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檳榔西施與假道學
2009/06/21 23:47:06瀏覽4277|回應0|推薦4

流行文化刺針》檳榔西施與假道學   

台灣的「檳榔西施」現象行之有年,這種流行次文化最近成為外國觀光客旅台的指定參訪項目,於是又再次掙得了新聞劇的話題王角色。先除去違反善良風俗、增加道路交通事故等等「弊病」不談,我個人以為,最近大力鼓吹「文化創意產業」的政府官員們,先不必出國考察,就近到國內一些重要路段的檳榔攤找尋,必定大有斬獲。

 首先,光是「檳榔西施」這個命名就充滿了創意。把檳榔這種很難高雅得起來的成人口香糖與古典美人的形象媾連,儼然內爆了「雅」與「俗」的涇渭分界。將「檳榔西施」擺入流行辭典當中,其語意的深度、厚度,明顯較之「紅茶辣妹」、「鋼管女郎」略勝一籌。更精彩的,在於「西施」這個符號與其指涉的對象幾乎是無關的,那些販賣檳榔的小姐們,天天在霓虹的櫥窗裡搔首弄姿,表演著奇花異卉風格的清涼服裝秀:護士、高校生、卡通人物……,各種形象被抓來變造諧擬,護士不再如天使般純潔,高校生也不僅止於青澀可人,所有的造型全都指向:性感、性感、性感……,你彷彿在觀賞一齣不斷掌摑既有觀念的行動藝術,誇張、荒謬,卻又直指符號運行的真理。

 然而這一來可不得了,如此大剌剌展現身材,甚至三點薄紗覆蓋,似掩而若現,叫那些佔多數的良家婦女何以自處。當次文化與主流文化有所衝突時,就成了偏差行為,於是,敗德的惡標籤就這麼被貼在檳榔西施身上。掌控文化界定權的社會優勢團體,透過制定規範來創造偏差行為,最近有地方政府開始規範檳榔西施穿著,訂立「不露胸、不露肚、不露臀」的三不原則,理由竟是她們的服裝太過暴露,成了台灣獨有的特殊文化景觀,有辱國家形象。

 病害出現了,跟著出現矯正之必要,我們跟著看見一種鴨霸式的矯正手段,其結果是強化了兩性之間的緊張關係。政府、媒體與「正常」的老百姓沆瀣一氣,用制裁的眼光去看待「檳榔西施」,而非「檳榔西施的由來」。「女體商品化」絕對令許多女性主義人士忿忿不平,但是,規定女性「不賣」而非規定男性「不買」的舉動,更會令她們氣急敗壞。檳榔西施無罪,有罪的是將女性身體視為商品的男性眼光。

 檳榔西施現象除了是一個色情管制的問題,更是一個性別不平等的問題。男性官員和媒體聯手導引群眾盲目地大肆撻伐,簡化問題,是想藉由凝聚民氣來加強社會整合?是想掩蓋自己合理性不足的「有色觀點」?請問看官,「假情色,真檳榔」和「真情色,假道學」,哪一個比較高尚?

【2002/09/23 聯合報】【林德俊】

( 在地生活中彰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iwanese38&aid=306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