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政改系列之(二)一黨專政的出路
2010/11/18 19:26:50瀏覽422|回應0|推薦2

中國政改系列之(二)

                   一黨專政的出路

 共產黨一黨專政已載入憲法,除非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局,否則在可預見的將來,一黨專政的形式依然會保留。然而,一黨專政的正當性,隨著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已越來越受到質疑及挑戰。
 中國已經邁入兩極化:少數的既得權力、利益小圈子,在上統治著大多數圈外人。最關鍵的,還不是現存資源的分配差距,而是未來機會的分配。
 權力圈內外比例二八開
 共產黨員人數為7600萬,占中國人口5.85%,即使加入了7200萬共青團員,加上未入黨但是「吃皇糧」的人數如公務員等,總人數不過人口的15%。換句話說,今天中國的權力、利益核心圈,與圈外人的比例是15%對85%的局面,這還是在基數上計入兒童老人的算法。
 假設共產黨在未來10年採取了擴大「黨基」策略,同時今天的80後、90後中有相當人數選擇了加入「圈子」,如此,中國的「圈內」、「圈外」比例也就是一個二八開的局面。
 中共專政的合理性基礎,前一階段於文化大革命告終。第二階段由胡耀邦起頭、鄧小平支持的經濟改革開放鋪墊了基礎。但是,單單的經濟改革開放能否作為唯一的執政基礎,30多年來一直處於辯證狀態。江澤民接棒後,提出「三個代表」入憲,並表述了共產黨「與時俱進」的態度,在經濟總量急劇升高的好光景下,算是穩住了專政的基礎。胡錦濤主席接棒後,由於社會分配兩極化的病症顯現,面臨了政治體制改革的巨大壓力,他因此提出了「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作為繼續專政的理論基礎。
 曾有一度,中央放出「今天的中國局面沒有共產黨不行」的新貓論,不管大家對現狀有多麼不滿意,能夠抓到老鼠的還是我家的貓。2008年前後,貧富不均、特權橫行,加上互聯網輿論壓力,溫家寶總理高分貝提出「民胞物與」、「權授之於民」的傳統儒家理念,孔子取代了馬克思及亞當史密斯。時至今日,在全球經濟長期不景氣的壓力下,中國的經濟發展的矛盾現象更嚴重,多年來醞釀的「政治體制改革救中國」的思潮開始發酵,這才有了全國性打腐,以及溫總理深圳倡議政治改革、胡總書記隨後附議的舉動。
 一黨專政關鍵在代表性
 從專政理論不斷推陳出新,可以看出中國高層非常明白:一黨專政是否能繼續,最終關鍵還是在「代表性」上。雖然沒有「一人一票」的全民選舉制度,但是票還是存在老百姓心中的,這就是中國幾千年來所說的「人心向背」、「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然而,精英主義無法解決代表性問題,中國一般百姓的數量基數太大了。怎麼辦呢?
 最現實的策略是「山洞兩頭挖」策略:由上而下的政治代表性體制改革,與由下而上的社會非政治力量釋放,兩者同時進行。
 「一黨專政」已經擺脫了「一人專政」而進入了「集體專政」,這是進步。接下來,必須從「集體專政」進化到「代表專政」。必要條件是黨內民主,做到「黨內同權」,甚至無記名一員一票的黨內直選民主。唯有如此,才能對當前專政體制內的施政、公安、檢察、法院一手抓的死棋產生某種初級階段的權力制衡。
 但是,單單這項改革還不足以支撐「專政」的合理性或合法性,還必須同時配以社會上各種非政治性社團的全面開放,讓社會的非政治性力量通過非政治性手段來督促一個正義的社會。
 (作者為戰略顧問公司負責人,2020bluesea@gmail.com )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iwanese38&aid=461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