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蔣介石日記祕聞系列18─韓戰確立了「兩岸現狀」
2008/08/22 17:20:26瀏覽1058|回應0|推薦1

蔣介石日記祕聞系列18─韓戰確立了「兩岸現狀」2008-08-18 中國時報 【黃清龍】

自韓戰發生後,蔣始終無法釋懷的,是
美國不讓他派兵援韓。七月下旬約見傅斯年、杭立武等人,得知美國駐台武官向其政府報告:「國軍不僅有共黨滲透,隨時可以叛變,不可信靠,而且戰鬥力薄弱,不能有二小時之戰鬥力。此其政府拒我援韓之真因。」令蔣極為氣惱。

     據史丹佛大學胡佛中心研究員林孝庭分析,美國阻止國軍出兵,除了顧慮台灣安全以及擔心中共以之作為介入韓戰藉口外,也因援韓部隊是以聯軍名義編組,而英國強烈反對蔣派兵,使得美國無法獨斷獨行;何況美國當時根本不贊成國府出兵。

     十一月卅日一早,蔣接獲報告北韓美軍全線敗退,十分擔心麥帥的處境,自記:「此一問題已非統帥所能控制,必須由聯合國解決之。」另份報告提到,對於中共參戰,美英主張由聯合國及世界各國政府用外交途徑解除之,蔣十分不以為然,自記:「可知其司令部人員之慌張恐怖之程度。美國人之不能沉著與忍耐,皆如此耳,可歎!而英國則力阻轟炸東北,更為可恥!」

     到了十二月初,杜魯門聲明對台灣中立化政策不變,仍不主張國軍援韓,蔣則認為美軍方與輿論對國軍的看法已經改觀,為了在韓牽制共軍,勢非改變政策不可。於是致電何世禮請轉告麥帥:「韓戰挫折甚念,如需中國盡力之處,無不竭誠效勞,願共成敗也。」

     過了兩天,麥帥發表聲明,同意韓國戰局以政治方法和談解決,蔣聞訊「不勝駭異」,自記:「國際消息與情勢之複雜,至昨日為尤甚。麥帥忽發表韓國戰局願以政治方法和談解決之聲明,殊令人駭異!艾與杜亦有不反對與中共和談之意見,此果受英國之影響乎?抑為其韓國軍事危急,不能不作此態勢耶?」事實上麥帥十分支持國軍反攻,但受制於華府的決策,也莫可奈何。一九五一年四月初,美國參議員瑟夫馬丁公開了麥帥給他的覆函,麥帥贊成馬丁關於利用國軍反攻大陸、開闢第二戰場的建議。信件曝光後,隨即引起軒然大波,杜魯門總統於四月十一日下令罷免麥帥。

     麥帥的下台,並未使蔣介石放棄對反攻大陸的規畫。一九五一年七月,朝、中和韓、美兩方四國開始停戰談判,持續了兩年多。一九五三年初,艾森豪就任總統,美國政策開始轉向,宣布解除台灣中立化、不再阻止國軍反攻大陸。

     一九五三年四月,美國新大使到任,向蔣呈遞國書,蔣在四月四日自記:「此乃四年之苦鬥與忍辱之結果,從此國際地位亦將逐漸恢復矣。」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三日,美國和中華民國簽訂共同防禦條約,開啟了此後廿五年的美台軍事同盟關係,直到一九七九年十二月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為止。

     在這四分之一個世紀當中,台灣因為美國的協防而能安渡危機,但據「周宏濤回憶錄透露,早在五三年七月韓戰停戰協定簽署後,美國就已不支持國軍反攻大陸。所以一九五六年蔣介石擬出動四十萬軍隊反攻閩粵兩省時,美方拒絕支持;一九六一年大陸發生大饑荒,蔣介石擬以八吋巨炮向大陸發射戰術核子彈,最終美方態度轉趨保守,未將核彈運交國軍,以致這項K計畫胎死腹中。

     美國對蔣介石反攻大陸政策的反覆立場,反映了「台灣牌」在美對中政策的消長。一直到今天,美國與兩岸間的互動關係,都未脫離這樣的架構。可以說,韓戰既解除了蔣政權與中華民國的危機,也確立了兩岸的分立格局。所謂的「兩岸現狀」,從韓戰後其實就已經存在並延續至今。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iwanese38&aid=2152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