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0/09 14:20:11瀏覽368|回應0|推薦3 | |
反課綱破萬 民國文人風骨再現反對去中國化歷史課綱連署破萬。圖為歷史課本。(本報系資料照片)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本報系資料照片)
大陸作家岳南。(本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由歷史系教授發起的「反對去中國化的歷史課綱」連署人數已破萬,直言以發揮學界影響力的作為,在隨四川宜賓李莊文化交流團來台的大陸作家岳南看來,頗見民國時期文人風骨,抗戰時期一批教育人士西遷李莊,即使政治理念不同,但仍仗義上書,並因此讓蔣介石惜才救助。 《南渡北歸》三部曲在兩岸三地受到關注的暢銷作家岳南,長期關注民國時期大師群像,他指出在九一八事變後,平津科學、教育界人士紛紛南遷,淞滬抗戰後,上海、南京的同濟大學、國立中央研究院等也相繼西遷李莊,在克難的生活中,已患有肺結核而臥床的林徽因,更是使得她與梁思成不寬裕的生活雪上加霜,傅斯年在赴李莊任中研院史語所所長前便曾在信中替兩人抱屈,指:「思成夫婦整天在算豆腐價錢,此常人所苦,豈病人所能勝任者乎?」 梁思成乃愛國向學之士 而本就染有肺病的梁思永,到李莊便著手撰寫抗戰前殷墟西北崗發掘報告,但當地天氣對其肺病不利,一度病得不能走動,當時傅斯年遂為梁氏兄弟,寫信向中研院代院長朱家驊求助,信中直指「梁任公雖曾為國民黨之敵人,但其長子、次子,皆愛國向學之士,與其他之家風不同,國民黨此時應該表示寬大。」 傅斯年更在致蔣介石的信中細數梁思成、林徽因對於建築學上的貢獻,以及梁思永對於中國上古史的貢獻,並指出梁思成「經濟狀況至劣,其夫人生病後,已久債累累,幾已無法維持其日常生活」又言梁思永「肺病第3期,而家無積蓄,每月薪資已不足維持日常生活」。 此信出後,林徽因便「接到要件一束」,梁思成後來的書信也提到「家境已經大大改善,林徽因的體重在過去2個月中增加了8磅半」岳南表示,多年後在台灣中研院的「傅斯年檔案」中,他查證推論當時的「要件」便是蔣介石致贈的2萬元。 蔣公贈梁氏兄弟2萬元 岳南指出,朱家驊曾與時任國民政府經濟部資源委員會主任翁文灝,或蔣介石侍從室主任陳布雷曾商談,由兩人將報告及信件呈上,蔣介石便從自己掌控的特別經費中,贈梁氏兄弟2萬元,當時應是即時地讓梁思文與林徽因得以治病買藥。 岳南指出,儘管當時蔣介石作為太平洋戰爭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位高權重,威權管理,如當時中研院院長人選,便是由他憑一己之意圈出朱家驊為代院長,但當時文化人如傅斯年之輩,仍敢於直言上書,先生風骨值得傳承。 (旺報) 歷史課本去中 學者批結果必4輸多個民間團體抗議教育部將教科書去中國化。(本報系資料照片) 「反對去中國化與媚日的歷史課綱連署」已破萬份,發起學者、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重批,歷史課綱去中國化,結果必走向「四輸」,即書商無法寫,老師無法教,學生無法讀,考試無法考,為協助師生,他計畫架設網路平台,邀請學者設計線上歷史課程,提供國高中老師作為補充教材來源,而這項抗爭行動也將長期進行,目標在於撥亂反正,反對歷史教育去中國化。 12年國教高中歷史課綱,確定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脈絡,引發文史學者反彈;吳昆財8月23日在網路發起「反對去中國化與媚日的歷史課綱連署」,截至5日累積1萬300份連署,不只吸引各行各業民眾響應,台大榮譽教授劉廣定、中研院院士何大安等知名學者也參與。 針對課審大會已通過歷史課綱審議,吳昆財說:「教育部就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但發動連署,表達反對歷史教育去中國化的立場,也是一種歷史教育,而這次投入連署的民眾,其中也有高中生、大學生與碩博士生,「學生都來表達自己的態度,更代表學界沒有退卻的空間。」 吳昆財也重批,歷史課綱去中國化,「中華文化歷史不能被誤解!」因此為了讓連署化為實際的成果,他拋出「三自運動」的構想,將成立歷史教學網路平台,把教育部列為不教的中國史「自己救、自己寫、自己教」,同時他也呼籲歷史老師及社會各界有志之士,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同撥亂反正,也歡迎共同研議教學工具與方法。 (旺報)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