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紫外線--紫外線的歷史和演進
2007/10/29 15:06:03瀏覽2577|回應0|推薦1

紫外線的歷史和演進

天地初成,紫外線就一直存在於太陽光線裡。

紫外線殺菌不但方便、便宜、無污染、無殘留物,只要運用得當,堪稱無副作用。

人類對於紫外線卻是一直到 1801 年之後才見諸文字,更到了 1877 年,英國的科學家首度發現利用紫外線的照射可殺滅枯草桿菌、芽苞菌,在這年有了完整的實驗報告,才正式證明紫外線的殺菌能力。 1901 年,由 Strebel 及 Luckiesh 二位研究人員的研究,詳細說明紫外線殺菌作用力的波長特性。根據他們的研究結論,紫外線殺菌作用之特性與細菌的種類無關,而最主要的關鍵性在於其波長,報告中說明紫外線在波長 250nm~270nm 附近波域的殺菌作用最強。自此以往,經過許多科學家持續的努力與研究,現今人們對紫外線之運用領域幾乎已經無所不在了。

人類歷史進展的過程,已經有著許許多多的消毒、殺菌方法,但當遇到大面積、大空間的物體之表面殺菌及空氣消毒時,因為紫外線消毒法有其無可取代的優點,因此紫外線仍然是首先被考慮的。

紫外線的最大的來源是太陽光,但太陽光裡的紫外線能穿透電離層、臭氧層等隔離層到達地面的,主要的是波長範圍較長的 UVA 及 UV B,而具有優良殺菌能力的 UV C [1] 則所剩有限。經由科學家的努力,人造紫外線光源「紫外線殺菌燈」被發明,才使人類能便利又容易的獲得充份的紫外線,更藉由掌控性容易的特性,達到更有效的殺菌目的。

紫外線的基本原理

可見光的波長範圍在於 400 nm~750 nm 之間,分屬紫、藍、靛、綠、黃、橙、紅等七種顏色,波長超過 750 nm 者稱之為紅外線,而較 400 nm 為短的則稱之為紫外線。由於這二者分屬紅光及紫光的外側,而它們對人類眼睛而言均屬不可見光,因此加了個「外」以之區隔,各賦予「紅外線」及「紫外線」的名稱。

UV 是紫外線的英文( Ultra-Violet Ray )縮寫, UV 光輻射的物理性質類似於可見光,都具有直線性,但其穿透力卻遠不及可見光,而且波長越短,穿透力越差。

根據紫外線波長的不同,又可分為 UVA (波長 320nm ~ 400nm ), UVB (波長: 280nm ~ 320nm ), UVC (波長: 280nm 以下)。紫外線三個波段當中,以 UV C波段為最有效之殺菌波段。



[1] UVC 指波長在 280nm 以下的紫外線。

三鹵甲烷 重金屬 活性碳 鈣離子水 電解水 離子交換 逆滲透 能量 活水 磁化水 淨水器 臭氧 紫外線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0325350&aid=133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