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兒童催眠
2018/08/28 10:27:13瀏覽1185|回應0|推薦9

她留言說:「Morning Sunny,我有些關於催眠問題想問,你能夠催眠小孩子嗎?效果如何?你如何知道?」


我這麼回答她:

首先要聲明的是,我知道我無法幫助每一個人。

我在教授催眠時是這麼教學生的:被催眠者一定要能聽得懂催眠師的語言,智商在70以上。其實,只要用肢體語言也可以催眠一個人,很多人的經驗顯示智商越高者越容易被催眠。

以下是我十幾年來經驗的一部分,我見過最快的改變是一位亞斯伯格症的八歲孩子,一次催眠後就把生氣就撞牆壁症狀改變。
還有一個也是亞斯伯格症的十歲孩子,堅持只吃白色食物、上課不坐下來一定站著上課的行為,經由催眠一次就改善。
還有一位是咬指甲的個案是在兩年後才改變。
有個一年級尿床的孩子在四年後才整個改變,這個也跟他的生理基本有關。
有個喜歡批評同學、在學校受大家排擠、也令老師頭痛的孩子,她的許多負面行為也在催眠之後加上換了一個環境獲得快速的改變,現在在學校不僅成績好,人際關係也很好,變得很有自信。
還有一個小男孩一年級,從小幾乎每天夜裡都做惡夢,但是對自己的哭鬧和拳打腳踢在醒過來後都不記得,幾次催眠後就停止了。
有個七歲很聰明的孩子,突然變得個性暴躁、沒有耐心、夜裡尿床、以前從未發現現在卻被學校認定有閱讀障礙來見我幾次,我發現這一些行為都是在他母親開始創業之後產生的,這就有跡可循。我不但催眠孩子也催眠他的母親。這就是我解決問題的方法。
賽斯說過的疾病都會有一種沾黏性,疾病的出現是為了回到健康,所以,如果一個人尚未完成他這個「健康」的目的,其疾病就不會消失。
我曾經分享一個催眠幫助一位咬指甲的妹妹,成功的原因的並非是「催眠她停止咬牙」這個動作,而是,找出「她為何需要咬牙」的背後的目的,她為何需要透過這個行為來完成什麼「目的」?例如,最常見的消除緊張、沒有自信心、或者其他什麼的。所以,只要解決其背後那些需要,咬指甲的行為就不被需要,所以會消失。但是,如果沒有完成這個背後的「需要」的話就阻止她繼續咬指甲的話,我所見過的個案是,他移轉行為變成尿床或者胃疼。那麼就是治標不治本了。
我可以把所有十多年來的個案寫成一本厚厚的書了。

《2018年台灣及中國地區催眠諮商行程》

歡迎預約。
連絡方法:
E-mail: sunny@sagehypno.com
LINE:sunnywenyutsai
Tel: 1-(905)910-9859 (加拿大)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nnypai&aid=11456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