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2/19 11:56:55瀏覽1917|回應0|推薦0 | |
閣揆,是封建皇朝時代的用語,“民主”台灣的媒體仍然延用,深究動機,恐怕不是表現文學造詣,也非諷刺,而係打從心裡把行政院長視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單看此端,便知台灣的民主水平了。 蘇貞昌“拼外交”回來了,為了突顯“拼”,媒體以標題報導他只在旅館睡了一晚,論其努力,不容否定,但此時的台灣,“拼外交”是最迫切的需要嗎? 阿扁上任以來,最愛搞“元首出訪外交”,正當性只有『台灣要走出去』這麼簡單的一句話,還是從李登輝時代創造出來,傳承至今。馬英九雖是在野黨主席,亦不遑多讓,在市長卸任前頻頻出訪--不知是花國民黨的錢還是揩台北市政府公帑的油,連三罷阿扁此一大事也拋諸腦後。 外交是內政的延長,是老生常談,是陳腔濫調,卻是至理名言。更具體地說,內政是外交的基礎,就好像商品與行銷的關係,商品本身必須物美價廉,滿足普遍的消費需求,行銷才能起上作用,內政亦然。 如果台灣政治民主、人權保障、人均所得、貧富差距與各方面制度領域之發展成就皆趕上了歐美日先進國家,何愁台灣走不出去呢?甚至,若在某些方面超越之,連這些大國還會走進來,搶著派團到台灣一窺奧秘,偷偷取經。當台灣的財經實力強大至足以提供國際援助而有餘,台灣的名字還會被掛在中國之下嗎?俗話說,弱國無外交,這是國際政治的現實法則,我們可以不同意,但總不能違反此一法則而主觀妄求台灣能贏得國際社會的承認吧? 當台灣的內政千瘡百孔,當台灣的經濟沈淪並無稍緩之勢,當台灣的國債高築卻仍惡化不已,當台灣的貪腐已橫行至上下交征利之險境,“拼外交”,除了耗損天文數字的公帑,加劇內政的敗壞,並加速壓垮台灣之外,能有什麼好處? 有好處,不過是對政客們的好處,享受被奉為國賓的禮遇殊榮--其實是權力的虛榮,暫時擺脫惱人的指責撻伐,贏得“拼外交”的肯定,吸聚媒體的追逐,“合理”消化政府預算,提高自己在國際的知名度--還是權力的虛榮,最重要的是,這樣才叫“愛台灣”! 可悲的是,政客們“拼外交”享盡了好處,苦果卻是由台灣中下階級人民承受!政客們假意“愛台灣”,但受害者卻是他們口中經常強調的“台灣主體性”!很不想這麼說,但不得不警告,“拼外交”恐怕也是中共“木馬屠台”的另一種陰謀?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