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RSS Feed Link 部落格聯播

文章數:55
凡常杯中清淡味
創作散文 2011/11/08 21:09:38

因為師父們喝茶,所以自己漸漸的也就跟著喝上了
好像從來就跟茶很有緣
小時候看父親喝茶(由於那個時代的物資節据,米、麵還得靠配給,不過我倒是沒見過那種中美合作,淨重2.5KG那樣的麵粉袋汗衫就是了)能有個茶葉可泡,就不作興(也不能)那麼多的「繁文縟節」了。那時候的待客奉茶,就是大玻璃杯一只,灑上茶葉,滾燙的熱水往杯裡一灌,蓋上玻璃蓋,讓茶葉自己在杯子裡闊散、開展。不過浸泡過久的茶葉,會分泌茶鹼,也就是單寧酸,如果腸胃比較纖弱的人,自然就得儘量避免。後來才知道把自己喝了會胃痛的大罪怪給茶葉,著實是委屈了它和陸羽等老祖先們,不過有些茶對我而言,還是有著儘量避免的禁忌

茶,對中國子民的生活乃至文化所產生的影響,自不待言,大至國家戰略如:諸葛亮南征孟獲,途經西雙版納,士兵們不服水土,個個患了眼疾,全靠有明目之功的茶樹奏凱而還,而有了農曆七月十六的茶祖會;小至夫婦閨趣如: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協助丈夫編撰的《金石錄》一書,當中就記錄了他們倆人如何「以茶助學」的快樂時光。
但是其中有一項我覺得很有趣(也很平權)的禮俗是,舊時期的貴州地區,待嫁女兒如果不滿意父母的媒妁之命,可以偷偷用紙包一包茶葉,找個適當的時機,神不知鬼不覺的將茶包放至夫家後,迅速離去,稱為「退茶」,意味著退訂親禮、退婚的意思。但是一定得「神不知鬼不覺」,否則若被男方即時發現,那可是可以立即殺豬擺宴,逼妳成婚的。不過「退茶」成功的姑娘,還是可以得到大家的認可(真好,原來舊時代就已經容許新娘落跑的),只是免不了的得受父母打罵擺樣作勢一番(總是要給人留面子),然後正式去男方家辦理退婚手續,才能算數。

茶,不僅與王宮、市井息息相關,它其實與佛教有很深因緣,從最早的神農氏開始,相傳他有一個異於常人的身體,他的五臟六腑透明如琉璃,能夠清楚觀察吃進肚子裡各種不同藥材與食物的反應,而使得他能夠在中百草毒之際,發現茶的的解毒功效,造福往後無數廣大眾生,只是這斷魂草(又說為滾山珠)實在毒性太烈,一代醫王從此命喪身亡,百姓為了紀念這位大醫王,稱他為「藥王菩薩」,供奉於「藥王祠」或「藥王廟」。
註1:藥王(大醫王)一詞出於佛典,例舉 《華嚴行願品疏抄卷六》「如來正覺,無上藥王,能作一切,饒益眾生」
註2:藥師琉璃光如來Bhaisajyaguru,手持藥缽,醫治一切眾生病源、根本無明痼疾, 因此被稱為大醫王佛或醫王善道。
雖然這只是神話傳說,但是佛教談修行,無非是為了解脫煩惱、究竟涅槃,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需要究極的智慧。而這智慧該如何產生呢?靠的是定心 (靜/淨),心定了,才有能力思考生死、苦樂的問題,因此禪定是智慧生起的必要條件。而茶,正好可以對治長時間禪坐引起的昏沉,因此茶歷古以來能受到僧人們的青睞。

