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29 07:34:52瀏覽121|回應0|推薦0 | |
道在屎溺 南太井蛙 年前回北京省親,在風景區男廁壁上見一告示﹕「請向前邁一小步走向文明。」初覺突兀,後才恍悟是溫馨勸請如廁者靠近便器排溺,以免尿液四濺弄污地面。一直覺得這則告示擬得甚好,而且印象中那間男廁也較其他同類地方更潔淨。 隱約記得嚴復《救亡決論》中似乎有這一段話﹕「以道眼觀一切物,物物平等,本無大小塹久貴賤善惡之殊。莊生知之,故曰,道在屎溺,每下愈況。」 道在屎溺,如廁也有文明。 毋怪二零零一年在新加坡曾經舉行全球首屆「世界廁所高峰會」,並成立了另一個「WTO」: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成為各國極為認真研究廁所對社會影響的一個交流平臺。更有甚者,二零一三年聯合國第六十七次大會上一百二十二個成員國,在新加坡推動下通過一項決議,訂定每年十一月十九日為「世界廁所日」(UN World Toilet Day)。 足見寫起屎溺文章來,非旦不臭,其中還有道有文明之馥郁芬芳呢。 最近香港旺角內地孩童一泡尿,攪起天下國人罵戰,洋人也來摻和。如果僅僅是隨街便溺,實乃小事一樁,人有三急,況孩童乎?路人覺得不雅,頂撞幾句也就罷了。但一泡尿後面的是港人陸客積年形成的爭議,是一國二制存廢的矛盾,是香港與內地政治、經濟與文化上的衝突。國人常講﹕「撒尿照照你啥樣」,旺角街頭這一泡尿,反照出來的不是歧視、不是野蠻、不是無禮,而是危機! 道在屎溺,箇中的「道」,除了港人待客之道,陸客為人之道,當然還有治港治國之道。 相罵倦了也夠了,就應該平心靜氣深省三思。 老蛙遍覽傳媒名嘴主筆以及坊間市民網友各種高論,惟發現大家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在旺角街頭小便的男童年僅兩歲,當是適齡須用尿片,所以父母也隨身備有尿片,事件回顧中又說其母當時是用尿片承接他的小便,為甚麼不乾脆把尿布讓孩子穿上呢? 給孩子用上尿片,讓他拉撒個夠,父母大可開心觀光購物,不就什麼事都沒有了嗎? 國人常言「童言無忌」,但不等於就可以「童尿隨地」。除了不雅,還不衛生,甚至會傳播或染上疾病導致死亡。印度是因街頭隨地便溺臭名遠揚的一個國家,每年有多達二十萬兒童因衛生環境惡劣死於腹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還特別為此制作一首電音舞曲「Take the Poo to the Loo」,要大家「到廁所大便」,足見排泄與排遺都是一件大事,絕非小事。 紐西蘭近來也出現隨地大小便的現象,今年四月某日在奧克蘭東區一間華人超市門外,一位華人老婦抱著幾個月大的孫兒,光天化日之下當街把尿,車來人往,眾目睽睽,老人家若無其事,還習慣性地把孩子搖兩下甩清餘尿,才施施然上車。根據一些友人的反映,近年漸見類似現象出現,不久前本地中文网站亦有网友發帖,上載一張華人小童在西區某處路橋上小便的照片,地點亦是鬧市通衢。 以前有人指責隨地吐痰的人,是把奧克蘭大街當成手帕与痰盂,如果我們再不警醒與自律,將來很可能會被人指責我們,把紐西蘭當成馬桶。 紐西蘭的法例有沒有禁止在公共場所大小便,我不清楚。但我記得,從小就被父母告之,要在適當的地方做適當的事。肚子餓了,不能進廁所﹔同理,三急起來,就一定要找廁所,萬不可就地解決,因為甚麼事亂來,不守規矩,就成了「食屎痾飯」!■ |
|
( 時事評論|政治 ) |