認識到,我們從小就接受的一整套科學教育,僅僅是認識世界的方法之一,而絕非是唯一的方法。


TATHAT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日軍曾將六祖剖身
2005/10/01 19:43

據新浪科技網報導,禪宗六祖惠能圓寂千年了,但他的肉身卻在未經任何防腐處理的情況下,歷經1300多年而不腐爛。報導稱,抗日時期日本軍人進駐到南華寺,不相信有這等神奇,于是將六祖的尸身從後面剖開一處,發現裏面五臟六腑都完好無損,遂相信佛法無邊,將身體重新安好,頂禮而退。目前六祖肉身完好的安放在廣東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