據說禪宗初祖達磨,在松山少林寺面壁禪修的時候,有一回因為疲勞過度,眼皮睜不開,就惱怒的割下眼皮扔在地上,不料在眼皮丟棄之處,竟然長出一顆茶樹,後來達磨的弟子在坐禪疲累時,就取這棵樹的葉子製作飲料,藉以提神醒腦。雖然這又是一個傳說,但也說明了茶與僧侶的生活修行關係,的確是非常密切
僧人好茶除提神外,也以茶飲為長壽之方。《唐書》記載:「大中時,東都進一僧,年百三十歲。宣宗問:服何藥?對曰:少也賤,素不知藥,唯嗜茶。」
不僅僧人以茶修行養身,道家更認為茶,「久食能助羽化」,視茶為成仙的妙藥
儒家則是以茶待客、以茶祭天的思想,做為倫理綱常
關於佛門的茶制,一般的佛教叢林裡,除了設有「大寮」、「飯頭」等執事,專事負責大眾吃食外,另設有「茶頭」負責燒水煮茶;施茶僧專責以茶接待檀那(信徒)、遊人;「茶堂」平日供寺僧禪坐論道,辯說佛理,但需要時也招待賓客;設在西北角的「茶鼓」,是為了召集僧眾飲茶而用;還有每年中秋或春節時,住持和尚會請全寺的僧眾「普茶」,以喝茶的方式,慰勞大眾作務的辛苦,以及抒發各自修行的心得,相互砥礪。
另一位深受佛教影響,最後寫出《茶經》並被尊為「茶聖」的陸羽,據《天門縣志·陸羽傳》中記載:他自小被遺棄後被竟陵龍蓋寺住持智積和尚撫養,並且跟著智積學習煮茶技術,雖然他後來沒有出家,但卻和另一位茶僧(詩/禪僧)皎然成了忘年莫逆,這為皎然是最早提倡茶道的人,因此關於茶道,皎然不但給予陸羽啟發,還對日後《茶經》寫作的經費與環境提出全力的協助。陸羽雖未出家,但茶經一書的寫成,主要還是得利於長期的佛門經歷,(因此這專業的工具書裡還收錄了與茶有關的因果故事)而這本世界第一部的茶學專著,說它是中國僧人種茶、飲茶生活經驗的總結,應不為過。
只是當時於留學大唐的日本僧人,除了帶回禪學知識之外,也將這禪茶的思想和方式拷貝了一份帶回日本,不僅創立了抹(煎)茶道,更影響到諸多相關的藝術。由於沒有重視這本屬於中國文化內涵的原創,現在來看,我們拱手讓人的似乎不只是茶道而已。
但是,以佛教而言,茶道與茶藝是不同的,同樣的「色香味觸」,茶藝屬文明(或者文化)領域,重視的是物質(茶具的精劣)、粗細(茶葉的等級)和繁文縟節(懶人我的個人偏見),而茶道則講求精神領域,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如趙州禪師的「喫茶去」意思是要我們不離開生活,而在生活裡悟道。
生活只會顯現各種不同的境遇,唯有智慧才能替我們決定其中的意義,也就是大慧禪師所說的:「飢來吃飯困來眠」, 不論這一杯生命之液是苦是甜,都要能以一顆不離正念、清淨(單純)覺醒的心來看淡千般計較,才能心無罣礙,遠離恐怖顛倒塵垢的領會茶禪一味的真正法樂
然而這說時似悟,對久於貪嗔愚痴瀑流中翻滾,阿賴耶識根深垢重的我來說,要想片葉不沾身的雲去月現,怕是要如走蜀道的登天難,那就少一點妄語言說,奉上一杯歡喜無求,享受一口單純的甘醇吧

很喜歡這只揚州帶回的紫砂壺,方中帶圓的質樸造型,很符合我努力學習的任事風格

古人喝茶除論道之外,少不了吟詩操琴一番,我怕這悠遠哀絕的〈廣陵散〉對雜鬧喧囂的現代人來說(我是說我啦),怕不要三秒鐘就馬上進入睡眠三昧中,就找個大家都喜歡的吧,希望你神清氣爽、雜草不生



最新創作
凡常杯中清淡味
2011/11/08 21:09:38 |瀏覽 247 回應 0 推薦 1 引用 0
黃玫瑰的祝福
2011/11/08 20:48:42 |瀏覽 172 回應 0 推薦 1 引用 0
路過莫內花園
2011/11/07 21:12:38 |瀏覽 213 回應 0 推薦 1 引用 0
耶誕狂歡音樂會
2011/11/07 21:02:18 |瀏覽 188 回應 0 推薦 1 引用 0
秋天
2011/11/07 20:47:12 |瀏覽 228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