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1/05 13:46:40瀏覽1294|回應4|推薦10 | |
11月1日親民黨宋楚瑜、林瑞雄正式向中選會遞交35萬餘份連署書,正式與國民黨分道揚鑣,讓2012大選進入三強鼎立的新局面。即便如此,對尋求連任的馬英九總統而言,應維持其國家元首高度、高於其他兩名候選人的格局來應對這場選戰,才能有效爭取廣大中間選民對其身為現任總統的期盼與要求。筆者姑且以民國15年國民革命軍北伐類比。 大選戰略:「修好地方派系,打倒蔡英文,不理宋楚瑜」 當年國民革命軍為有效分化北洋軍閥,在北伐誓師前拋出:「聯絡孫傳芳、打倒吳佩孚,不理張作霖」。結果證明,當時的國民政府策略運用得宜。藉古論今,馬英九與國民黨所面對的形勢依然險峻,影響大選的因素除了馬、蔡、宋各自的得票之外,尚有全台各地的地方派系。 2009年縣市長大選前,馬與國民黨對各地方派系採取切割、清理的做法,結果讓國民黨在各地得票大幅衰退,還痛失後山的宜蘭、花蓮兩席縣長。到2010年五都大選,國民黨在大台中市強推胡志強,完全打破原台中縣紅黑兩派輪流共治的傳統,結果讓胡志強在原台中縣輸蘇嘉全,幸好在原台中市贏回來,驚險保住第三席。事實證明,金溥聰採取與地方派系切割、揚棄過去傳統組織戰的做法,讓國民黨的執政根基迅速流失,已然到了有失去政權的可能性。因此,最後金溥聰不得不認清事實,火速辭去秘書長轉入幕後。 廖了以接掌秘書長,被視為是重新修補國民黨與各地方派系的關係。由於,2011年均無全國性大選,無從得知該項作法的績效如何。但是,從更基層的地方鄉鎮市長補選當中觀察,情況應比2009年改善許多。更從雲林斗六、彰化員林兩次指標性補選顯示,國民黨在中台灣從過去的鼻青臉腫,目前應該是穩定復元中。 放眼大選,馬與國民黨應有效爭取各地方派系從上到下全面性的有效支持,不能讓這原本是國民黨的禁臠,遭到蔡尤其是宋的染指,否則這項變因將是馬連任敗北的致命傷。 而宋楚瑜的問題,一直糾纏馬與國民黨四個多月,曾一度讓蔡英文陣營擔心遭到邊緣化。經過這段時間的演變,宋的支持率從原本的近20%,到目前跌到10%以下,顯然國民黨上下採取「尊宋」、「冷處理」的策略,讓宋討不到多少便宜。因此,國民黨採「不理宋楚瑜」始能有效降低其對馬的衝擊效應。 三國戰:馬應師法司馬懿拖垮宋楚瑜 在宋楚瑜展開連署行動前,各大媒體即以三足鼎立形容2012年馬蔡宋之爭。筆者將之類比為:馬為曹魏、宋為蜀漢、蔡如孫吳。而宋不斷把矛頭指向馬,猶如當年諸葛亮六初歧山不斷北伐,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不智之舉。 也許宋在馬執政氣勢低迷之際,原先只打算搶攻立委席次。然而當看到馬的民調支持度甚至在六七月份落後蔡,其政治禿鷹的本性又再一次在政壇捲起千堆雪。 也許宋已抱定「與其坐亡,不如一戰或可求生」、「再次背負歷史罪人罵名,也在所不惜」的決心,為自己在未來的政壇留下一席之地。但無可否認的是:沒有資源、沒有人才的親民黨,在選舉熱戰方酣之際,無法與馬打持久戰、消耗戰。 因此,馬與國民黨只要繼續對宋持溫情牌、團結牌,將其框在泛藍架構之下,對其的攻擊與挑戰均相應不理即可。長此以往,便能塑造「馬敦厚,是宋咄咄逼人」的形象,則泛藍的棄保效應將會發揮更強大的威力。 國親終須一戰 選後藍是藍 橘歸橘 但無論2012大選馬勝或敗,絕對可以確定的是:宋與親民黨都會走入歷史、無足輕重,在泛藍陣營當中也必將無立足之地。這或許對雙方來說都是一種解脫,自此國民黨可以擺脫親民黨的拿翹、糾纏,徹底走自己的路。同時,也讓宋與親民黨再次認清殘酷的現實。 也許到正式登記成為候選人之前,宋的支持率還能維持一成上下。那是由於支持宋的選民還保有一絲情意,更希望國親不要再次兵戎相見,讓宋保有一點政治籌碼與地位對馬喊價。但若正式成為候選人後,國親再也無模糊空間,絕對是零和遊戲。這時候藍綠選民將各自歸隊,宋的支持度絕對會向下探底。當宋的存在已經無關大局的時候,選民會思考這票投下去到底有沒有實質作用。我們不能預期每個選民都懷有高度理想性,即使不當選也絕對挺下去。當自己所支持的候選人已無望的情況下,那勢必會去挑選第二選擇,也就是比較不討厭的候選人。因此,馬最後關頭要爭取的是讓這些選票減少流向蔡,維持領先蔡英文的差距。 不要小看側翼助攻:也是勝敗關鍵 還記得2008年大選時,綠軍的脫序行為嗎?從莊國榮爆粗口、謝志偉、金美齡、杜正勝... ...等等,族繁不及備載。這些「側翼助攻」通常來自綠軍使自己扣分,反倒幫助藍軍。這次大選,加入宋楚瑜因素,親民黨的劉文雄、陳振盛、黎建南...在政論節目中高談闊論、自圓其說甚至不時口出狂言,不也是「側翼助攻」的角色嗎?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