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1/01 18:52:23瀏覽566|回應0|推薦0 | |
本文載於《海峽評論》2022/11/01第383期 周世瑀(工人、英國雪菲爾大學政治學博士) 自保守黨逼宮迫使英國首相強森下台後,黨魁之爭已由遠比強森更為右翼的政客特拉斯勝出。她在競選時就揚言,已準備動用核武,即使此舉會毀滅全球。 特拉斯一繼任旋即厲行供給面政策。她以追求經濟成長、促進投資為名,為富人減稅,並以抑制通膨為藉口,大幅升息,意圖造成經濟衰退,並藉由接踵而來的大規模失業打壓英國工人的罷工與工資鬥爭。 大幅升息意在打壓罷工與工資鬥爭 英國藉由抑制通膨之名升息,看似經濟政策,實則是階級戰爭。因本文篇幅有限,此處暫且不論貨幣範疇的通膨現象。如果只處理供需失衡的生產範疇,原因之一為疫情進入第三年,內需開始增加。另一個原因則是地緣政治造成供應鏈瓶頸與北約全面制裁俄羅斯,這些則是供給問題。 發生通膨時,資產階級向來反對政府介入、管制物價,傷害到跨國企業壟斷市場的獲利。然而為維護債權人的利益,金融資本倒是大力支持政府升息,全面抑制總需求,以消滅通膨。 馬克思指出,利潤率即總資本的增殖率,此為資本主義生產的動力。當利潤率低於利率,資本家當然不會浥注生產性投資。而高利率又使得體質本就不良的企業關閉。換言之,當升息引發經濟衰退,並造成大規模失業。工人既無收入,何來有效需求?當總需求消失,通膨、罷工與工資鬥爭當然隨之消滅。 因聯準會升息的力道強勁,使得美元對其他強勢貨幣的匯率持續升值,金融資本遂紛紛從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市場擁入美國。 英國能源、民生必須品向來高度依賴進口、再加上糧食無法自給。由於石油是以美元計價和交易。而美國又是天然氣出口大國,英格蘭銀行和歐洲央行為了避免進口品、能源價格持續攀升 ,加劇通膨,因此無不盯緊聯準會的決策,跟進升息,以抑制國內總需求。 市場預期,依照英格蘭銀行目前的升息力道,明年初利率將達到6%。利率飆升使得已經承受近3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英國民眾面臨空前的生活水平危機。中小企業償債、民眾償還房貸、學貸、信用卡債務等問題都更加嚴峻。 金融資本頤指進退 特拉斯政府的階級立場從她第一任財政大臣夸騰於2022年9月下旬所公佈的小型預算可見一斑。她預計為英國富人減稅450億英鎊,並以舉債支應財政缺口。 此一小型預算旋即引發金融資本劇烈回應。金融資本向來贊同劫貧濟富,並強烈反對以舉債支應減稅所造成的財政缺口。依據Macrotrends的數據,英國債務占GDP的比率在2008年以後快速增加,從2007年金融風暴前的44.58%躍升至2009年的68.51%。此外,延續多年的量化寬鬆政策早在2014年時就急遽推升債務占GDP比率至105.41%。 從金融資本的觀點,由減稅所衍生的財政缺口理當由樽節彌補,而非舉債。而樽節可具體落實於縮減社會安全網、壓縮社會工資,拆毀社會基礎建設,例如大幅縮減英國公費醫療、教育支出、削減退休年金給付,也就是使給付不隨物價指數上升而有所調整。 英國稅基流失又使得自脫歐後早已大幅貶值的英鎊再次下挫至自1980年以來的新低點,與美元幾近1比1。在此同時,30年期英國公債價格暴跌,而債券的殖利率更衝上5%,創下史上新高。殖利率與債券價格為反向關係。殖利率越高,表示金融資本越發看壞英國政府的償債能力。 為避免金融資本繼續拋售英國債券與英鎊,英格蘭銀行遂於9月28日承諾會以總額650億英鎊為英國公債護盤直至 10月14日,也就是平均1日砸下50億英鎊。 此舉雖然暫時緩和公債跌勢,卻仍然無法救治英國的沉痾。繼標準普爾於2022年9月30 從原先的「穩定」等級調降英國政府信用評級至「負面」後, 2022年10月5日惠譽國際立即跟進。 截至10月上旬,已公布但尚未實施的小型預算已使英國股市、債市市值蒸發3,000億英鎊。夸騰雖於10月14日遭特拉斯解職,但英國金融動蕩和底層民眾的生活水平危機只是開端。 