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7/31 14:15:17瀏覽1865|回應2|推薦28 | |
以台灣觀點來看,馬祖是前線離島,在馬祖列島最南端的東莒、西莒,則是前線的前線、離島的離島。 東莒和西莒兩個小島,形狀像趴在閩江口的兩隻小狗,因此以前被稱為東犬、西犬,兩島合稱「白犬列島」。後來國軍進駐後,為了發揮「毋忘在莒」精神,將兩島改稱東莒島、西莒島,兩島合為莒光鄉。 大埔石刻是東莒島上的兩處古蹟之一。有些觀光客以為左邊這塊刻有「大埔石刻」四個大字的石頭就是古蹟,在這裡拍張照片就走了,還說「這算蝦密古蹟啊?」其實要看古蹟還要往裡面走。 這裡有座「懷古亭」,可是涼亭新新的、亭裡空空的,古蹟在哪裡呢? 低頭一看原來古蹟大埔石刻就在涼亭地底下,有透明玻璃保護著。石刻內容是「萬曆疆梧大荒落地臘後挾日宣州沈君有容獲生倭六十九名於東沙之山不傷一卒閩人董應舉題此」等四十一個字。 寫這塊石碑的福建人董應舉是明神宗萬曆年間的工部右侍郎,碑文中的「萬曆疆梧大荒落地臘後挾日」很艱澀難懂,翻譯成白話就是「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五月十五日」,沈有容將軍在「東沙之山」(即現在的東莒島)打敗騷擾當地的日本海盜,俘虜六十九名倭寇,本身未損失一兵一卒,可謂大獲全勝,確實值得大書特書。 沈有容是一位常勝將軍,萬曆十二年,蒙古三千騎兵入侵劉家口,沈有容帶二十九名敢死隊前去夜襲,自己身中兩箭仍斬敵首六級,蒙古軍大駭退走,沈有容從此威名遠播。萬曆三十年,倭寇流竄到當時稱「東番」的台灣,沈有容率二十四艘軍艦到台灣大破倭寇,隨行的陳第根據當時台灣原住民風土民情寫成《東番記》一文,是研究台灣歷史的重要文獻之一。 萬曆三十二年荷蘭人進占澎湖,沈有容率軍艦與其談判,荷將韋麻郎知難而退,澎湖至今仍留有「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作為紀念。這位沈有容將軍夠厲害吧! 這座石屋不是古蹟,請猜猜它的用途? 搭乘馬祖最大的公車(26人座)來吃馬祖最出名的豆花店。 這家店的豆花真的很好吃。 「神祕小海灘」有一段呂洞賓與何仙姑的神話故事。照片有點十八禁,在此就不另解說,請各位看倌自行意會。 前往東莒燈塔途中經過福正聚落,這裡保存許多典型的閩東式石屋建築。 白馬尊王又稱白馬三郎,是福建的鄉土神祇,尤以福州人最為崇信。馬祖人大多來自福建沿海,常將原鄉神明帶來建廟信奉,東莒福正聚落這間白馬尊王廟規模頗大,波浪狀的誇張山牆是閩東式建築特色之一。 文物館展示戰爭遺留的彈頭與彈鍊,訴說戰爭的可怕。 福正聚落附近考古遺址挖出的石器與陶片,證明當地很早就有人類活動。 廢棄的戰車孤零零地守護著海岸線。 從東莒燈塔俯瞰寧靜的福正沙灘與小聚落。 福正沙灘適合戲水、挖花蛤。 這種小船好有趣。 趁著海水退潮,大家來沙灘挖挖挖。 真的有花蛤捏,不過太小顆了,要丟回海裡去。 上上張照片裡穿藍上衣的大嬸隨便挖挖,就挖到這麼多的花蛤。 沙灘上可愛的塗鴉。 這是一顆真的砲彈耶!應該不會爆炸了吧? 東莒燈塔又稱東犬燈塔,興建完成於清同治十三年(1875年),位於閩江口外馬祖列島南方,與馬祖列島北方的東引燈塔同為進出福州、馬尾的重要航標,是台閩地區古蹟中距離台灣島最遠的二級古蹟。 看到漂亮的燈塔,都忘記剛剛搭船到東莒時抓了一隻小白兔,精神全來了。 當燈塔能見度不佳的時候,就會鳴放霧砲,供往來船隻聽聲辨位,維護航行安全。 晚上吃飽飯,導遊再帶大家來到福正沙灘打著赤腳踩星沙。 星沙是一種夜光藻類,當沒有光害的時候,遊客踩在沙灘上,腳邊會出現如星星閃爍般的光芒稱為星沙。但今晚月色太亮,遠方有大陸採砂船的強烈燈光(當地人戲稱為「馬祖極光」)干擾,所以只能看到一些零星的星沙,殘念! 同樣的道理,我們滿心期望的「藍眼淚」也沒能看得很清楚,只好借用高手拍的照片給大家欣賞一下。 (照片由東莒鴻景山莊民宿老闆題供) 如果看不到「藍眼淚」請不要流眼淚,這裡有小船讓妳划進淚海中,淚光閃閃超有FU。 晚上在民宿門口坐著小板凳納涼開講,還有好吃的雞排當消夜。 隔天早上吃完早餐,老闆拿著吃剩的饅頭到村子口一吆喝,全村的雞鴨鵝都跑來了。 東莒島上最高學府東莒國民小學,全校一、三、五年級共八位學生,二、四、六年級人數都掛零,今年也沒有畢業生,只有一位幼兒園小朋友畢業,一個人包辦縣長獎、議長獎、鄉長獎、陸軍莒光連隊熱心服務獎、自來水廠獎、家長會長獎及幼兒園園長最佳open獎等七項大獎。少子化的問題在這座離島的離島,顯得更加嚴重。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