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23 10:49:51瀏覽478|回應1|推薦24 | |
我記得,仍然大寒的季節,那時, 雖然陽光和煦灑下,天空卻還是灰灰地。 雁鴨南飛,那一年, 一對海秋沙,吸引了一波波鳥人們的焦距。 我常想,為何一樣的風,常帶著多種表情? 有些樹上的綠意三三兩兩,幾葉半黃半紅的飄下來, 落了一地的詩意,多虧路面單純顏色的成全。 季節在將熟而未熟之際,枝梢其實還是藍冷的, 雖然嫩葉已逐漸滿佈天空, 但是它們凍很久,又也各自寂寞好久了。 人間的美麗與哀愁,從一月的喜鵲開始, 從灣裡、五期直到四草,甚或是曾文溪水庫 喜鵲流浪著,已快飛過了忙碌的四月。 喜鵲的嘴巴粗厚,尾巴極長,黑白分明的羽色,聲音粗嘎, 像是缺乏唾液的滋潤一般,想必是經年處在寒冷的季節之故吧? 人世間許多事物是充滿矛盾與顛倒,人們心智易受外相蒙蔽與迷惑。 端午近了,想起屈原曾寫『漁父』: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謂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而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當年屈原委實真心換絕情。 一位阿嬤,她年老後重聽,常埋怨兒媳婦不理她, 上班前也只給阿嬤留下一小鍋清粥。 阿嬤常怨嘆先生走得早,獨立拉拔孩子們成家立業後,如今徒留孤獨無依。 我們安慰阿嬤:「家人體貼您耳朵重聽,說話您也聽不見,怕您傷心啊,並非真的不理您。 媳婦心疼您牙齒動搖,所以煮清粥為您,也是一番好意。」 阿嬤聽了,倍覺釋然! 想想,善解別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今昔,紅塵忽近忽遠, 即使被辜負,錯疊交織的滄桑,隨順因緣皆能釋然。 前些日子,翻開一堆書籍,忽見『前南斯拉夫分裂』為標題的書 介紹一本『唐風綢繆』的書, 追溯傳統文化遷徙於異國的反思,引領讀者從另一道窗口張望文化流動, 縫補原鄉失憶的文化缺口。 背頁則提及前南斯拉夫各大族群的分裂, 比如 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蒙地內哥羅、 波士尼亞、馬其頓、科索沃七國。 於波士尼亞的德里納河上的橋,內戰時為大屠殺場, 幕斯林總來此憑弔,二十年過去,戰爭的記憶依然難以告別。 回顧台灣,國際間不承認的一個小島國,卻遍灑了大無畏的愛於全球。 每當我於難得的閒暇時光,獨自騎單車加入了自然懷抱, 撿拾起美麗的葉片或種子,靜默的坐著, 摺疊著那一片片葉子入書籍,恬適之情彷彿回歸清淨本性,安然自若與滿足。 再過幾年,我也許又於相同的情境下翻開這夾滿記憶的扉頁, 那時,我又不知將於何處了? 我們,看世間很多不幸, 也看盡追逐繁華的世人,流逝過年少無數的情愁, 摺疊過歲月,只有反璞歸真作自己的當下, 找到了安放。 我們在安放中,調癒了完整的生命。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