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高雄愛河出海口 大元國際大樓-元大金控的大樓
2008/11/29 15:29:00瀏覽5502|回應0|推薦2

大元國際大樓位於五福、公園路口,是愛河出海口處的一座地標建築,由大元建設所有,但也曾因財務問題經歷停工期,高雄市政府在燈會期間將該建物做為展覽建物,近期則有廣告商刊載巨型廣告,目前該建築已復工,將在2008年落成。

http://blog.roodo.com/hiroshiken/archives/4696075.html

Da Yuan International Building located at the end of the glamorous spot "Love River" in Kaohsiung City. The building was once on hold due to the economic crisis of the Da Yuan Group, but now it's back on construction and about to open in 2008. 大元國際大樓位於高雄市的浪漫景點「愛河」的終點,本建築曾因財務問題一度停工,但現已復工並將在2008落成。 位於高雄市五福四路、公園路口

http://sketchup.google.com/3dwarehouse/details?mid=7921e36610a396698ebb72324ace12c3

The truth is:

1993 李燈灰倡言--97以後香港回歸共產黨,高雄將成為"亞太營運中心",取代香港.

此所以港人,台灣人均紛紛在高雄市籌建大樓(高雄85大樓,高雄市大元國際大樓....),或搶進辦公室投資.

1996年9月14日時,中華民國總統李燈灰在全國經營者大會上提出"戒急用忍",禁止台灣企業界投資中國大陸的主張。

導致高雄85大樓的投資人陳油嚎資金卡死,落荒而逃!

大元國際大樓也半途喊卡,醜陋的結構體就光溜溜地在愛河出海口站了11年;

直到2008洩腸停要選總統,於是......它曾主政的市政府花錢作了玻璃帷幕,把殘敗樓宇包裝起來;為洩腸停在高雄市的政績粧點門面!

好事者不妨找找看-它,沒有門 !!!!

如今元大與貶嫂的錢事曝光,前後關係才聯了起來!

高雄85大樓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B%98%E9%9B%8485%E5%A4%A7%E6%A8%93

亞太營運中心之籌建

民國82年7月1日,政府公佈實施「振興經濟方案」,將「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列為經濟發展的長期目標,同年8月並成立專案小組負責推動(期間並委託麥肯錫顧問公司進行規劃評估),至84年元月5日,行政院院會通過經建會所提亞太營運中心計畫,至此,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乃正式成為政府未來的施政重心。

 但何謂「亞太營運中心」,它的目標為何,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有何影響,與兩岸經貿往來有何關係,就很多人而言,仍如霧裏看花,一片茫然,本文即擬針對這些問題作一探討。

二、亞太營運中心之籌建背景

 世界經濟情勢在近幾年來有幾項重要發展特色,首先是隨著GATT(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1987-1994)的圓滿達成,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立,為未來國際貿易秩序建立了新的架構;自由化與國際化,是未來WTO各成員國必走的方向。

 其次是以地緣關係為基礎陸續呈現出的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態勢。在歐洲方面有由歐洲經濟共同體(EEC)(註一)與歐洲自由貿易協會(EFTA)(註二)二組織所結合的歐洲經濟區(EEA);在美洲方面有由美、加、墨三國組成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而亞太地區也於1989年在澳洲政府提議下成立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目前成員國已達17個(註三),其約束性與成熟度雖不及前二者,但區域整合的共識已然形成,以1993年APEC成員國的區域內貿易值佔整個區域貿易總值69.6%來看,較1980年的53.4%增加了16.2個百分點,即是明證。

  在企業因應全球化的趨勢下,跨國企業隨之興起,而一般跨國企業在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潮流中,為求有效掌握該地區資源,加強其間的資源配置與管理,多積極尋找適當地點作為該區域內之營運總部。而任何國家能在此種趨勢中,掌握機先,塑造良好經濟環境,不僅能為該國企業奠定良好的競爭基石,亦能吸引廣大跨國企業,以該國為營運中心,而創造無限商機。此亦即我政府積極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之緣由。

