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百年世博夢 萬國重登上海灘
2010/04/29 15:23:46瀏覽569|回應0|推薦3

http://udn.com/NEWS/FOCUSNEWS/NAT2/5561800.shtml

百年世博夢 萬國重登上海灘

世博紀錄片「百年世博夢」裡,描述如今每個上海人都能琅琅上口的一則「預言」:一九一○年,上海文人陸士諤在小說「新中國」中,預言中國立憲四十年後,世界博覽會將在上海浦東舉行。這個做了百年的大夢,再過四天,就要美夢成真了。

外灘 「國建築博覽會」

一八五一年,倫敦舉辦首屆世博會;用鋼筋和玻璃搭蓋的水晶宮,在六百萬世界觀眾眼前閃耀著工業文明的光芒。九年前,維多利亞女王手中的大英版圖,剛添上了上海這個名字。

一八四二年,原為小漁村的上海開放為通商口岸,英國駐上海領事巴富爾向上海道台要了黃浦江以西的一片荒灘,做為英國人經商居住之地,逐步擴展為現在的「外灘」。

西方列強的野心和欲望,在外灘化成一棟棟炫耀國力的高聳大樓,贏得「萬國建築博覽會」稱號。一九二○、三○年代,上海成為傳奇,韋氏詞典這樣解釋「上海」: 「環球航行如果沒有到過上海便不能算完。她的名字令人想起神祕、冒險和各種放縱。」

倫敦世博十三年後,兩江總督李鴻章,以六萬兩白銀上海建立江南製造局,成為江南造船廠的前身。這塊地是中國工業化與現代化的搖籃。

水晶宮已逝 上海重登舞台

一百多年後,這塊地成了中國人舉辦世博的國際舞台。破舊的老廠房改建為簇新發亮的世博展館。藉老廠房的轉型,上海向世界昭告:「水晶宮」代表的工業時代已然過去,取而代之的是文創時代、設計時代。

相較於京奧將基地設於尚待開發的市郊,世博園區選在舊城區,行走其中,你會聞到撲面而來的歷史氣息──走了一百年,上海又流回歷史的源頭、回到那個海納百川的「冒險家樂園」。

二○一○年,西方「列強」重回上海灘,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語。

世博園區中,所有展館、國家館皆有高度限制,僅有名為「東方之冠」的中國館,以其他展館兩倍以上的高度矗立。台灣館設計者李祖原形容它「一看就知道是中國」,與洋腔洋調的舊上海地標「外灘」,形成一種微妙的對照。

中國館矗立 如使臣貢天朝

中國館的斗拱造形來自古代冠帽,雖然官方網站上以「像中國農村量斗」為它辯護,但一塗上那從「故宮紅」中精心挑選的七種「中國紅」,怎麼看都像「黃袍加身」。中國館和地區館屋頂花園構成的園景「新九洲清晏」,則「重建」了圓明園中遭八國聯軍焚毀的「九洲清晏」。世博園區這類暗藏玄機的設計,被東海建築系教授蘇睿弼戲稱為「使臣進貢天朝」。

的確,二○一○年的中國,不論軍事或經濟實力,都足夠做皇帝大夢。然而出版中國寓言小說「盛世」的香港作家陳冠中,卻認為中國還無法成為如美國般的「世界領袖」,「因為它缺乏一套能讓其他國家一起加入、共享的模式」。

如果說北京奧運是展現中國國力的戰場,那麼強調文明價值的上海世博,便是證明中國可否發展一套普世模式的舞台。二○一○的上海,全世界都在等著看。

早在1910年,上海小說家陸士諤就曾在他的小說《新中國》裡虛構了一百年后在上海浦東舉辦世界博覽會的具體情形。而梁啟超、鄭觀應等有識之士也都曾提出舉辦世博會的想法,不過在當時國力衰微的中國,他們的主張隻能是夢境中的幻想而已。今天,即將到來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讓中國人百年前的“預言”神奇地應驗了!


  百年前的世博夢想

  在上海城區的西南方向,有個叫朱家角的古鎮。據史書記載,早在宋、元時期這裡就已煙火千家,經濟發達,人才輩出,后來成為近代著名小說作家的陸士諤就是朱家角人。

  1878年,清光緒四年,陸士諤出生在朱家角一個讀書人家庭,他從小愛讀稗官野史,14歲那年,父親去世后的陸士諤到上海城裡行醫謀生。

  近代上海報刊與出版業的勃興令中國小說繁花似錦,也為年輕的陸士諤提供了實現自己夢想的舞台,他棄醫從文,最終成為市民熱愛的小說家,他的作品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

  1910年,32歲的陸士諤完成了一部充滿幻想的小說《新中國》,全書共分12回,以一個夢貫穿,虛構了100年后的上海。主人公“陸雲翔”其實就是作者本人。陸士諤之孫陸貞雄說,他的祖父在這本小說裡寫道:“在我們中國上海浦東要召開一個萬國博覽會,要開這樣一個會,中外游客都要到我們上海來。”

  在小說《新中國》裡,一覺醒來的陸雲翔與妻子李友琴游歷上海,他驚訝地發現,租界的治外法權已經收回,昔日趾高氣揚的洋人見了中國人彬彬有禮,而街頭的新生事物則更多,以往經常碰撞行人的電車也改為地下行駛,據說這是學習歐美的結果。“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鐵軌,日夜點著電燈,電車就在裡頭飛行不絕。”更讓小說主人公陸雲翔驚訝的是:“一座很大的鐵橋,跨著黃浦,直筑到對岸浦東。”妻子告訴他,這是20年前,在浦東開博覽會的時候,為了方便往來,才建造這大橋的。因為開了博覽會,“現在浦東地方已興旺的與上海差不多了”。

  小說結尾,陸雲翔被門檻絆了一跤,就此跌醒,方知是夢幻一場。

  在晚清,幻想小說大量出現,在一個國運衰微、時局動蕩的時代,知識分子熱衷於構筑一個烏托邦的理想世界,陸士諤並不是第一人。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iwanese38&aid=3987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