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12 00:43:01瀏覽297|回應0|推薦3 | |
同理心 公僕可以是人權實踐者
「問世間人權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是人權律師蘇友辰的話,蘇律師並說,人權和空氣、陽光、水一樣重要,存在時,人們可能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失去時,生命即受到威脅,更別提財產權、自由權等。 榮獲四座金馬獎的電影「不能沒有你」,劇中的爸爸由於同居人失蹤,女兒要入學才發現,依法令她不能申報戶口(非婚生子女),在高雄、台北來回奔波,因不諳法令,遭戶政人員百般刁難。 他後來攜女兒要跳天橋自殺,抗議官僚體制、僵硬法令、求救無門的絕望,卻身陷囹圄;女兒被迫送往寄養家庭,親權被奪,失去父愛的小女孩,兩年不曾說一句話,她不開口,是抗議為何這個世界強迫她與父親分離。 或許戶政人員要抗議是依法行政,但「不能沒有你」印證了監察院長王建←接受雜誌採訪時所說「違反人權的法是惡法,而把惡法變良法就是人權」,他呼籲公務人員「心中要有愛,用愛心說誠實話,因為良法能不能保障人民的權益,要看執法者,執法者還要重於那個法本身」。 內政部把這部電影,當作全國公務人員教育訓練的教材,部長江宜樺表示,希望大家看完後,未來處理公務要對民眾有同理心,更有「人的感覺」。 馬總統日前簽署兩項公約,宣示保障人權的決心,而且我國憲法明示,每一個國民的權利應該被尊重。 在國際人權日前夕,「不能沒有你」留給政府與公務員改寫結局的機會,公樸應將心比心,用照顧人民、服務民眾、以民眾的福利為依歸的心,來協助人民解決問題,民怨必然少一樁。 所謂身在公門好修行,身為公僕是一種恩典,盼望我國公務人員成為人民心中「不能沒有你」的人權實踐家。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