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閱讀文學小說,初初體會一點點人云所謂「讀書的樂趣」,是從閱讀林語堂先生所寫的《京華煙雲》開始很喜歡語堂先生「讀書並非為了作學問或鑽研什麼大道理,而是為了生活樂趣」的觀點他說讀書的目的是為了「面目可愛」和「語言有味」而已我覺得除了這兩個特質之外,另一個中國人向來缺乏的就是「幽默」尤其目前拜政治、媒體之賜台灣現在氾濫的只有無理性、章法的悲情口水、淚水資源之豐沛,足可供應全世界苦旱地區的用水言語間充斥的都是句句穿心的利刃與刻薄不知道什麼時候百姓的生活與媒體教化,可以不用這麼沉重與粗鄙。故居的餐廳牆上掛著語堂先生手書的「有不為齋」四字「有不為」者,正代表了先生不隨流俗的處世哲學意思是世上有些事是他所不屑做的古來至今多少知識份子,為求仕途、官運可以在真理面前,睜著眼睛對著自己的良心說瞎話,甚至引經據典讓人覺得聖賢聖言,寫的不過是一些不合時宜、人性的冬烘浪言只是專供想要「一舉成名天下知」之流,一個方便快捷的道路罷了由此可見學識淵博、經輪滿腹實在是比不上「面目可愛」和「語言有味」來的實際有效益難怪古來帝王都要坑殺知識份子我也覺得一個國家讀書人多了,不見得有益人心,反而增加更多社會動亂與道德扭曲。語堂先生推崇莊子、陶淵明,喜愛袁中郎、蘇東坡原因無他,祇因他們灑脫、淡泊、快樂、閒適或許這個原因讓他在《京華煙雲》的筆下創造出一個歷經巔沛時代、流離人生,最後卻選擇豁達雲遊四海的父親而他是我全書當中最喜愛的一個腳色。語堂先生說:「我認為曲腿蜷臥在床上是人生最大樂事之一…在這種姿勢下,任何詩人都能寫出不朽的佳作,任何科學家都會有劃時代的發明」看來即使是大文學家對於賴床這件事,也與我這市井小民有著相同的鍾愛或許可以減輕一些浪費時間、扼殺生命的罪惡感。哲人日已遠作為一個習慣以思想掌控為主的政治體國,中國人實際需要的只是應聲蟲與馬屁、狗腿現今這樣的教育體制與媒體環境,不知還能否為未來孕育出足可崇敬、孺慕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