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2雙英對決 藍綠待解的難題
2011/05/12 20:10:05瀏覽1060|回應0|推薦7

雙英對決態勢已定,各電子、平面媒體均紛紛對兩人的支持度做民調。加上中選會做出下屆立委與總統併選的決議,讓2012大選更加增添精采性與刺激性。

延續過去的基調,筆者認為無論藍綠面對2012大選,均有其各自的「待解難題」。作為在野黨的民進黨此時逆勢仰攻,恐怕仍需思考如何說服選民重新信賴民進黨的地方治理能力能作為執政的保證。除了內政,兩岸與外交也必然將成為國民黨與馬英九主打的議題,民進黨與蔡英文之所以左支右絀,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沒有一套可長可久的兩岸政策與做法,足以取代國共的「九二共識」。

◎提名蔡英文  民進黨最大的試煉

猶如蘇貞昌在民進黨下野後對黨內同志的呼籲:「光靠罵國民黨,別想再執政!」民進黨這三年來唯一的招數,也只有光靠罵馬英九與國民黨而已。透過縣市長選舉、立委補選、五都選舉的一連串勝利,民進黨與蔡英文似乎已經被沖昏了頭。而其黨內從政公職與支持者更是「士氣大振」,咸認終於有機會取國民黨與馬英九而代之了。

然而民進黨上下包括蔡英文卻始終沒有告訴人民:為什麼要讓民進黨重新執政?相對於2008年大選馬英九與國民黨主打經濟牌與清廉,至今民進黨與蔡英文對於欲將台灣帶往何方隻字不提。但支持度卻能與馬英九平分秋色,民進黨人難道不覺得心虛嗎?

從這裡筆者要告訴大家:民進黨首次提名非福佬閩南籍人士參選總統,已經是最大的考驗。過去近十年來民進黨教育其群眾「大福佬沙文主義」,把台灣的族群關係與社會和諧摧毀殆盡,下野後卻不見當初執政的律師世代、從屬的野百合學運世代有任何的歉意與懺悔,難道蔡英文提名出線之後,這些問題癥結就能視而不見、憑空消失嗎?

這又可以看出民進黨內這些派系人物、大老、獨派領袖的盲點:為了拿回政權,這些都可以忽略、當作沒這回事。就猶如陳水扁身陷國務機要費等弊案泥淖,面臨被罷免倒戈危機之時,這些深綠基本教義派竟然視扁為台灣獨立建國的精神象徵,貪污的罪惡可以在台獨建國的「神聖偉大」目標下被包容一般,撕裂與分化族群的罪惡,僅以表面上提名一個非閩南福佬籍的蔡英文就一筆勾消,這豈不是把台灣人民當傻瓜?

又蔡英文為了答謝扁系、謝系等在初選過程中所立下的汗馬功勞,開始大肆重用扁系、謝系人馬入主黨中央與未來的輔選系統。由此觀之,在民進黨內黨齡尚淺、沒有自己的班底人馬的蔡英文,從初選、大選都離不開扁系與謝系的擁戴、輔佐,一旦真的重新執政,難道不就是這些「首惡元兇加共犯」班師回朝、復活之日嗎?

可以預期的,未來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與論述絕對離陳水扁不遠,只不過換個名詞包裝、稍微做個文字修飾,然後用似是而非、矇混唬弄的詭辯口技再次欺騙台灣選民。台灣選民面對這樣的在野黨總統候選人與在野黨未來可能的執政團隊,能不慎乎?

50+1%的選戰   藍綠差距25萬票

由於2012年大選已決定總統與立委併選,可以預期的投票率絕對高於2008年的76%。若以藍綠雙方五五波的態勢來預測分析:蔡英文的基本出發點,是2008年謝蘇配所得的544萬餘票向上衝刺〈41.55%〉,而有執政包袱的馬英九則從2008年馬蕭配所得的765萬餘票向下流失〈58.45〉。

因此2008年大選總計投出1309萬餘票,藍綠差距16.9%〈221萬餘票〉。假設蔡英文要取得「最小獲勝」的大選結果,除了固守謝蘇的41.55%基本盤外,另須從馬英九處奪來9.45%〈約123萬餘票〉。倘若馬英九真的流失了123萬餘票,則為642萬票。蔡英文則為667萬票,雙方差距25萬票〈約1.9%〉。

這是光從歷史得票所做的簡單運算推估,回到現實面來看:民進黨與蔡英文憑什麼能夠獲得對馬與國民黨現狀不滿的123餘萬的選民支持?又,從民進黨總統初選期間蔡英文主打中間溫和的策略來看,還能固守謝蘇配的544萬餘票?以技術性犯規讓蘇貞昌出局而出線的蔡英文,能否讓544萬餘票內挺蘇的選民心服口服投下去?

