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17 00:00:31瀏覽3528|回應41|推薦159 | |
弘一和尚李叔同(圖片來源:網路) 這學期教到了夏丏尊《生活的藝術》這一篇文章,作者記敘他與弘一和尚李叔同相聚數日裡所受到生活藝術的啟發。由於李叔同對於日常生活具有觀照玩味的智慧,凡事隨遇而安,所以能夠享受到生活的樂趣。《生活的藝術》就是從一些生活小事描繪,將弘一和尚李叔同的人格特質淋漓地呈現出來。 什麼是「生活的藝術」?有一種說法是指「生活達到藝術化的境界」,然而「藝術化」這個說法太抽象了,不要說是學生,恐怕一般人都無法了解;另一種說法是「了解生活的真諦,懂得享受任何形式的生活方式」就是「生活的藝術」。一個人懂得享受任何形式的生活方式,其實生活便已達到藝術化的境界了。 李叔同的繪畫與書法(圖片來源:網路) 為了讓學生能具體了解「生活的藝術」,我以自身的例子為例說明: 我告訴學生:「『生活的藝術』中的「藝術」,不限於傳統的形式,只要能觀照、享受生活,就能體會到藝術。所謂的『觀照』,是指深刻地去觀察人生、體會人生,「生活的藝術」就藏在生活的細節中,只要用心發掘享樂,時時可以做一個生活的藝術家。」 我接著說:「我喜歡教學,我的生活重心就在教學,教學占了我生活方式的大部,而且不是傳統藝術的形式;我很用心教學,並且在教學的過程中享受到內心的喜悅,因此,我可以說我的生活是達到藝術化的境界了。」 學生於是問我說:「學生可不可能享有『生活的藝術』?」 我說:「當然可以!你們先不要把『生活的藝術』想得多崇高、多偉大,雖然大家整天上課很辛苦,讀書壓力很大,但總要在課餘時間找到一種可以讓生活感到喜悅的形式,有的人會閱讀,有的人想打球,有的人聽音樂,有的人寫書法,凡是可以讓自己用心投入並且享受到生活愉悅的形式,都算是享有『生活的藝術』了!」 李叔同是一個充滿藝術細胞的人,鑽研戲劇、西畫、音樂、篆刻、詩詞、歌賦,1915年,三十六歲的他在杭州第一師範任教時,根據當時美國的j.p.奧特威的一首歌曲填詞寫下了《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韶光逝,留無計,今日卻分袂, 驪歌一曲送別離,相顧卻依依。 聚雖好,別雖悲,世事堪玩味, 來日後會相予期,去去莫遲疑。 短短一首《送別》,從長亭、古道、芳草、晚風、拂柳、笛聲以及夕陽這些具體的景象來營造了一種濃濃的離別氛圍。用「一切景語皆情語」來抒發離愁別緒,而隱藏在字面背後的大師的人生情懷又更讓人印象深刻。 李叔同寫完《送別》,正表明他對人生已沒有什麼留戀了。1918年,最後與學生劉質平和豐子愷合影留念,正式出家。因此,《送別》表面上是在送別朋友,實際上是送別人生,了斷塵緣。 . 【後記】 《送別》雖然是一首家喻戶曉的歌曲,只是對喜歡流行音樂的學生而言,似乎還很陌生,於是我特地將多年前購買的由風潮唱片出版的弘一和尚的兩張CD,一張是演唱專輯,另一張是演奏專輯,帶到學校讓學生瞧瞧。沒想到學生竟然鼓譟要我清唱,在抵擋不了學生熱情的要求之下,我只好獻醜了。 . 《送別》原曲只唱上半闋,這次我將上下兩闋全唱了。 風潮唱片出版弘一和尚的CD 第二天,我一如往常的走進教室上課,卻意外地聽到很熟悉的聲音,心想那不是我昨天唱的《送別》嗎?原來學生錄了音,等到上國文課時刻意將手機接到教室的音箱並且播放出來,當下我真的覺得很糗!不過,學生的用心倒是讓我蠻感動的! 我的聲音無法和udn世界大咖的浮生小民、曼哈頓東村 James、沐雲、彩虹心靈花園、Multipotent woman 或戀戀風塵的歌聲媲美,因此,朋友們就請隨意聽聽我這小咖的破鑼聲音吧! . 聽隨寫人清唱《送別》前,請先關掉音樂版《送別》 . 音樂純為配合圖文欣賞,若有侵權,請即告知,隨即卸下。 .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