為因應金融資本的要求, 特拉斯政府遂開始策畫以樽節而非舉債填補財政缺口。而保守黨內部則是開始策畫以強森政府時期的財政大臣蘇納克(Rishi Sunak)和梅伊政府時期的國防大臣摩丹特(Penny Mordaunt)另組執政團隊並逼宮。 素來支持與病毒共存、堅絕反對罷工與忠誠擁護君主制的工黨直至10月中旬民怨沸騰才勉為其難地建議提前舉行大選。 無論保守黨的內鬥 、權力傾軋結果為何?或工黨是否可以取代保守黨執政?可以確定的是因金融資本得以宰制政府,繼續強化壓榨、剝削的力道,底層民眾的處境將會更為艱困。 減稅只會促成所得、財富向上分配 特拉斯政府意圖以減稅刺激經濟的做法無異於痴人說夢。美國聯準會、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自2008年後採取量化寬鬆、幾近零利率、減稅等政策並未刺激生產性投資,反倒是使資金大舉流向股市、衍生性金融商品、房地產。 當擴張虛擬資本、炒作房地產成為一國經濟成長的動力時,只會使企業拒絕浥注生產性資本,並且藉著零利率操作財務槓桿、大幅舉債快速獲利。當然,股票回購、金融投機、炒房之舉不僅操縱市場價格,更擴大貧富差距,使所得、財富一路向上分配。 虛擬資本是對於未來生產的請求權或權證。虛擬資本的運作形於貨幣、金融,源於生產。由於剩餘價值並非從流通中產生,而是由剝削而生,故而虛擬資本的擴張不僅無法創造價值,更會吸納生產部門所創造的剩餘價值,並且進一步侵蝕生產部門已然下跌的利潤率 。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保守黨政府與工黨一再假藉振興經濟之名,向上轉移財富並持續量化寬鬆,直至2022年上半年。由於虛擬資本變本加厲地擴張,英國的GDP成長率、生產性資本支出不僅低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會員國平均值,在經合組織中更是敬陪末座。 量化寬鬆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從國際金融協會的報告可見一班。2021年底時全球債務總額已達全球GDP的356%,接近300兆美元。這表示,利率每調高1%,全球負債就會增加3.56%。 在量化寬鬆和低利率時期,英國的退休基金無不押寶於股市、公司債、房地產等高風險與高獲利的項目以支付受益人年金。在過去幾十年間股市走勢與政府公債價格向來為負相關,股市漲則公債跌,而股市跌,則公債漲。英國退休基金為平衡損益,以高風險的股票搭配低風險的公債組合已行之有年。 隨著英國10年期、30年期公債價格暴跌,英格蘭銀行急劇升息,房市快速降溫,退休基金的抵押品價值因此驟降。為了應付金融機構追加抵押品、保證金的壓力,退休基金不得不拋售公債,但此舉只會加速公債價格的崩跌。《金融時報》評論者直指,因股市與債市雙雙下跌,兩者的投資組合,不僅未能降低風險,反而如同增加財務槓桿。 如果看似穩當的投資組合都會面臨破產。習於操作高財務槓桿的投機機構在英國比比皆是。此時我們該關心,英國究竟還有多少未爆彈?英國目前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一旦引爆,波及範圍不僅會超過烏克蘭戰爭,衝擊更會超過2008年的風暴。 德國共產主義者李卜克內西警告,各國工人的主要敵人就是自己國內的資產階級。英國扶植金融資本坐大、炒作房市、打壓罷工、窮兵黷武與統治階級所意圖維持的特定意識型態、經濟、地緣政治、軍事利益密不可分。 不論特拉斯政府能撐多久、政府是否撤回減稅措施、工黨是否執政,唯一可以確知的是英國現今的問題反映出資本主義社會關係的病入膏肓。這絕非換人、換黨、換湯不換藥就能解決。如果英國工人仍存有國族主義幻想,而不冀望於團結全球工人階級,共同對抗各國國內的資產階級,在英國上演的情境就僅是序幕而已。類似情境不僅會在他國出現,繼之而來的社會災難更會使人求出無期。(本文在特拉斯10月20日於官邸宣布辭職前已定稿。)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