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8/28 22:48:30瀏覽755|回應4|推薦20 | |
再談教改(八):如何強化國人的德育 我在拙文「再談人口(教育)政策」中提到:人口政策要強調的應是五育中的德育、體育!強化體育部分,我已在拙文「再談教改(七)」中發表淺見了。那麼我們要如何強化國人的德育呢? 這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其實我不敢談這個主題,但又不得不談,因為德育是非常重要的-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中的「本」是指孝弟,在這裡我把「本」擴大為「德育」)。然而德育是不易得到重視,主要原因應該是「德育」沒有(有形的)「價值」,不能作為謀生的工具,這也是笑貧不笑娼(盜、貪腐)的社會產生的原因。 那麼德育要如何強化?其實也不難,就是要形成「風氣」,形成一骨「社會文化」。那麼由誰來做才能形成風氣?答案己經呼之欲出了,就是高層的人,層次愈高形成的文化範圍就愈大!就是儒家的思想-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老子也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都是要求上位者能以身作則。民國23年國民政府曾推動「新生活運動」,以「禮義廉恥」為重要思想,應該就是要強化德育。早年國民黨主政時期也喊過要「復興中華文化」運動,如今的暴力貪腐政府一心一意要「去中」,難怪會使台灣成為一個「無恥」之國。 面對眼前台灣的社會文化,真令人憂心忡忡-孤臣無力可回天,我們還能對政府期待什麼?我只能告訴自己「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堅守正道,「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也許不能影響社會文化,但或許能形成小眾文化,影響周遭的親友。但願散居在台灣各個角落的護道人士、有良知的人,就由我們自己做起吧,形成無數的小文化集團,以抵擋「無恥」的大文化,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