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1/26 06:59:47瀏覽567|回應0|推薦3 | |
【登山迷途後的333保命原則】 早上在鳳凰山休息站(官校後山),聽到一群山友因「阿嬤山區失蹤七天獲救事件」,在討論登山迷途後的處置,讓我有感而發,因為依據我受訓與獨走獨宿經驗卻是必須把握「333原則」。 所謂的「鬼打牆」其實是恍神了,老山友會說停下來上個小號再走就不會,其實是退回到迷路原點休息後,想清楚看清楚再走,往往只是一個小叉路或是小轉彎沒注意。 「333原則」就是決定於原地待救或山中昏暗前,立即停在路邊直接用樹支落葉紮營,避免自己失溫後面臨危機。因為人體失溫三個小時就有生命危險、三天沒水喝還可以撐過、三周沒食物吃也可以撐過。千萬不要因為恐懼黑暗亂走後,而口渴又慌亂地找尋水源後失溫與飢餓,更忌諱隨意下切高聳的溪流河谷或瀑布地形。 建議:隨身攜帶幾個最大號未開啟的垃圾袋備用,因為未開啟而壓的扁扁,可以放在後口袋或腰包中,緊急時就是輕量化的帳篷與睡袋。 照片中黃色的塑膠袋撕開(代替天幕帳),於睡前放下來成三角形單人帳。 沈政男在臉書指出,近一年來媒體報導了至少4起「阿嬤被魔神仔帶走」的新聞,這些阿嬤的共通點都是獨自一人出門,最後在山裡失蹤,過程中似乎可以看到或聽到什麼。他質疑魔神仔為何都有特定劇本,不抓阿公專抓阿嬤、出沒在陰暗角落,甚至還會講台語? 沈政男認為這些都是相當常見的失智老人走失事件。他指出台灣一年有超過3000位老人走失,8成以上都有失智問題,至於為何大多是阿嬤,這是因為女性壽命較長,失智比例較高;失智者迷路後由於精疲力盡,容易意識混亂、產生幻覺,所以會有看到或聽到不存在人事物的現象。 他表示一般住鄉下的老人家生活簡單規律,在熟悉的環境中並無大礙,因此輕度失智的症狀不容易被察覺。失智的程度可依照「定向感」來區分,輕度失智者對周遭住處的定向感還可維持,然而一旦到了陌生環境,就構成挑戰,進而迷失方向。 沈政男指出一般人到了陌生地方會提高警戒,努力記路,因此不會迷路(路痴不算,路痴頂多只能算繞遠路),但失智的老人記不起來,又過度自信,當要回頭時已經找不到方向。他提醒老人只要迷過一次路就要小心,及早就醫預防,才能杜絕意外,也能減少搜索工作的社會成本。 奇蹟存活失蹤7天 花壇山區找到失蹤黃姓阿嬤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