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25 13:05:37瀏覽1220|回應6|推薦44 | |
萬千學子萬思千慮的國中基測終於落幕,不論是北北基或全國基,不說考一次或試兩次,這場牽動無數家庭上下奔波的國家大考,就是那麼讓人日夜掛心的睡不好又吃不下,也總是那樣思也悠悠,怨也幽幽的盪進你我生活裡,而孩子們的美好純真年代,更在一群自詡教育專家及育政大臣的教改怪手摧殘下,扭曲變形又怪異的讓人又驚怕又生氣。 國民教育改為九年時,全國莫不歡欣雀躍,當時的蔣總統還透過廣播向所有直升國中的學生講話,濃濃的浙江口音讓我無法了解講稿內容,但是成排莘莘學子共同面對嶄新未來的那副情景,卻讓我至今記憶深刻,特別是當我的孩子進入國中,更能體會國民教育對社會影響之深,及其可以厚植國力之道,不要小覷國民教育,不論是早期的六年、後來的九年甚至即將來的十二年,都是扯一線動全盤的聯繫著國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更是整個民族優劣盛衰的重要關鍵。 長期以來,我們的基礎教育就一直在資源如何分配上打轉,國家甚至搞出一個基測單位,用極端複雜的計算公式,與旁人絕對不懂的統計方法,將國家未來主人翁玩弄在股掌間,除了吃盡考生報名費外,其公平與公正卻始終讓人質疑,比起當年的聯招,更無法讓人心平氣和,慘的是,基測能測學科高低卻難窺興趣分類,每年數萬投入職場的新鮮人,所學是否足夠而所得是否滿意,這是個環環相扣又彼此牽扯的老題目,卻更是個不容規避的大題目。 國民教育的受教時間拉長,與學生素質是否跟著變高,成了魔術師手上的撲克牌,變幻無常又張張驚奇,原本期盼延長國教的優勢不見,卻看到教學品質蕩在有氣無力的死巷中,三年畢業的國中生散沙似的走進新學校,迎接他的仍然是懵懂與迷失,所謂的教育專家或政府要員,也不過就是講講術語說說官話,其實,好壞已分類,優勝已判別,庸庸孩子至此再混三年再拿一張文憑,畢業後仍然不清楚學到什麼?也不知道能做什麼?沒有專家學者的協助輔導,沒有足夠國家社會的整體支持,一群為學習而學習的學生,無法規劃將來也沒有辦法面對社會,拿到畢業證書等同一張失業證明,不過國家教育量化成績卻因此突飛猛進,政治人物更可厚顏藉此炫耀政績。 坦白說,九年國教讓整體學生素質降低,職業教育又被長期忽視,此時又推出十二年國教,方式凌亂,內容粗劣,換湯不換藥的只想做大學生數量,卻不提高學生質量,將學生以百分之七十與百分之三十切割,創造特色學校的奇怪名詞,教育大員帶頭將百姓分類,學校明目張膽把學生區隔高低,以前,一群學生坐著混到國三,反正義務教育零分也會畢業,現在,更可一路玩到高三,然後再隨便進入一所大學(錄取率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繼續昏睡鬼扯的盪個四年,然後方帽一戴畢業了,走進社會踏入職場,什麼也不會,仍然一事無成,算算這個學生,十六年花在學習,六千天用在學校,我們稱他為學盲。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