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歐雲英與客家戲的聯想
2006/09/09 15:34:41瀏覽877|回應2|推薦5

她,是戲界名伶歐雲英,常演四平戲。
四平戲是屬於「北管音樂系統」的主要劇種之一,
以「四平腔」而得名,常有「四棚」、「肆評」、
「四蓬」、「四評」、「 四坪 」等不同的寫法
(邱坤良, 1992 : 169 )。

今年客家文化節的客家大戲,留下了歐雲英的身影。
先是遠距離悄悄的拍照,希望抓住那份自然。
後來,歐小姐看見了鏡頭,
很大方的擺了英勇的姿勢,
當天的戲碼是「小梁王--岳飛搶桃」,
歐雲英是景勝歌劇團重要的演員的,
她飾演岳飛,容光煥發的模樣讓人感覺到她的英姿。
歐雲英很興奮的告訴我,她在客家電視台有擔綱演出。

很遺憾,我平常少看電視,並不知道歐雲英的背景。
她很熱心的給我桃園縣中壢市的地址,
希望我寄照片給她。本來想說用電子郵件寄去,
但總是沖洗出來比較妥當與禮貌。
這件事,就一直記掛在心上一個半月,
寫著地址的紙條一直在我背包內,
雖然照相館不遠,總是還沒有空抽出時間給她寄去。


這也是我經常面對被攝影者要求寄送照片時的為難,
答應的事情我總是儘可能做到,但有時候,事與願違,
就像是七、八年前,與一個國內的醫療團體上山義診,
在南投紅香部落一位住戶給我拍長長的獵槍,
要我回到平地後寄去照片給他,
當時還沒有數位相機,照片至今一直在抽屜裡。
我還記掛到現在,但地址似乎已經忘記。

回頭說說歐雲英,上網找了一下相關資料,
台北市政府客家委員會的「客家戲劇音樂數位化資料庫」提到
-------------------------------------------
「松興戲劇團」就演藝水準來看,「松興」打下的戲路,
觀眾比較愛看的是「胡撇仔」,這些戲碼多半還是歐雲英
等教授,少數則自歌仔戲班學來。

民國九十三年八月平鎮國中成立客家戲曲社,經由彭盛星校長
極力地牽線,再加上景勝戲劇團的指導,於是桃園縣第一個客
家戲曲社誕生了,團長林保木是平鎮國中校友,目前劇團有個
班底包含了以前客家戲曲界出名的演員,如歐雲英、 徐夏妹
女士,她們非常有心把客家戲曲傳承下去。

 

依據公視新聞網客家新聞雜誌報導指出,
客家人有了自己的大戲之後,很多客家籍演員紛紛轉換舞台。
因此演起客家大戲身段特別美。歐雲英回想幼年學戲的歷程,
直說苦不堪言,「早上起床先不能吃飯就要練功,
兩隻手貼著地板腳朝上,這叫「擋壁」,還有腰要放下倒翻過去,
這叫「下腰」,又還要劈腿,全都要練。」

由於客家電視台的這一齣「客家大戲系列報導 榮獲第一屆客家新聞獎肯定」
我終於瞭解歐雲英所謂的在客家電視有演出,指的是什麼。

下面這一張則是2005年客家節在板橋的客家戲

在都會區舉辦義民節活動,實際上,上演客家大戲時,
在自己的族群中欣賞客家大戲的都寥寥無幾。
---------------------------------------------


下面這段短文,是我在某網站回應一篇有關「客家大戲演出觀眾寥寥無幾」的回應。
當時是行政院客委會在南投舉辦桐花祭,天下雜誌資深撰述「刁曼蓬」,在
「財政赤字堆起的民主巨塔 」一文中(作者:刁曼蓬 2006.05.10/ 第346期 )
抨擊客委會,(詳見:文章來源:
Http://www.cw.com.tw/article/relative/relative_article.jsp?AID=2055
)結果引起客家人士回擊指出如下:
---------------------------------------------------
一年辦一次桐花祭,有何不可
內  容:
客委會的預算已經很少了,全台人口中有百分之20的人口是客家人
(約450萬人),一年辦一次桐花祭,演出四場的費用「七、八十萬
元」,有什麼不可以,國防部對外省族群的眷改基金、原住民委員會
對原住民鄉鎮的投資,每年更超過50億, 一年辦一次桐花祭「七、
八十萬元」有何不可。

----------------------------------------------------
我的看法是:
「民主不能只追求形式,更重要的為實質。不論政府大小,效能是最重要。」

引用刁文內的一句話,這是閱讀刁文之後,我認為該文要表達的重點。
此無關是否抨擊行政院客委會抨擊,似乎不宜以文章的引言與開場序文
的對象,模糊了刁文文章最主要表達的重心。

且照顧弱勢族群不必然可以沒有效能,用四場八十萬的客家大戲提供官
員與媒體三十人欣賞(不知道其他三場的參觀人數?),若以效能角度
觀察,似乎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不是,錢不能花,而應該花在刀口上,似乎也不宜以「一年只辦一次桐
花節 有何不可?」為理由。
許多公家部門的活動就是經常如此,客家鄉親在閱讀刁文之後,也不必
有遭打壓的悲劇情懷,在財政拮据的情形下,如何將錢花在刀口,做最
有效的運用,才是為政者更應思考的問題。也是媒體關注的焦點。

我要表達的是,
「不是該不該辦桐花節活動,而是要怎樣辦有效能的桐花節活動?」
客家大戲在並非客家縣分的南投演出,如果更用心宣傳與設計,可以促
成當地許多人參加欣賞,加上旁白解說提供更多非客家人瞭解客家文化
的機會,也讓客家人懷舊與保存自己族群文化,不也是美事一樁?
而非因為語言的阻隔,讓台上的表演者面對數十人表演,不也淒涼?

其實,這樣的情形有點像在都會區舉辦義民節活動,實際上,
上演客家大戲時,在自己的族群中欣賞客家大戲的都寥寥無幾。

就像是我曾經發現,在原住民電視台,有時節目播放的內容竟然是日本
的摔角,我不瞭解當時節目企畫的想法,還是摔角節目已經發展到原住
民朋友關心的公共議題?還是已經為生活重心的一部份?否則,不曉得
同此情形,若客家電視台以日本摔角節目作為帶狀節目內容,不知客家
鄉親又有何感想?

對於同為弱勢的客家、原住民、新住民、榮民等 大家相濡以沫的類比,
也以各自預算的多寡發出內心的不平之鳴,雨露均霑心理可以理解,
但絕對不是「別人可以這樣花預算,為何我不能?」
原住民委員會如果一樣這樣花預算,同樣要被檢視。
如果將桐花節這八十萬花得有意義有效能,相信會獲得更多喝采!
若只是流水帳演戲應景,又無法獲得共鳴
八十萬提供給「客家子弟無法付出營養午餐費的同學」如何?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nhuang&aid=439964

 回應文章

依亭
2019/03/17 14:39
版主你好,我是中央大學的研究生,最近在寫跟景勝劇目相關的碩士論文,其中部分與歐雲英女士有關,無意間看到您的照片,因為歐雲英女士近幾年已經越來越少演出了,你的照片實屬寶貴,不知是否可以使用您的照片放在我的論文當中,若有冒犯請見諒。(aaa25254@gmail.com)

夏放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記得
2006/09/22 00:52

我想收到照片的人一定會很開心的

請你下次有空千萬要記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