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加索地區隨便找個人來問,對方都會告訴你千萬別相信喬治亞人。因為他們是當面說好話,背後下毒手。」喬治亞攻打南奧塞梯亞後,俄國「真理報」有篇評論如此形容喬治亞。
喬治亞總統薩哈希維利選在全球焦點都放在北京奧運時出兵,堪稱是以俄國為師。1991年一月,第一次波灣戰爭爆發時,蘇聯戰車趁機衝進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試圖殺雞儆猴,阻止波羅的海三小國獨立,但最後失敗。這一次,喬治亞能否趁機奪回南奧塞梯亞?
歸根究柢,美、俄是當地局勢緊繃幕後黑手。基於地緣政治,俄國不願喬治亞脫離掌控。美國則視喬治亞為高加索地區的戰略要塞,從裏海轉運石油和天然氣的樞紐。自2003年11月喬治亞發生「玫瑰革命」以來,美國即樂見喬治亞加入北約,並提供親美的薩哈希維利經援與軍援。
喬治亞願意讓南奧和阿布哈玆完全自治,獨立免談。兩國無法獲得國際社會承認,只能投靠俄國。只要兩國持續被孤立,就得一直依靠俄國。
俄國原以調停者之姿出現,卻逐漸變成「圍事」的大哥,還發給兩地居民護照。當然,也鋪設了一條天然氣管線。
如情勢續惡化,喬治亞將面臨三面夾攻:除了南奧和俄羅斯,還有和南奧簽署盟約的阿布哈玆,而阿布哈玆八日一早便派兵馳援南奧。「和平統一」在喬治亞已成為烏托邦的夢想。
陸以正專欄─俄國為何入侵喬治亞 2008-08-18 中國時報 --陸以正
在雖退任總理、仍獨攬大權的普丁指揮下,由空軍支援的俄國裝甲部隊,入侵喬治亞共和國,引起舉世譴責,各國媒體競相報導,台灣也不例外。但這場打了又停,停了好像隨時可重啟戰端的衝突,卻又引得美、法、德的抗議。此外,曾被蘇聯奴役的波羅的海三小國、尤其與喬治亞比鄰,同為舊蘇聯一份子的亞美尼亞(Armenia)和亞塞拜然(Azerbaijan),更是緊張萬分,深怕俄國要藉機「收復失土」,一發不可收拾。
這麼複雜的局勢,必須先說明各種互相衝突的因素,或有助於讀者們了解問題所在。
(一)喬治亞在俄國之南,面臨黑海,境內有外高加索山系(Transcaucassus Mountains)。很多人都不知道,她的國土實已脫離歐洲範圍,屬於亞洲極西端,緊鄰土耳其;所以我國外交部也把她劃歸亞西司管轄。為確保國家安全,喬治亞總統薩卡希維利(Mikheil Saakashvili)聲請加入歐盟(EU)和北約組織(NATO)。北約或可辦到,但歐盟情形太複雜。他沒想到地理上屬於亞洲,首先資格就有問題。歐洲國家對亞洲有根深蒂固、不能形諸文字的偏見。土耳其對北約貢獻最大,至今仍徘徊在歐盟門外,便是前例。
(二)從二百年前的帝俄(Czarist Russia)時期,歷經舊蘇聯(USSR)時代,再經過俄羅斯聯邦(Russian Federation)部分解體,直到一九九一年四月,現在的喬治亞共和國才正式獨立。俄國對這南鄰虎視眈眈,理由多得數不清。其中之一是蘇聯時期的大獨裁者史達林(Josef Stalin)正是喬治亞人。普丁如能逼使喬治亞重歸俄羅斯聯邦,有助於重振俄國聲威,不言可喻。
(三)喬治亞人追求獨立自主並非此時才開始。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俄共的孟希維克派(Mensheviks)就乘機宣布成立「喬治亞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Georgia)」,到一九二一年,列寧(Vladimir Lenin)領導的俄共「布爾希維克派(Bolsheviks)」紅軍入侵,結束了這個短命的「共和國」。可見莫斯科始終把喬治亞視為她的禁臠,其來有自。
(四)普丁早已精確計算過當前世局,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前一天還在北京奧運開幕席上向四百餘名俄國選手揮手打氣,次日就趕回莫斯科坐鎮,親自指揮軍事行動。他有出售石油與天然氣的大量外匯收入,無論歐盟或其餘國家,他都不看在眼裡。如果聽任喬治亞加入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俄國斷難容忍。
(五)他估計布希總統任期只剩四個月,已無鬥志,美國初期「溫吞水」式的反應,也正如他所料。布希雖然派了兩架運輸機前往喬治亞首都第比利希(Tbilisi),載運的只有帳棚與救濟難民物資。八月十五日,萊斯國務卿趕到第比利希,放言「這不是一九六八年了」,舊蘇聯用坦克車鎮壓捷克人民革命的歷史,不容重演;語氣雖略轉強硬,北約尤其美國仍不可能出兵。
(六)普丁也不敢一口吞下喬治亞,因為那會違反聯合國憲章。俄國的手段是三十年代希特勒蠶食捷克的老辦法,先從喬治亞東西兩塊土地下手。俄國本來就不承認阿布哈茲(Abkhazia)自治共和國屬於喬治亞,但也並未給予外交承認。另一塊南奧賽提亞(South Ossetia)則位於喬治亞中部,本來就鬧獨立,一九九○年代起不斷與中央政府齟齬,鄰近俄國部分早已自主,喬治亞只能管到南奧東南一角。普丁對這兩地出兵,可見他的老謀深算。
(七)美國仍在猶豫時,輪值歐盟主席的法國薩科奇總統急忙趕去莫斯科和普丁商談,然後帶了俄國同意的六點停戰協議到喬治亞,說服薩卡希維利總統簽字。但不知是因為他向無和俄國佬談判的經驗,還是過分自信,那份協議的前言漏洞百出,既未嚴格規定自停火日起俄軍必須撤出喬境,還容許含混不明的所謂「額外安全措施」。薩卡希維利雖然簽了字,卻立即投書《華爾街日報》,標題是〈喬治亞的戰爭,就是西方的戰爭〉,同時向美、英、德抗議。
(八)法國搞砸了,美、德兩國趕緊接手。八月十五日,鐵娘子梅克爾夫人在莫斯科與俄國總統梅德維傑夫會談,說服對方再簽一次刪去前言的協議。八月十六日,萊斯國務卿在喬治亞首都也贏得薩卡希維利總統重簽同一文件,影本電傳到俄京,兩位女政治家總算挽回了危局。萊斯雖然宣稱「俄軍必須完全地有秩序地全部撤離喬治亞國境」,但也未訂明撤軍期限,雙方各有讓步。
這場歷時九天,倒有三天在談判的戰爭,結局並不明朗。看來還有待各方繼續折衝,外交史常有這種拖拖拉拉的事例,只是老百姓看不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