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2/21 10:23:18瀏覽4364|回應5|推薦49 | |
去年,政府通過未來中央政府三級機關首長未必由文官出任,這是一項茲事體大的決定,看似政府在廣開進用人才大門,其實是大開黑官黑兵大門,不僅破壞公務員的文官體系,而且也會嚴重打擊中、低階層公務員的士氣,然而,對一般人而言是無感的。 早年的政務官指的是中央地方首長(總統及省長縣市長)、院長、部長、政務次長,這些人都不必有公務員任用資格,除了一小部份人由黨職轉公職外,大部份的政務官是從事務官一步步升上來,例如王建煊;還有一部份是從公營事業基層慢慢爬升,例如孫運璿、趙耀東、李達海;他們都有很好的行政經驗及紥實的基層歷練,擔任政務官後也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 自從地方、中央政黨輪替開始,為了政治分贜(美其名是要執行政黨政策),擴大了政務官及特任官的範圍,將地方一級的局處長也改為政務官,更得寸進尺地將公營事業及公股控制的民營企業董事長列為特任官(可以任意更換)。但問題來了: 一、政務官是要執行首長、政黨政策,所以隨著政黨的輪替,政府的政策跟著改變,因此現任的民選首長可以任意地否決前朝的政策,造成:(一)前朝的政策難以延續;(二)前朝政策執行中的政策因而中止而浪廢公帑。結果會是惡性循環:後朝否定前朝的政策不斷上演。後朝接掌政權後應概括承受的原則成為空談! 二、因選舉而來的政務官,泰半是空降的,形成外行領導內行,再加上強勢的政治運作,往往會有錯誤的決策;另外,因為是政治上的運作,往往又為身經百戰經驗的事務(文)官難以接受,有的會為了升遷而迎合,有的會為了公平正義良心而以各種方式抵制或轉換跑道或消極的不作為。而此時政客又說話了,不配合的人可以下台----有任期期限外行的政務官趕走未犯錯無任期期限有專業的事務官,這不就是劣幣驅逐良幣嗎?! 三、最可怕的是前面所提的公營事業及公股控制的民營企業(公營事業民營化的)董事長,這些人除了同樣有前面外行領導內行的情形外,在民營企業的董事長可以年薪千萬,而成為政黨選舉時的金主;在公營事業的董事長則假借董事長機要、秘書名義,帶來相當人數的黑官黑卒進入企業,不僅是開了考試進用的後門,而且可以任意設定職等、升遷,嚴重打擊從正常管道進用工作同仁的士氣。更過分的是:董事長因政黨輪替而離職後,當初帶來的黑官黑卒已升至高等卻賴著不走,真是荒唐到了極點!其實公民營事業單位非行政機關,不該執行政黨政策,所以將這些董事長列入特任官,根本是不倫不類的荒唐!講白一點根本是刧取公共資源成就政黨之私而已! 台灣,就在這種政務官制度、不公不義的行為下沈淪,同時高喊轉型正義欺騙善良人民。誰又能佑台灣呢?唉!連孤臣都無力可回天了,何況我們一般的平頭百姓啊! ----------------------------------------------------------------------- 三級機關首長未必由文官出任 遭批打擊士氣2016-10-12 14:37聯合晚報 記者許依晨/台北報導 總統府「執政決策協調會議」昨日通過行政院的提議,未來中央政府的三級機關首長未必由文官出任,消息一出,引發三級機關官員反彈,某署高層直言「打擊公務員士氣」,前考試院高層表示三級機關是「執行機關」,執行機關須有實際行政經驗,這個決策非常不妥。 不少三級機關官員跳腳,某署高層表示,大家更擔心的是,「如果來一個像柯P一樣的長官怎麼辦?」行政院應該思考要如何把事務官培養成有宏觀視野、跨域整合協調的能力,捐棄本位主義的官僚作風,才是根本解決辦法。 考試院前高層官員說,像是警政署、調查局或智慧財產局等,這些單位本來就不是做決策的機關,必須聽命執行上層的指示,何況執行機關中有許多看不見的專業,這都是累積而來的經驗,政府要尊重專業,不宜把執行機關首長的角色政治化。 ----------------------------------------------------------------------- 三級機關首長任用制度挨批 施能傑3項說明2016-10-13 14:01聯合報 記者李順德╱即時報導 針對外界批評三級機關首長將增加政務人員,可能衝擊文官體制,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施能傑中午打破沈默,提出3項說明,強調未來3級機關首長,只有部分比例改列政務常務雙軌,多數三級機關仍將以常務任用。他接受記者訪問表示,「比例不會太大」,三級機關的署或局,都有規劃部分首長改列政務,未來也可以多元方式,延聘民間適當人才擔任機關首長,活化人才進用管道。 行政院將透過修法,來達成三級機關首長進用政務人員的途徑。行政院提出「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修正案,完備原三級機關首長任用的規定;至於得採政務、常務雙軌任用的機關,以及其政務人員人數上限等議題,行政院人事總處仍在商討中,未來會詳加規劃。 什麼樣的三級機關才會採政務、常務雙軌任用制度?人事總處表示,未來並不會讓所有三級機關首長都改為政務職務,而是負責政策擬議或預算規模高,影響部會重大施政的機關才採政務或常務雙軌任用制度。