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01 00:00:42瀏覽3919|回應23|推薦123 | |
近來最熱門的話題就是《艋舺》這部電影了,上映近一個月,票房直逼2.5億台幣,這股氣勢真是銳不可當。 究竟「艋舺」是什麼意思呢?「艋舺」,又稱「文甲」,平埔族凱達格蘭語「Moungar / Mankah」,今名萬華。當時台灣原住民平埔族則多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農、獵產品等物與漢人交易;平埔族人稱「獨木舟」為「Moungar / Mankah」,所以附近漢人以閩南語譯音,稱此地為「艋舺」(Monga,Bangka)。 談到《艋舺》,很自然地會讓人聯想到《海角七號》,因為這兩部電影都讓國人對國片再度燃起了希望。 《海角七號》的情感主線有兩條,但是我個人認為「小人物實現夢想的成功歷程」被那「六十年後七封寄不出情書的再次出現」所掩埋,也就是《海角七號》中愛情的主線擄獲了人心,再加上那七封情書動人的音樂-1945串起了整部片子,譜出一段感人的淒美愛情故事,讓人久久不能忘懷。只是當我們再懷想《海角七號》時,情感可能仍沉醉在愛情的酒甕裡。 《艋舺》的內容,雖然主線是黑幫的故事,其實還有青春的記事、時代的記憶、對夢想的追求以及友誼、省籍、校園暴力、家庭教育等值得思索的主題,相較於《海角七號》,我認為內容比較多元。此外,《艋舺》並不是以音樂來打動人心,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內容圍繞著「黑道」、「義氣」、「友情」三者之間的關係發展出的一種畸形的「英雄主義」。 當許多影評一面倒地將讚賞加諸在《艋舺》身上時,我反而從另一個比較嚴肅的觀點來探討。電影裡出現許多不雅的話,但請先看以下幾句所謂的「經典台詞」: ◎從現在開始,他的事就是我的事,他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 ◎意義是3小?我只知道義氣。 ◎今天你要是不弄死他們,有一天你就會被他們弄死! ◎因為五根手指合起來,才能成為一個拳頭! ◎我跟我的兄弟們都認為踏入黑道,以暴制暴,才是王道,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如果要用兩個字貫串《艋舺》這部電影的內容,我不認為是「黑道」,勉強說是「義氣」吧!但有多少人瞭解什麼是「義氣」?「義氣」其實是彰顯道義的氣概;至於「江湖義氣」,則是指江湖中的道義正氣。因此,真正的「義氣」是要建立在「道義」之上的。讓我們再次看看這些在《艋舺》中展現「義氣」的台詞,一種屬於義憤填膺、拔刀相助、是非不分、兩肋插刀的「暴虎憑河」式非理性的言語與行徑,這是義氣嗎?如果不是,那就是屬於黑道的語言和行為。這些台詞絕對強化了電影中「黑道」的氛圍,然而,當群眾走出電影之外,滿腦子卻也充斥著這些台詞,特別是群眾之中有大部分是青少年學子,這個影響絕對是非同小可! 還記得過去也曾經流行過一些廣告文句,同樣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印象最深刻者莫如「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於是無所不為、任意妄為,因為「只要我喜歡」;後來有人索性改為「只要可以,有什麼不喜歡」,才扭轉了一些社會的病態現象。 我一直認為藝術或文學,應該要有前瞻性,也就是要擔負起後續的社會教育的責任,應該引領或導正社會的良善風氣,而不是造成一種不健康的流行,現在看看《艋舺》台詞的發酵作用,不得不令人擔心。 除此,《艋舺》中還有不少血腥、鬥毆的場景,主角更是滿身刺青、滿口的粗話,也都會間接影響著觀眾的言行。據豆導(鈕承澤)說:「電影的主題意識是告訴觀眾『不可以混』。」( 講到《海角七號》,我們馬上會想到「情書」與「1945」動人的音樂,甚或阿嘉瀟灑地摔碎吉他,但所要傳達的主題,似乎已被淹沒了;同樣的,當我們日後再懷想起這部高票房的電影《艋舺》時,不知腦海出現的會是什麼?是阮經天與趙又廷兩大帥哥的身影?還是「龍山寺」的香火鼎盛?我想會是那幾句「經典台詞」吧! 我 我 ◎延伸閱讀:海角七號的魅力 我
音樂純為配合圖文欣賞,若有侵權,請即告知,隨即卸下。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