◎馬與國民黨執政的困境:復甦重於分配

雖然這三年來馬與國民黨致力於台灣的經濟復甦與重建,但很顯然的:人民對於這樣的成果並不滿意。藍軍選民不說,對於不想與大陸過從甚密的泛綠陣營而言,馬的經濟成果全然堆砌在大陸刻意的善意上。

從現實上來說的確如此,也因此引發泛綠陣營「傾中賣台」、「主權淪喪」的疑慮。馬英九顯然很在意民進黨與獨派長期以來對他扣上的賣台帽子,但是請別忘了:台灣的經濟相當大的比例仰賴大陸也是不爭的事實。經濟是台灣的立國命脈,而當命脈掌握在時時想併吞掉自己的敵人時,恐怕最後連坐上談判桌的機會都沒有。

的確,馬政府執政期間的各項經濟數據與指標大部分優於民進黨扁執政時代,但台灣社會的貧富差距卻較之於扁時代惡化,這也是馬政府執政成果無法反映在民調的根本原因。因為台灣的選民已然知道台灣的經濟正從困境中脫離,但所要求的是社會財富的合理分配。

這不僅是國民黨執政的困境,同時也是民進黨與蔡英文可以突破的切入點。因為,社會福利與保障下層階級權益是民進黨打從黨外運動時期就已高舉的大旗。民進黨得到重做馮婦的「天賜良機」,搶攻對馬英九已然失去信心的中產階級選民。

而當曾驕傲、光榮自許的中產階級落入貧窮線以下,自置財產能力不斷流失的情況下,那些對選民而言是「紙上的成長」、「只有上層階級經濟復甦」又有何意義?而當政府必須在債台高築的情況下,再度舉債以炒短線的、選舉支票性質的「社福政策」來向選民招手的同時,不就意味著將選民拉入「債留子孫」、「財政赤字惡化」的共犯結構之中嗎?

未來兩百多天的時間裡,馬政府與國民黨必須從這裡尋求解決之道、提出妥善的因應戰略,甚至改變施政主軸與方向,付諸於實際且效率的行動,方能與民進黨、蔡英文一較高下。

◎無可迴避的主戰場:兩岸政策攻防

從蔡英文出線獲得提名起,諸多媒體與評論賦予她「謎樣的總統候選人」封號。的確,因為蔡長期居於幕僚性質的官職,對於兩岸政策只能透過曾經由其操刀的「兩國論」等歷史脈絡窺知一二。但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當時她並未加入民進黨,更無法絕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與路線走向。

如今除了貴為民進黨主席與總統候選人,未來甚至有可能執掌國家機器。對於攸關台灣命運與未來的兩岸政策,豈能不清楚完整交代?而這一領域,也正是馬英九與國民黨引以為傲然政績、取得「重大突破」成就之處,在2012大選絕對是雙方熱戰的關鍵之一。

倘若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也像在初選期間的「溫和理性中道路線」,那麼與馬英九又有何市場區隔?既然民進黨與蔡英文認為馬與國民黨的「九二共識」無利於台灣,那麼將提出何種獨派與中共都能取得最大公約數的新論述主張?蔡英文與民進黨都將面臨不下於馬英九的嚴厲檢驗!

且總使蔡英文提出了新的論述主張,絕不可能走比陳水扁更激進的深綠路線,因為那無異於自絕於執政之路。2008年大選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如果「正名、制憲、台灣國」的訴求正確,謝蘇配與民進黨全國各地的立委候選人不會輸到只剩下基本盤。

那蔡英文的主張若是比馬與國民黨更為中間,那民進黨是否就是「蔡說了就算」?獨派能不能嚥下這口氣,為了贏回政權也要昧著良心「含淚投票」?只怕蔡的主張發表的一刻,正是泛綠陣營新一波鬥爭的開始!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nchairman&aid=5203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