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29 07:29:36瀏覽3243|回應29|推薦150 | |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最新一期《選才電子報第190期》於6月15日出刊,因為個人是在以升學為主的學校任教,因此,每一期的電子報我必定會詳閱。 本期內容多與指考有關,其中《國文考科的修辭題》單元最引起我的注意。 以下是內容重點節錄: 辭章出於作者,其創作過程或因才具稟賦使然,或可能是直抒胸臆不吐不快,抑或為一時靈感,皆往往是有機結構,未必經過匠意經營。後人據以歸納分析,將修辭格分類得十分精細,成為一門專業學問,固然有其意義,但作為「練習」或「考試」,卻不宜不經說明,便遽引文句,要求學子精確判斷該文句所使用的「修辭方法」。 大考中心成立以後,在設計國文考科的測驗目標,或研發試題時,遂不欲直接以「修辭格」作為測驗內容,憂心考試影響教學,將使學子費心記憶修辭格,反忽略修辭的目的。因此,在學科能力測驗與指定科目考試國文考科測驗目標中所述之「修辭的辨識與應用能力」,是指評量考生在文章中精確使用字詞的能力,試題通常會引出一段文學作品,剜去若干字眼,請考生根據上下文意,考慮四個選項用字的適切性,並斟酌其鍊字遣詞的精到優美。例如: (甲)蔣碧月身上那襲紅旗袍如同一團火焰,一下子明晃晃的□到了程參謀的身上,程參謀衣領上那幾枚金梅花,便像火星子般,跳躍了起來 (乙)竇夫人回轉身,便向著露臺走了上來,錢夫人看見她身上那塊白披肩,在月光下,像朵雲似的□□著她。一陣風掠過去,週遭的椰樹都沙沙的鳴了起來,把竇夫人身上那塊大披肩吹得姍姍揚起 (丙)一條寬敞的石級引上了樓前一個弧形的大露臺,露臺的石欄邊沿上卻整整齊齊的置了十來盆一排齊胸的桂木,錢夫人一踏上露臺,一陣桂花的濃香便□□過來了 上引白先勇〈遊園驚夢〉中的文句,□中的字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 (A)映/包圍/遊移 (B)燒/簇擁/侵襲 (C)照/伴隨/漂浮 (D)燃/籠罩/掩蓋 【答 案】(B) 本題為89年學測第6題,取材自白先勇的小說作品,以填入語詞的方式,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美感體會及譬喻、轉化修辭的認知能力。學生必須深入體悟作品意蘊,根據上下文意,結合美學鑑賞,選出正確且最具文學美感的詞語。此種以選用詞語考查修辭能力的方式,取代修辭格與冗長的敘述說明,頗能測驗學生細膩掌握文學語言的能力。 但大考中心命題的目的,不在評量考生是否具有記憶修辭格的能力,而是期待考生能具備使用適當詞語的能力,能判斷詞語使用的優劣,以及能藉由題幹充分了解某些重要的文學技巧,進而分析選項例句是否能反映該技巧。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第一處╱曾佩芬) 【我見我思】 . 關於「在設計國文考科的測驗目標,或研發試題時,遂不欲直接以修辭格作為測驗內容」,然而95年指考第3題「互文足義」,即直接以「修辭格」作為測驗: 「互文足義」的情況之一,指篇中某一句內的上下兩個意義單位,並非個別獨立,而必須統整在一起作互補的解釋,文意始能完足。如文天祥〈正氣歌〉「雞棲鳳凰食」,意指雞和鳳凰同居共食。「雞棲」、「鳳凰食」在此句中,不是個別獨立的兩個意義單位,而必須作統整、互補的解釋。下列詩句,符合「互文足義」的選項是: (A)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 (B)晏殊〈清平樂〉:鴻雁在雲魚在水 (C)蘇軾〈東欄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 (D)歐陽脩〈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力彊者勝怯者敗 【答 案】(A) 至於「此種以選用詞語考查修辭能力的方式,取代修辭格與冗長的敘述說明,頗能測驗學生細膩掌握文學語言的能力」,題目所引《遊園驚夢》,此乃引白先勇原文,故標準答案為(B),但(A)(C)(D)似亦說得通,因為「最具文學美感」無一定的標準。. 看了這篇《國文考科的修辭題》,不禁讓我想起了李家同教授2009年3月7日的一篇文《啊!小四考這個?可憐可憐孩子吧》,李教授感嘆: …這份給小學四年級學生的考題,令我傻眼,我一題也不會做。 …我最後求教於兩位大學的中文系教授,他們也不會,而且他們都說這是修辭學的範圍,小孩子怎麼可以學這種玩意兒? …小四的孩子如何能懂「映襯」。「映襯」絕對是一個抽象的觀念,文學修養好的人也許可以意會。 …我小時候不管這些,只學了一些成語和典故。雖然不懂「映襯」,至少會看書,也會寫還算通順的文章。 …不會這些修辭學,有沒有關係?對我而言,顯然是沒有關係,因為我看得懂文章,也能寫文章。 …我們大家每天都會讀文章,有那一位是因為知道每一句話的修辭格以後才瞭解文章的意義的?又有那一位在寫某一句話的時候,知道這個句子屬於那個修辭格的。 坦白說,我自己看了也很感慨! 回想自己的學習之路,「修辭」一直不是記憶中很深刻的一塊,在過關斬將的大大小小考試中,幾乎是不曾出現過的身影,至於當年的小四,修辭也不知在哪?可是自己在閱讀與寫作方面也差強人意,何以現在的考試,非考修辭不可? 我個人認為可以教修辭,但不能考修辭;學生應該要懂得修辭,因為對於提升閱讀與寫作的能力是有幫助的;然而,修辭考題全部答對的學生,事實上未必在閱讀與寫作的表現就很傑出。 由於現在的教學內容與方向,無不是跟著考試走;因此,自己在學校出週考或段考試題時,也會因應學測或指考的題型出題,然而在「引出一段文學作品,剜去若干字眼,請考生根據上下文意,考慮四個選項用字的適切性,並斟酌其鍊字遣詞的精到優美」的考題,卻是頗為困擾。大考中心的正式考題,是經過許多教授「千辛萬苦」「千錘百鍊」熬出來的題目,自有其嚴謹性,絕非一般坊間參考書思慮不縝密的題目或自己「剜去」的題目所能比擬。 學修辭,是要學生能懂得並欣賞朱自清的文或徐志摩的詩;考修辭,卻不能讓學生寫出像朱自清的文或徐志摩的詩。只要一天無法跳脫「考試領導教學」的模式,原本只是語文能力提升的好助手,恐怕會一直淪為各種考試的幫兇。指考國文考修辭之意義究竟何在?頗值得大家深思! . .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