因此,即使是雙軌制下,政務任用只是選項之一,還是要依業務需要決定,且即便原為政務任用,也可再動態調整為常務任用。 人事總處上午針對外界疑慮,作了3項說明,第一、依現行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第18條規定,三級機關首長目前即可衡酌業務性質而任用政務人員,如現行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考量其預算規模大,且涉及健保政策擬定,對民眾生活影響甚鉅,即於其組織法明定首長得以政務任用,這次修正,也只是讓這個規定在適用上更完備周延,並且也會訂定這類政務人員的上限。 人事行政總處也說,長久以來,中央政府許多三級機關首長負擔重要職責,負責政策擬議和執行龐大預算,是落實總統、院長和部長施政理念的重要組織,同時也被要求直接面對立法院的預算審查及質詢等監督,為免其專業,因面對政治干擾而受影響,部分三級機關以政務人員的任用是有其必要性。 針對外界質疑三級機關首長部分非由文官出任,會衝擊文官升遷及打擊公務員士氣,人事總處說,規劃中的方案,只有部分比例改列雙軌,多數三級機關仍將以常務任用,現行文官如有職務專業及意願,也可轉任政務,也有得至其他機關或機構陞任等管道,因此這項修法影響程度有限。 為增加三級機關首長政務人力運用之彈性,使負責政務擬定及推動的重要署、局,除文官外,也可多元方式延聘民間適當人才擔任機關首長,活化人才進用管道。 ----------------------------------------------------------------------- 聯合/完全執政,完全分贓,完全搶權2016-10-18 01:01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政府「執政決策協調會議」開了兩次,都引發重大爭議。第一次,讓《勞基法》修正草案在完全未經討論下,即草草送出委員會。第二次,則做出補提名監委,及未來中央的三級機關首長「一定比例可採政務任用」的結論。論對國家長遠的影響,未來三級機關首長任用方式的改變恐將重創文官體系,遺患至為深鉅。 依《中央行政組織基準法》,三級機關首長除性質特殊且法律有規定得列政務職務外,其餘應為「常務」職位。換句話說,三級機關首長任用文官是常態,除非極特別的情況,才得以政務任用。目前行政院約七十個三級機關,授權可以政務任用的,也只有衛福部中央健保署而已。 原來的法律設計,原因顯而易見。首先,中央三級機關多屬政策執行單位,政策制訂權力則在部會首長手上;其次,由文官擔任三級機關首長,可確保一定程度的行政中立;第三,若干三級機關性質,如法務部調查局,兼具敏感性和專業性,尤須避免被政治掌控。第四,可健全文官升遷管道,讓文官得以由下而上循序擢升,可長可久。 新政府以「活化人才進用管道」為由,要將一定比例的三級機關首長改為政務、常務雙軌制,理由十分牽強。目前一級機關、二級機關已是政務任用,三級機關作為院、部會之下屬,豈敢不服指揮?更何況,即便只是常務任用,三級機關首長的去留,仍可由部會首長決定,只是須從文官體系裡找人替換罷了。 「人事總處」說明的另一個理由,就更加荒謬:「為免其專業因面對政治干擾而受影響」。蔡政府要增加政務任命,就是為了方便中央把手伸得更長更深,目的如此明顯,竟然還敢說是為減少政治干擾。這種理由,除了新政府上下,恐怕沒有人會相信。 截至目前為止,人事總處仍未提出相關法案的修改細節,只說要限制「一定比例」,然後「政務常務雙軌」。這是先射箭再畫靶、先定目標再找理由,政治脈絡再清晰不過。簡言之,新政府之所以要增加三級機關首長的政務任用,不是文官體系中找不到人才,而是新政府「不信任文官體系」。因為不信任,所以必須引進更多「自己人」到政府體系。 民進黨「完全執政」後,內閣若干政務官仍任用藍營色彩人馬,綠營對此頗多不滿。事實上,這一方面是蔡英文的政治平衡策略,另一方面也是民進黨在中央及地方皆執政,各方面人才供應不繼之故。且看,連許多綠營公職的「機要」人員都已上陣進入部會任職,甚至連國營事業都不放過;現在,蔡政府還要把手伸到三級機關,只能說欲壑難填,漫無止境。 這種「分位子、搶權力」的邏輯,同樣體現在這次協調會議的另兩項結論──「補提名監委」和「放寬外交駐外領事人員資格限制」上。多提十幾席監委,就是多了十幾個位子可供分派,並藉此遂行民進黨所謂的「轉型正義」,追殺馬政府。至於放寬外交人員資格,則方便總統讓一群親綠人士可以不需外交專業即能搶到駐外肥缺。總結這次協調會議結論,就是「國家名器大放送」。 最諷刺的是,無論補提監委,或放寬三級機關首長政務任用,都是過去民進黨大力反對的政策。其中,「廢監察院」是民進黨一貫主張,如今補提監委,卻成了「保障人權」。交通部前部長葉匡時曾想要把將成立的「觀光署」改為政務任用,卻遭民進黨反對,理由就是「破壞文官體制」。如今不惜自我打臉,又一個令人驚嘆的髮夾彎。 無論是「中央行政組織基準法」或各中央機關的組織法,在多數暴力下,恐怕沒什麼擋得住已經完全執政的蔡政府。但當完全執政變成了完全分贓、完全搶權、完全卡位,這種執政者又把人民的福祉放在哪裡?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