三、亞太營運中心之定義與定位

(一)亞太營運中心之定義

  就跨國企業而言,在某一區域中尋找特定地點,設置區域性中心或總部,作為企業散居該區域內各分支機構之指揮調度、統籌營運的中心樞紐,即可視為該企業的一個「區域營運中心」。在此定義下,「亞太營運中心」便是跨國企業在亞太地區的「區域營運中心」。

 而由我政府設定之計畫目標而言「亞太營運中心」則是指「以台灣為根據地發展與亞太各成員間全方位的經貿關係,俾使台灣成為各種區域性經濟活動之中心點」亦即希望在目標達成下,吸引跨國企業及本地企業以台灣作為投資及經營東亞市場(包括大陸市場)的根據地,以凸顯台灣在此一地區經濟整合中所扮演的關鍵性角色。

(二)我國亞太營運中心之定位

  我國建設亞太營運中心的最終目標,可說是在擴大各類產業的區域性經濟活動,使台灣成為具有整合各種經濟功能的大型營運中心,但為有效落實該計畫,目前政府做法是除了總體經濟調整方案外,另根據台灣經濟的優勢條件,選擇以下三大類經濟活動、六種專業營運中心作為發展重點:

生產製造 製造中心

貨物及旅客轉運 海運中心

空運中心

專業服務 金融中心

電信中心

媒體中心

 而各專業營運中心之定位如下:

 1、製造中心–鼓勵企業以台灣作為東亞地區高附加價值產品分工生產及行銷的中心地點,以進一步提升研發能力,強化台灣製造業的基礎,並加速高科技產業之發展,使台灣成為「科技島」。

 2、海運轉運中心–將台灣發展為東亞地區貨櫃轉口及相關附加價值活動之集中地點,以增強台灣作為亞太地區商業中心的功能,發揮支援製造中心發展的作用。

 3、航空轉運中心–將台灣發展為東亞地區航空旅客接駁及貨運轉運的地點,以建立並擴充與東亞及北美地區間人員與貨物快速接駁運輸之網路,並藉空運中心之建設帶動機場周邊地區之發展。

 4、金融中心–將台灣發展為本國及外國金融機構在東亞地區從事跨國金融業務的據點之一,以掌握亞太地區金融新情勢,建設高效率、具規模之國際金融部門。

 5、電信中心–將台灣發展為提供區域性電信服務之據點,以合理價格、高品質的電信服務,協助本地及外國企業建立區域性之聯絡網,同時建立世界級的電信事業,使台灣成為亞太智慧型資訊網路中樞之一。

 6、媒體中心–發展結合衛星電視及有線電視之區域性傳播事業,並以台灣作為製作及供應亞太地區華語電視節目及電影之重要据點,以促使台灣有效掌握東亞地區的媒體市場,便利生活及商業資訊的取得,同時發展多元活潑且具自主性的世界村文化,以塑造建設亞太營運中心的文化環境。

四、政府建構亞太營運中心之作法

  依據經建會規劃的時間表,預計以十年時間(1995~2005)劃分三階段(分別以1997及2000 年為分界點)進行,各有其階段目標與執行重點。以1995~1997年之第一階段而言,將以軟體法令制度規章的調整及小規模硬體設施的興建或局部改善,作為優先推動事項。初步估計亞太營運中心計畫須增修近四十項法律及一百一十餘項行政命令,為求時效,將採單獨立法及綜合立法的方式完成之。而1997以至2000年以後,將配合各項大型硬體建設的完成及12項建設計畫的推動,循序擴大營運中心發展的規模,並進行全面性的經濟結構調整。

 而由總體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及各專業營運中心之規劃重點觀之,其主要作法如下:

(一)總體經濟調整方案方面

1、促進貿易及投資自由化。

2、減少人員進出的障礙。

3、放寬資金進出的限制。

4、建立資訊化社會所需之法制環境。

(二)專業營運中心方面

1、製造中心

A、塑造發展製造中心的大環境。

B、規劃設置新型態的智慧型工業園區。

C、規劃興建機場、港口、關聯產業工業園區,推動加工出口區轉型,發展轉運、倉儲及其他港埠關聯產業。

2、海運轉運中心

A、積極改善軟體管理及硬體建設,擴大貨物轉運業務。

B、推動高雄港整體建設,全面擴充高雄港轉運能量。

C、發展環島海運系統,強化基隆港及台中港之輔助功能。

D、規劃設置「境外轉運中心」以克服兩岸不能直航之不利因素。

3、航空轉運中心

A、發展快遞貨運轉運中心。

B、發展旅客轉運中心。

C、發展航空城。

D、規劃興建新國際機場。

4、金融中心

A、整合推動外匯市場、境外金融市場及外幣拆款市場之發展。

B、發展衍生性商品市場。

C、發展黃金市場。

D、擴大債券市場規模,推動債券市場國際化。

E、健全股票市場發展,推動股票市場國際化。

5、電信中心

A、積極推動電信自由化,發展企業內部網路管理中心。

B、擴大電纜網路連線,形成港務轉接中心及客戶服務中心。

C、全面調整電信管理架構,發展國際級電信事業。

D、配合電信中心發展,推動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NII)計畫。

6、媒體中心

A、改善媒體事業發展大環境。

B、設置高科技媒體園區。

五、台灣發展亞太營運中心之優勢與劣勢

 根據APEC亞太經濟展望報告統計資料顯示,APEC成員國(排除美、日之後)在過去十年間(1986~1995)平均之經濟成長率介於3.3%~5.9%之間,分別以2~4個百分點高於當期之世界平均經濟成長率(介於-0.4%~3.7%之間),且其成長軌跡由一個地區延續至另一地區,如80年代為新興工業經濟體(NIES)(註四),90年代則有東南亞國協(ASEAN)(註五)與中國大陸;耀眼的經濟表現吸引了許多亞洲與非亞洲地區之跨國企業集團,在此拓展海外業務。為搶得先機,不少國家與地區皆積極爭取扮演亞太營運中心的角色,如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泰國、上海埔東新區、菲律賓蘇比克灣、日本大阪、澳洲雪梨、紐西蘭奧克蘭等。在這些地區中或具有設立亞太營運中心之優厚天然條件,或已擁有成立亞太營運中心之規模,對我推動亞太營運中心之影響不容忽視,以下僅就我國發展亞太營運中心之優勢與劣勢作一分析。。

(一)優勢方面

 1、我國位處亞太地區之中心位置,地利之便是最大優勢,由中正機場到亞洲各主要都市,平均飛行時間均短於亞洲其他機場,而與北美地區間之高頻次航班,使得中正機場在東南亞銜接北美的航線上,扮演重要的轉運角色。由中正機場航空貨物處理量的統計資料顯示,民國81年時之轉口量為26,705公噸,至83年已增至48,331公噸,成長約81% 。而另者,高雄港的貨櫃運量亦居世界第三位,雖不及香港、新加坡,但仍有很大發展潛力。這些對我發展轉運中心,均是良好利基。

 2、我國過去對外競爭力主要來自生產製造能力,根基深厚的生產製造基礎,為我國發展亞太「製造中心」的良好條件。根據「時代雜誌」1993年所作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亞洲國家中,台灣製品 (MIT)的品質印象,僅落後於日本。近年來固然由於台灣對美元大幅升值,國內薪資水準上揚等因素,使得傳統加工產業競爭力減弱而有產業外移現象,並引發產業空洞化之隱憂;但由我國工業生產指數觀之,80年至84年間,高技術密集產業成長了37.37%,高資本密集產業成長了27%,而低技術低資本密集產業,則均呈現負成長現象;在各業中資訊電子工業之成長幅度達49%,遠高於居次之金屬機械工業的19.28%,在在均顯示我國產業正朝向高附加價值的技術與資本密集的產業轉型中,而這些亦使我國成為亞洲地區技術層次僅次於日本的生產基地,為我發展亞太「製造中心」打下良好根基。

 3、我國有良好的經濟實力為後盾,八十三年度我GNP在全世界排名第24,進出口貿易總額佔世界交易量約2.05%,在世界排名第15,而至八十四年底,我外匯存底為903.1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這些均為我推動亞太營運中心的一項助力。。

(二)劣勢方面

 歸納相關文獻及天下雜誌、工商時報對外商所作的調查結果等看法,我國要成為亞太營運中心,有下列明顯劣勢。

1、政府對資金、人員、財貨的流通等,尚存在許多管制與規範,未能達到自由化的程度。
2、公共設施或有落後(如電信通訊設備),或有趨近飽合(如交通運輸)的情形。
3、政府機關的行政效率不彰。
4、法規不合時宜,政策缺乏一貫性。
5、有關稅負過高,尤以複式稅制遭人詬病。

 而這些缺點,事實上也正是政府未來在執行亞太營運中心計畫時,所要改善的目標。

六、兩岸關係對我發展亞太營運中心的影響

 在我國發展亞太營運中心計畫之際,中國大陸對我的影響,除了上海浦東新區是一潛在競爭對手外,兩岸政經關係的發展,對我亞太營運中心之順利開展,亦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其重要性與影響力可由下面兩個方向來探討。

 1、近年來在中共持續走經貿改革的開放路線下,經濟已呈現長足進步,以其實值經濟成長率觀之,1991~1995年間分別是7.7%、13.0%、13.1%、11.6%及8.2%,居亞太各國之冠。有鑒於亞洲市場的重心逐漸轉移至中國大陸,大陸地區已成為外商亟欲進入的市場,但在其政治風險過高的考量下,具有同文同種、相同文化背景及便捷地理位置的台灣,乃成為外商的重要跳板。在麥肯錫顧問公司的評估報告中,亦十分肯定我國發展為中國大陸營運中心總部的功能,因此兩岸關係循序漸進的良好發展十分重要。倘未能掌握此一契機,俟未來擁有高科技與管理技術的歐美先進國家,與擁有豐富生產資源的中國大陸直接聯手後,台灣將居於明顯劣勢。

 2、由於兩岸關係受到「國統綱領」中目前仍不宜「三通」的限制,在兩岸直航未能實施前,我海運轉運中心的規劃中,乃有「境外航運中心」之設計,以「貨物不通關,人員不入境」為前提來解決此一問題。但由於規劃中只暫時准許外輪及權宜輪經營兩岸貨載,已引起中共及兩岸業者、航商的反對立場,咸認為此舉無異將航線主權讓與外人,且會增加營運成本。而此項規劃倘不獲中共之認可,對其未來營運效果將憑添不少變數,此亦為政府亟需解決的問題。

七、結論

 一個響亮的口號,本身不具任何意義,香港並沒有提出區域營運中心的構想,但其高度自由化的條件,早已使其成為亞太金融中心,而新加坡亦以其穩定的政治環境、高行政效率、低稅率等自由化政策,成為各國大企業設立亞太營運中心時之首要選擇,馬來西亞、泰國、上海等地區,雖尚未合乎條件,但均頗為積極地朝亞太營運中心的目標而努力。當此之際,時間的把握成為極其重要的因素,如何靈活、機動、迅速地修法、立法、增育人才、改善軟硬體設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才有可能掌握先機拔得頭籌,走出他人所無可取代的特色。

 然觀諸日前媒體有關法務部長馬英九、經濟部長江丙坤、交通部長劉兆玄不約而同對國內黑金政治影響行政與立法品質提出抨擊、及經建會擬建議提高營業稅率等報導,不禁要令人對我國亞太營運中心計畫之能否順利推動捏一把冷汗。

靜宜大學會計系講師 孫凌http://www.pu.edu.tw/~gec/news10.htm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iwanese38&aid=2427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